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读少陵近体诗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潘玙 |
释义 | 读少陵近体诗原文少陵近体诗,其间备众体。链语发英华,立意为根柢。 如击常山蛇,应处贯首尾。 今人一体看,而不究其理。 诗词问答问:读少陵近体诗的作者是谁?答:潘玙 参考注释少陵(1). 汉宣帝 许后 之陵。因规模比 宣帝 的 杜陵 小,故名。 (2).指 唐 诗人 杜甫 。 杜甫 常以“杜陵”表示其祖籍郡望,自号 少陵野老 ,世称 杜少陵 。 唐 韩愈 《石鼓歌》:“ 少陵 无人 謫仙 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金 曹之谦 《寄元遗山》诗:“诗到 夔州 老更工,只今人仰 少陵 翁。” 郁达夫 《奉赠》诗之五:“一纸家书抵万金, 少陵 此语感人深。” 近体诗指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句数、字数、平仄、用韵等都比古体诗严格 其间(1) 在中间 两幢房子及夹在其间的院子 颓然其间者。——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北与寇往来其间。——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袍敝衣处其间。——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时出于其间焉。——蔡元培《图画》 (2) 指某一段时间 参加这项工作已有半年了,这其间,他学到不少新的知识 发英比喻阐发典籍之精华。 唐 韩愈 《上贾滑州书》:“伏惟阁下昭融古之典义,含华发英,作 唐 德臣。” 立意(1) 拿定主意 他立意学法律 (2) 确定主题 这画立意新颖 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红楼梦》 根柢(1).草木的根。柢,即根。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蟠木根柢,轮囷离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根柢槃深,枝叶峻茂。” 唐 章孝标 《玄都观栽桃十韵》:“根柢终盘石,桑麻自转蓬。” 宋 苏轼 《小圃五咏·人参》:“上药无炮灸,齕啮尽根柢。” (2).比喻事物的根基,基础。《后汉书·王充王符传论》:“百家之言政者尚矣,大略归乎寧固根柢,革易时敝也。” 宋 陆游 《寄题方伯謩远庵》诗:“ 方侯 胸中负经济,议论源源有根柢。”《红楼梦》第一一八回:“但自古圣贤,以人品根柢为重。” 鲁迅 《书信集·致金肇野》:“木刻的根柢也仍是素描,所以倘若线条和明暗没有十分把握,木刻也刻不好。” (3).植根。 唐 郑綮 《开天传信记》:“夫音者始於宫,散於商,成於角徵羽,莫不根柢囊橐於宫商也。” 宋 苏舜钦 《哀穆先生文》:“读书益勤,为文章益根柢於道。” 清 戴名世 《<意园制义>自序》:“余之为是也,非苟易也。根柢於先儒理学之书,未之敢失也。” 常山蛇古代传说中一种能首尾互相救应的蛇。后因以喻首尾相顾的阵势。《孙子·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 常山 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晋书·桓温传》:“初 诸葛亮 造八阵图於 鱼復 平沙之上,垒石为八行,行相去二丈, 温 见之谓‘此常山蛇势也’。” 宋 苏轼 《会猎苇园》诗:“雄心欲搏南涧虎,阵势颇学常山蛇。” 清 顾炎武 《江上》诗:“何当整六师,势如常山蛇。” 首尾(1) 事情的开头和结尾,事物的前面和后面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事情从开始到结束 首尾历时三年 (3) 勾结;有某种关系 共相首尾 原来县吏是与西门庆有首尾的。——《水浒传》 (4) 也指男女私情 你既与那妇人没甚首尾,却如何与他同行同宿。——《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 (5) 真实情况 谁知他贼人胆虚,只当鸳鸯已看见他的首尾了,生恐叫喊起来使众人知觉更不好。——《红楼梦》 (6) 底细;关健 此乃是武侯八阵图;藏了首尾,人皆不晓。——《水浒传》 今人现代人;当代人。与“古人”相对。 唐 韩愈 《与冯宿论文书》:“但不知直似古人,亦何得于今人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端肃拜》:“今人止以为妇人之礼。” 郭小川 《西出阳关》诗:“风砂呵风砂,只望你不把今人当古人!” 一体(1) 有机的整体 融成一体 (2) 有机地结合或联结起来的整体 俱为一体。——诸葛亮《出师表》 胡越为一体。——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不究不追查;不仔细推求 窃恐词人不究立言初意,谬信《琵琶》王四之说,因谬成真。——李渔《闲情偶寄·词曲》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