古诗 | 南柯子 |
朝代 | 元代 |
作者 | 马钰 |
释义 | 南柯子原文不羡人先悟,惟愁我未愚。蓬头垢面嘴卢都。 身做行庵,到处得安居。 不著人情绊,常教我相除。 逍遥自在个尘无。 物外山侗,不解会功夫。 诗词问答问:南柯子的作者是谁?答:马钰 参考注释不羡不过分。《淮南子·精神训》:“无天下不亏其性,有天下不羡其和。” 高诱 注:“羡,过;和,适也。” 蓬头垢面头发蓬乱,满脸污垢,不事修饰 子则草屩粗衣,蓬头垢面。——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嘴卢都(1).撅着嘴,鼓着嘴。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二折:“一个个眼张狂似漏网的游鱼,一个个嘴卢都似跌了弹的斑鳩。”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一折:“他那厢吃的醉醺醺,我这里嘴卢都喑喑的纳闷。” (2).多言多语。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一折:“我不是浪语閒声,你一味里嘴卢都乱猜胡应。” 行庵同“行菴”。指一种如轿而略大的乘具。宋黄庭坚有《王良翰行庵铭》,文中云:"剪?作庵,驾以人肩,利用行远,琴几后前。" 到处各处;处处 陪客人到处参观 到处找他 安居安稳地生活;定居 人情(1) 人的感情;人之常情 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世说新语·自新》 (2) 情面;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3) 恩惠,情谊 做个人情 (4) 赠品、礼品 送人情 忙又引了拜见贾母,将人情土物各种酬献了。——《红楼梦》 我相佛教语。我、人等四相之一。指把轮回六道的自体当做真实存在的观点。佛教认为是烦恼之源。《金刚经·大乘正宗分》:“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宋 范成大 《藻侄比课五言诗因吟病中十二首示之》之六:“捫蝨天机动,驱蚊我相生。”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二出:“止因俺师弟 玉通 ,我相未除,慾根尚掛,致使那 柳宣教 用 红莲 掇赚。”《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金刚经》云:‘无人相,无我相。’世间万事皆坏在有人相、我相。” 逍遥自在形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除却五欲,疮疣解脱,逍遥自在。——宋· 道原《景德传灯录》 物外世外;世俗之外 飘然物外 解会理解;领会。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辨》:“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喜看的是诸经内典,一览輒能解会。” 功夫(1) 武术技能,有时也代指武术 练功夫 (2) 作事所费的精力和时间。也作“工夫” 吾乃当以十九日亲祠,而昨出已见治道,得雨更治,徒弃功夫。——《三国志·沙帝纪·齐王芳》 (3) 素养、本领、造诣 宋文帝书,自云可比 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 羊欣,功夫少于 欣。”——《南齐书·王僧虔传》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