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冬至晚起,枕上有怀晋陵杨使君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范成大 |
释义 | 原文新衣儿女闹灯前,梦里庄周正栩然。骑马十年听晓鼓,人生元有日高眠。 多稼亭边有所思,冬来捻却几行髭。 也应坐拥黄紬被,断角孤鸿总要诗。 诗词问答问:《冬至晚起,枕上有怀晋陵杨使君》的作者是谁?答:范成大 参考注释儿女(1) 儿子和女儿,子女 儿女成群 (2) 青年男女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儿女泪,君休滴 庄周即庄子,约前369—前295,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的代表之一的简称 骑马(1) (2) 为骑马时使用而设计的 骑马外衣 (3) 骑在马背上 骑马传道士 十年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晓鼓(1).报晓的鼓声。 唐 褚载 《晓感》诗:“晓鼓鼕鼕星汉微,佩金鸣玉鬭光辉。”《新五代史·司天考二》:“ 显德 元年正月庚寅,有大星坠有声如雷,牛马皆逸,京城以为晓鼓,皆伐鼓以应之。” (2).指渔市报讯的鼓声。 明 文徵明 《游洞庭将归再赋》:“晓鼓隔溪渔市作,秋风吹枳橘连墻。”自注:“渔舟至则鸣鼓聚人。” 人生(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有日(1).多日。《晏子春秋·谏下十九》:“今君处佚怠,逆政害民有日矣,而犹出若言,不亦甚乎!”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 钱忠懿王 ﹞既至,会 太祖 幸 洛阳 郊禋,西驾有日矣。” (2).有期;不久。《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行有日, 甘罗 谓 文信侯 曰:‘借臣车五乘,请为 张唐 先报 赵 。’” 唐 韩愈 《答李翊书》:“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且喜他肯与我修鍊,丹成料已有日。” 苏曼殊 《碎簪记》:“接叔父书,谓闻人言,君受聘於 林 姓,亲迎有日,然歟?” 高眠(1).高枕安眠。 唐 耿湋 《春日题苗发竹亭》诗:“闲咏疏篁近,高眠远岫微。” 宋 王禹偁 《五更睡》诗:“左宦离双闕,高眠尽五更。” 清 李渔 《蜃中楼·姻阻》:“介寿归来, 河 清无事,龙宫尽日高眠。” (2).指闲居。 唐 李华 《与弟莒书》:“未遇 赵公 之举,马厩高眠,古今一也。” 明 袁宏道 《初杜门》诗:“一笑挥铜綬,高眠谢部民。” 有所有所,无所类同。有:存在。无:没有,不存在。所:此为代词。 例句:战国·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列子》: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 坐拥安坐而拥有。《晋书·范弘之传》:“坐拥大众,侵食百姓,《大东》流於远近,怨毒结於众心,不可谓爱人。”《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只看外省有个经费不继,开起捐来,如那班坐拥厚貲的府厅司道,合那班盘剥重利的洋商盐商,都得花到上万的银子,才捐得这件东西到头上。” 李大钊 《大哀篇》:“此辈蝇营狗苟,坐拥千金,以供其贿买选票者,又果谁之血髓耶?” 黄紬黄绸。 断角稀疏而不连续的角声。 宋 陆游 《夜坐》诗:“惊鸿避弋鸣烟渚,断角凌风上雪云。” 宋 曹文晦 《梅魂》诗:“小桥流水乘春早,断角残鐘半夜寒。” 孤鸿孤单的鸿雁。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一:“孤鸿号外野,朔鸟鸣北林。” 唐 张九龄 《感遇》诗之四:“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宋 苏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縹緲孤鸿影。”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被擒》:“看天外孤鸿 北海 回,要写封音书去。” 明 周岐 《塞下曲》:“横角夜吹闻四野,长戈朝试解重围。关山多少征人泪,不及孤鸿天外归。” 总要(1).统领;总括。《荀子·哀公》:“是故其事大辨乎天地,明察乎日月,总要万物於风雨。” 杨倞 注:“总要,犹统领也。”《大戴礼记·哀公问》:“总要万物,穆穆纯纯,其莫之能循。”《淮南子·本经训》:“晚世学者,不知道之所体一,德之所总要。” 高诱 注:“总,凡也;要,约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 公孙 之对,简而未博,然总要以约文,事切而情举。” (2).谓总揽政事。《元典章·户部一·职田》:“居总要者,政不亲民,惟风宪之司,牧民之官,职当任重。” (3).总归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如今你父亲是没了,这件后事,我一个人担当不起,总要有个人商量方好。” 茅盾 《子夜》十四:“ 老李 ,不要心急。你的拳头总要发一次利市。”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