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送秦漕归淮南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吕陶 |
释义 | 送秦漕归淮南原文袭得芝兰一室薰,更将三美向谁论。 光辉自可誇僚友,契爱犹能及子孙。 金节暂求康尔俗,锦衣归去大吾门。 西南终是天涯远,却羡鸾凰集九阍。 诗词问答问:送秦漕归淮南的作者是谁?答:吕陶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元韵 2. 自注:公与某同时中第,在潼川尝共事,暨岷蜀报政,又得继踵。宦游之美,有此三者亦罕也。 参考注释芝兰芝草和兰草皆香草名。古时比喻君子德操之美或友情、环境的美好等 芝兰之室 光辉光明,灿烂 我们生活在一个开辟人类新历史的光辉时代。——《土地》 自可(1).本来可以;自然可以。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夙惠》:“ 太丘 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宋 叶适 《寄吕巽伯换酒亭》诗:“ 瑯琊 初址未完牢,犹倚虚名用我曹。自可全将醒前了,何因偏向醉中逃。” (2).犹自许。 唐 韩愈 《许国公神道碑铭》:“为人魁伟沉塞,以武勇游仕 许 汴 之间,寡言自可,不与人交,众推以为鉅人长者。” 僚友官职相同的人 僚友称其弟也。——《礼记·曲礼上》 契爱友好;亲爱。 宋 苏轼 《答曾子宣书》之二:“自公之西,有识日望詔还,岂独契爱之末!边落寧肃,公岂久外哉?”《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后 支学究 得病而亡, 施济 禀知父亲,邀 支德 舘穀於家,彼此切磋,甚相契爱。”《再生缘》第一回:“若非两意相关切,便是同心契爱全。” 子孙(1) 儿子和孙子 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汤问》 (2) 泛指后代 子孙相继为王。——《战国策·赵策》 (3) 又 子孙侯者。 人主之子孙。 远者及其子孙。 金节(1).诸侯使臣的符节。《周礼·秋官·小行人》“达天下之六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以金为之。” 汉 郑玄 注:“诸侯使臣行覜聘,则以金节授之,以为行道之信也。” 唐 王维 《奉和圣制暮春送朝集使归郡应制》:“玉乘迎大客,金节送诸侯。” 明 何景明 《观兵》诗之二:“使过传金节,军行奏玉簫。” (2).古代殿庭的仪仗。 唐 刘长卿 《奉饯郎中四兄罢馀杭太守承恩加侍御史充行军司马赴汝南行营》诗:“权分金节重,恩借铁冠雄。”《宋史·仪卫志一》:“黄麾半仗,金节一十二人;黄麾小半仗、黄麾角仗,各设金节十二人。”《宋史·仪卫志六》:“金节, 隋 制也。黑漆竿,上施圆盘,周缀红丝拂八层,黄绣龙袋笼之。” 锦衣(1).精美华丽的衣服。旧指显贵者的服装。《诗·秦风·终南》:“君子至止,锦衣狐裘。” 毛 传:“锦衣,采色也。” 孔颖达 疏:“锦者,杂采为文,故云采衣也。” 唐 李白 《越中览古》诗:“ 越王 句践 破 吴 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行仪卫》:“象七头,各以文锦被其身……锦衣人跨其颈。” (2).指禁卫军士卒。《前汉书平话》卷上:“黄罗旗盖下,见三千个锦衣簇拥,二百员战将遮护。” (3).指锦衣卫。亦指锦衣卫的官员。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察智·周新异政》:“公在 浙 多异政,时锦衣纪纲擅宠,使千户往 浙 辑事,作威受赂, 新 捕治之。”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 定生 大为锦衣 冯可宗 所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会狱》:“听説要拿廵按 黄澍 、督抚 袁继咸 、大锦衣 张薇 。” 归去回去 离家已久,今当归去 西南(1) 西南方 其西南诸峰。——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向西向南 潭西南而望。——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指我国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省区 天涯在天的边缘处。喻距离很远 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同是天涯沦落人。——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鸾凰见“ 鸞皇 ”。 九阍(1).九天之门。亦指九天。 唐 刘禹锡 《楚望赋》:“高莫高兮九閽,远莫远兮故园。”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卷三:“常恨羽翼未生,九閽难叩。”《花月痕》第三回:“名花落溷已含冤,欲借天风叫九閽。” (2).喻朝廷。 宋 曾巩 《答葛蕴》诗:“春风吹我衣,暮召入九閽。”《明史·王家屏传》:“小民愁苦之声殷天震地,而独未彻九閽。” 清 陈梦雷 《东行口占》之一:“襆被登车谢九閽,三年囚首一身存。”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