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陈济赴举兼省觐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宋祁 |
释义 | 陈济赴举兼省觐原文相从同是日边人,两见江南碧草生。冯铗车鱼初倦客,梁山风雨苦思亲。 虹桥刻柱前盟苦,兽锦裁囊丽曲新。 袍雪纷纷君莫顾,汉皇终自识平津。 诗词问答问:陈济赴举兼省觐的作者是谁?答:宋祁 参考注释相从(1).跟随,在一起。《史记·日者列传》:“ 宋中 为中大夫, 贾谊 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从论议。”《汉书·食货志上》:“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 宋 苏轼 《送千乘千能两侄还乡》诗:“相从结茆舍,曝背谈金鑾。” 清 葆光子 《物妖志·兽类·狸》:“弟与之相从半年,且赖渠拯恤,义均伉儷,难诬以鬼也。” (2).相交往;相合并。 宋 苏轼 《岐亭》诗序:“凡余在 黄 四年,三往见 季常 ,而 季常 七来见余,盖相从百餘日也。”《元朝秘史》卷一:“大凡女孩儿生了,老在家里的理无,我将女儿与你儿子,你儿子留在这里做女婿,两家相从了。” 边人亦作“邉人”。1.指驻守边境的官员、士兵等。《国语·鲁语上》:“ 晋 人杀 厉公 ,边人以告。” 韦昭 注:“边人,疆埸之司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张天锡 世雄 凉州 ,以力弱诣京师,虽远方殊类,亦边人之桀也。” 唐 王建 《送人》诗:“边人易封侯,男儿恋家乡。” 明 刘基 《关山月》诗:“愿得驰光照明主,莫遣边人望乡苦。” 清 李基和 《登代郡城晚眺》诗:“西风落日声颼颼,风吹沙起边人愁。” (2).指边民。《汉书·匈奴传下》:“又边人奴婢愁苦,欲亡者多。” 唐 张籍 《陇头行》:“驱我边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边人父子夫妇,得免於兵死,而中国之人,安逸蕃息。” 明 陈霆 《渚山堂词话》卷三:“ 宋 二帝北狩, 金 人徙之 云州 ,一日夜宿林下,时磧月微明,有边人吹笛,其声呜咽。” 江南(1) 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能不忆江南。——唐·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长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碧草(1).青草。 南朝 梁 江淹 《贻袁常侍》诗:“ 幽 冀 生碧草, 沅 湘 含翠烟。” 唐 陈子昂 《春台引》:“感阳春兮生碧草之油油,怀宇宙以伤远,登高臺而写忧。” 宋 苏轼 《题织锦图上回文》诗之一:“春晚落花餘碧草,夜凉低月半枯桐。” (2).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可酿酒的草。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 瑶琨 去 玉门 九万里,有碧草,如麦,割以酿酒,则味如醇酎。饮一合,三旬不醒;但饮甜水,随饮随醒。” 冯铗“冯驩弹鋏”之省。 唐 罗隐 《投郑尚书启》:“何昔时有殉义之人,而今日无死恩之士,輒復更弹 冯 鋏,上指膺门。” 宋 李曾伯 《水调歌头·和吴鹤林舍人送杨柳韵》词:“ 琳 檄未能草, 冯 鋏直空弹。” 明 邵璨 《香囊记·辞婚》:“乡书有雁, 晏 裘凋弊成长嘆;旅食无鱼, 冯 鋏歌残厌久居。” 车鱼(1). 战国 时 孟尝君 门客 冯谖 受到礼遇,食有鱼,出有车。见《战国策·齐策四》。后因以“车鱼”谓受人器重。 南唐 李中 《哭故主人陈太师》诗:“车鱼郑重知难报,吐握周旋不可论。”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六:“恩私何啻於车鱼,报效不如於犬马。” 宋 萧参 《希通录·田文无耻》:“时有一 子思 ,不在三千之数,且 田文 志趣如此而顾以此责之过矣。就使其能以礼招聘,而 子思 必唾去不暇,詎肯以车鱼之故哉。” (2). 宋 时 汴梁 人称从远水而来的鱼。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鱼行》:“冬月即 黄河 诸远处客鱼来,谓之‘车鱼’,每斤不上一百文。” 倦客客游他乡而对旅居生活感到厌倦的人。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门行》:“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 宋 苏轼 《书普慈长老壁》诗:“倦客再游行老矣,高僧一笑故依然。” 宋 陆游 《双头莲》词:“悲欢梦里,奈倦客又是关河千里。” 梁山(1).山名。在今 陕西省 韩城市 境。《诗·大雅·韩奕》:“奕奕 梁山 ,维 禹 甸之。” 郑玄 笺:“ 梁山 ,今 左冯翊 夏阳 西北。”《春秋·成公五年》:“ 梁山 崩。” 杜预 注:“ 梁山 ,在 冯翊 夏阳县 西北。” (2).山名。在今 陕西省 乾县 境。《孟子·梁惠王下》:“﹝ 大王 ﹞去 邠 ,踰 梁山 ,邑於 岐山 之下居焉。” (3).山名。在今 山东省 东平县 境。其上有 宋江寨 ,其下有 梁山泊 。《汉书·梁孝王刘武传》:“北猎 梁山 ,有献牛,足上出背上, 孝王 恶之。”按,《史记·梁孝王世家》作“良山”, 张守节 正义:“《括地志》云‘ 梁山 在 鄆州 寿张县 南三十五里’,即猎处也。”《初学记》卷六引 晋 袁宏 《北征赋》:“於是背 梁山 ,截 汶 波。” (4).山名。在今 安徽省 和县 、 当涂县 两县之间。 和县 境者曰 西梁山 ; 当涂县 境者为 东梁山 ,原名 博望山 。二山隔 江 对峙如门阙,故亦名 天门山 。《宋书·孝武帝纪》:“﹝ 大明 七年﹞於 博望 、 梁山 立双闕。” 唐 李白 《天门山铭》:“ 梁山 、 博望 ,关扃 楚 滨,夹据洪流,实为 吴 津。” (5).山名。在今 陕西省 南郑县 境。《文选·张载<剑阁铭>》:“巖巖 梁山 ,积石峩峩。” 李善 注引 扬雄 《益州箴》“巖巖 岷山 ,古曰 梁州 。”按,此 梁州 为山名。 (6).山名。在今 四川省 剑阁县 境。又名 剑门山 。 风雨(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思亲思念父母。亦泛指思念亲人。《淮南子·诠言训》:“故祭祀思亲,不求福。”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虹桥(1).拱曲如虹的长桥。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许汉阳》:“池中荷芰芬芳,四岸砌如碧玉,作两道虹桥,以通南北。”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事志》:“ 陈希亮 守 宿 ,以 汴 桥坏,率尝损官舟害人,乃命法 青州 所作飞桥,至今沿 汴 皆飞桥,为往来之利,俗曰虹桥。”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一二:“七里虹桥腐草腥,歌鐘词赋两漂零。” 许地山 《缀网劳蛛·命命鸟》:“他踏一弯虹桥,转到水边底乐亭,瞧没有人,又折回来。” (2).古代攻城用具。《三国演义》第六七回:“可竪云梯,造虹桥,下观城中而攻之。” 兽锦织有兽形图案的锦绣。 南朝 梁 刘邈 《秋闺》诗:“灯前量兽锦,簷下织花纹。”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 清 朱彝尊 周篔 《竹炉联句》:“羊脂鏤躞玉,兽锦束腰絭。” 丽曲(1).美妙的乐曲。《晋书·文苑传序》:“穷广内之青编,缉平臺之丽曲。” 唐 白居易 《酬微之》诗:“声声丽曲敲寒玉,句句妍辞缀色丝。” 明 杨慎 《赠琴姬》诗:“丽曲幽兰白雪,仙音月渚风柯。” (2).指靡丽的乐曲。 明 唐顺之 《送陆训导序》:“夫古声诗之义不传,而艷词丽曲譁于民间,此最教化者之所禁也。” 纷纷(1) 多而杂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 高适《别董大》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一个接一个地,接二连三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汉皇(1). 汉 朝皇帝。《晋书·皇甫谧传》:“ 医和 显术於 秦 晋 , 仓公 发祕於 汉 皇。” 唐 李白 《古风》之四三:“ 周穆 八荒意, 汉 皇万乘尊。” (2).借指 唐 朝皇帝。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汉 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自识自己知道、认识。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书》之二:“能参以 孔子 、 子思 、 孟子 之所言,七十二子之所问,而反质之於六经,则自识之矣。”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试案尔时人性,莫不絶异其前,入于自识,趣于我执,刚愎主己,于庸俗无所顾忌。” 自己记得。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见一妇人,状甚奇异,寐而梦之,寤不自识,罔兮不乐,悵然失志。” 平津(1).坦途;大道。 晋 陶潜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平津苟不由,栖迟詎为拙?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唐 昙翼 《招隐》诗:“连峯数千里,修林带平津。” (2).古地名。 汉 时为 平津邑 , 武帝 封丞相 公孙弘 为 平津侯 ,即此。后多用为典,亦以泛指丞相等高级官僚。 前蜀 贯休 《酬韦相公见寄》诗:“空讽 平津 好珠玉,不知更得及门么?” 宋 欧阳修 《寄题相州荣归堂》诗:“不须授简樽前客,好学 平津 自有文。” 清 吴伟业 《东莱行》诗:“侍中叩阁数彊諫,上书对仗弹 平津 。” (3).旧时 北平 (今 北京 、 天津 )的并称。 茅盾 《欢迎古物》:“ 平 津 尚未陷落,而古物已经装箱待运。”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