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双头莲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陆游 |
释义 | 双头莲原文风卷征尘,堪叹处、青骢正摇金辔。客襟贮泪。 漫万点如血,凭谁持寄。 伫想艳态幽情,压江南佳丽。 春正媚。 怎忍长亭,匆匆顿分连理。 目断淡日平芜,望烟浓树远,微茫如荠。 悲欢梦里。 奈倦客、又是关河千里。 最苦唱彻骊歌,重迟留无计。 何限事。 待与丁宁,行时已醉。 诗词问答问:双头莲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参考注释征尘远行中身上沾染上的尘土 满是征尘的衣襟 青骢毛色青白相杂的骏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躑躅青驄马,流苏金鏤鞍。” 唐 杜甫 《高都护骢马行》诗:“ 安西 都护胡青驄,声价歘然来向东。”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迎驾》:“趁斜阳南山雨收,控青驄烟驛水邮。” 金辔饰金的马缰绳。 唐 唐彦谦 《咏马》之一:“骑过玉楼金轡响,一声嘶断落花风。”《敦煌曲子词·酒泉子》:“红耳薄寒,摇头弄耳摆金轡。” 宋 梅尧臣 《赠京西陈郎中》诗:“忽枉乘軺车,鏘然响金轡。” 持寄持物寄人。 南朝 梁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唐 权德舆 《郴州换印因寄员外使君》诗:“缄题 桂阳 印,持寄 朗陵 兄。” 宋 王安石 《怀元度》诗之三:“不可持寄君,思君令人老。” 伫想久立凝思。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修张良庙教》:“过 大梁 者,或佇想於 夷门 。” 唐 孟郊 《陪侍御叔游城南山墅》诗:“佇想琅玕字,数听枯槁吟。” 艳态艳美的姿态。 唐 杨衡 《白紵辞》:“轻身起舞红烛前,芳姿艳态妖且妍。” 宋 王詵 《撼庭竹》词:“绰略青梅弄春色,真艳态堪惜。” 幽情深远或高雅的情思 发思古之幽情 江南(1) 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能不忆江南。——唐·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长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佳丽(1) 美丽 (2) 美貌的女子 (3) 美好 春正正月。语出《春秋·桓公三年》:“春正月。” 汉 李尤 《平乐观赋》:“四表交会,抱珍远并,杂遝归谊,集於春正。” 晋 张骏 《东门行》:“勾芒御春正,衡纪运玉琼。” 徐念慈 《<小说林>缘起》:“《小説林》之成立,既二年有五月,同志议於春正发刊《小説林月刊社报》。” 长亭古时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设立的亭子,供行人休息或饯别亲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宋· 柳永《雨霖铃》 匆匆急急忙忙的样子 老栓匆匆走出,给他泡上茶。—— 鲁迅《药》 连理(1) 不同根的草木、枝干连生在一起 东平陆上言木连理。——《后汉书·安帝纪》 (2) 比喻恩爱夫妻 结为连理 连理枝:象征至死不渝的爱情 目断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 唐 丘为 《登润州城》诗:“乡山何处是,目断 广陵 西。” 宋 晏殊 《诉衷情》词:“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无语凭阑干,目断行云。” 王季思 校注:“目断,犹云望断。” 清 陈维崧 《望湘人·寓楼微雪咏隔垣所见》词:“枉目断瑶堦,难递 飞琼 音信。” 平芜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 南朝 梁 江淹 《去故乡赋》:“穷阴匝海,平芜带天。” 唐 李山甫 《刘员外寄移菊》诗:“秋来缘树復缘墙,怕共平芜一例荒。” 明 许承钦 《过李家口》诗:“枣香来野径,麦秀满平芜。” 清 龚自珍 《最录中论》:“平芜生之,灌木丛之,剔而薙之,乃覿瑶草。” 郭沫若 《蜀道奇》诗:“海水倾泄出平芜,土壤膏腴成天府。” 茫如犹茫然。谓无所知。 唐 韩愈 《南山诗》:“茫如试矫首,堛塞生怐愗。”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三》:“时浓雾成雨……止闻颼飀滴沥之声,而目睫茫如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异事》:“咸以为此人必有嘱託,而 林 茫如也。” 悲欢亦作“ 悲讙 ”。亦作“ 悲懽 ”。悲哀与欢乐。 南朝 宋 颜延之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邑野沦蔼,戎夏悲讙。” 唐 刘长卿 《初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祐江亭》诗:“流落还相见,悲懽话所思。” 宋 苏轼 《九日袁公济有诗次其韵》:“平生倾盖悲欢里,早晚抽身簿领间。”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人情物态,悲懽穷泰,吐出胸臆,如在目前。” 毛 * 《送瘟神》诗之一:“ 牛郎 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亦指悲喜交集。 唐 窦群 《初入谏司喜家室至》诗:“一旦悲欢见 孟光 ,十年辛苦伴沧浪。” 倦客客游他乡而对旅居生活感到厌倦的人。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门行》:“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 宋 苏轼 《书普慈长老壁》诗:“倦客再游行老矣,高僧一笑故依然。” 宋 陆游 《双头莲》词:“悲欢梦里,奈倦客又是关河千里。” 关河关塞;关防。泛指山河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宋· 柳永《八声甘州》 千里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骊歌告别的歌。 南朝 梁 刘孝绰 《陪徐仆射晚宴》诗:“ 洛 城虽半掩,爱客待驪歌。” 唐 李縠 《浙东罢府西归酬别张广文皮先辈陆秀才》诗:“相逢只恨相知晚,一曲驪歌又几年。” 明 姚茂良 《精忠记·辞母》:“望帝乡白云縹緲,听驪歌珠泪痕抛,愿边疆无事扰。” * 《送蓬仙兄返里有感》诗之二:“东风催异客, 南浦 唱驪歌,转眼人千里,消魂梦一柯。”参见“ 驪驹 ”。 重迟迟钝;迟缓;很不敏捷。《荀子·修身》:“卑溼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 杨倞 注:“重迟,宽缓也。”《汉书·杜周传》:“ 周 少言重迟,而内深次骨。” 颜师古 注:“迟谓性非敏速也。” 汉 袁康 《越绝书·计倪内经》:“不先蓄积,士卒数饥,饥则易伤,重迟不可战。” 宋 惠洪 《冷斋夜话·靓禅师溺流诗》:“渡溪,溪涨, 靚 重迟,为溪流所陷。” 明 文徵明 《送侍御吴公还朝诗叙》:“然公重迟自将,不事搏击,而能达一方之急。” 何限(1).多少,几何。 前蜀 韦庄 《和人春暮书事寄崔秀才》诗:“不知芳草情何限?只怪游人思易伤。” 宋 范成大 《次韵陆务观编修新津遇雨》之一:“平生飘泊知何限?少似 新津 风雨时。” 清 余怀 《<板桥杂记>序》:“一代之兴衰,千秋之感慨,其可歌可録者何限?” 鲁迅 《花边文学·论秦理斋夫人事》:“穷乡僻壤或都会中,孤儿寡妇,贫女劳人之顺命而死,或虽然抗命,而终于不得不死者何限,但曾经上谁的口,动谁的心呢?” (2).无限,无边。 唐 韩愈 《郴口又赠》诗之二:“沿涯宛转到深处,何限青天无片云。” 丁宁叮咛,反复地嘱咐 行时时行。谓见重于当时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