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和傅山父喜雨韵二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李曾伯 |
释义 | 和傅山父喜雨韵二首原文骄阳赫赫正当空,化作甘霖覆手中。洗涤四郊无点翳,作兴群槁有新功。 惟方寸地能精格,信咫尺天随感通。 毋以喜书安仅尺,更行好事答高穹。 诗词问答问:和傅山父喜雨韵二首的作者是谁?答:李曾伯 参考注释骄阳酷烈的阳光 头顶骄阳 赫赫显赫的样子 赫赫乎可象也。——明· 刘基《卖柑者言》 正当(1) 品行端正 靠正当手段挣钱 (2) 合情合理 正当的要求 (3) 正在…时候 作甘谓作救旱甘霖。《书·说命上》:“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 孔 传:“霖,三日雨。霖以救旱。”后因以“作甘”为救旱之称。 宋 范仲淹 《稼穑惟宝赋》:“或剖巨蚌以劳心,攻他山而竭力,在寒暑则非民之服,在饥饉则非民之食,徒闻贾祸之辱,莫见作甘之德。” 覆手(1).把手掌向下一翻。比喻事情容易办成。《后汉书·皇甫规传》:“今兴改善政,易於覆手,而羣臣杜口,鉴畏前害,互相瞻顾,莫肯正言。” (2).喻时间迅速。 唐 温庭筠 《醉歌》:“劝君莫惜金罇酒,年少须臾如覆手。” 宋 杨万里 《食蒸饼作》诗:“诗人一腹大於蝉,飢饱翻手覆手间。” (3).古射礼。用右手由弓上取矢。《仪礼·乡射礼》:“下射进坐,横弓覆手,自弓上取一个兴,其他如上射。” 郑玄 注:“覆手,由弓上取矢者,以左手在弓里,右手从表取之,亦便。” (4).古饮宴礼。饭后用手抹嘴。《礼记·玉藻》:“君未覆手,不敢飧。” 孔颖达 疏:“覆手者,谓食饱必覆手以循口边,恐有殽粒污著之也。”《管子·弟子职》:“既食乃饱,循咡覆手。” 洗涤冲荡;清洗。又作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洗涤衣物 四郊城市四周的地方;郊外 四郊农事兴,老稚迭歌舞。——陆游《春雨》 点翳污浊;阴影障蔽。 宋 方夔 《续感兴》诗之五:“浮云絶点翳,宝此光明王。”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四出:“奴似水彻底澄清,没纤毫点翳。” 清 龚自珍 《题鹭津上人书册》诗:“由於虚和絶点翳,所以高秀干青冥。” 作兴(1).兴起。 唐 元稹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 天寳 之后,徭戍作兴。” (2).指使振兴、奋起。 宋 岳飞 《辞太尉札子》:“作兴文武,雪耻羣狄。” (3).发起,推动。《红楼梦》第三七回:“既是三妹妹高兴,我就帮着你作兴起来。” (4).器重,抬举。《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若非我将 吴 下旧谱传授与你,看你整治些甚样餚饌出来,能使各位爷这般作兴你?”《儒林外史》第四九回:“只因上年国子监里有一位 虞博士 ,着实作兴这几个人。” (5).指纵容,娇惯。《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却説 贾昌 的老婆,一向被老公在家作兴 石小姐 和养娘,心下好生不乐。” (6).指赚进、捞进。《醒世姻缘传》第十五回:“不过是每人作兴了千把银子,扶持了个飞过海的前程。” 作乐;凑趣。《荡寇志》第八一回:“ 李逵 叫道:‘阿也也!让你们去罢,我是不要作兴。’” (1).时兴,时髦,流行。《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自 晋 人作兴那五石散、寒食散之后,不知多少聪明的人被此坏了性命。”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二幕:“从前作兴吃大菜看戏,现在作兴开跳舞会。” 李劼人 《 * 》第一部第一章:“二十年前么,衣服是不作兴带高领的。” 艾芜 《某校纪事》一:“难道读书人就不作兴这样风流大不拘么?” (2).指习惯或情理上允许。如:你无缘无故打人,不作兴。 (3).也许,或者,可能。 茅盾 《春蚕》:“这 馀杭 种,作兴是慢一点的。”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六:“忘八犊子作兴有枪的。” 新功(1).新立的功勋。《素书》:“念旧恶而弃新功者凶。” (2).新的成效。 宋 陆游 《冬夜读书甚乐偶作短歌》:“衰病作书祟,常恨无新功。” 清 陈衍 《元诗纪事·方回》:“醉若山頽无旧侣,坐如泥塑有新功。” 方寸地(1).一寸见方之地。极言地小。《新唐书·员半千传》:“陛下何惜玉陛方寸地,不使臣披露肝胆乎?” (2).指心。《列子·仲尼》:“嘻!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俗语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指心而言也。三字虽不见於经传,却亦甚雅。”《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 陶铁僧 叉大拇指不离方寸地道:‘告员外,实不敢相瞒,是有四五十钱,安在一箇去处。’”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只隔这重门,恐无术周知民隐;但凭方寸地,愿尔曹共体吾心。” 咫尺(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违颜咫尺。——《左传·僖公九年》 咫尺之遥 (2) 比喻微小 无咫尺之功 天随(1).随顺天然;纯任自然。《庄子·在宥》:“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神动而天随,从容无为而万物炊累焉。”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吾之於五弦也,始则心驱之,中则神遇之,终则天随之。” (2).见“ 天随子 ”。 感通谓此有所感而通於彼。意即一方的行为感动对方,从而导致相应的反应。语本《易·繫辞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王援古喻义备悉矣,何言精诚不足以感通哉?”《朱子语类》卷七二:“ 赵致道 问感通之理。曰:‘感,是事来感我;通,是自家受他感处之意。’”《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谢小娥 立志报仇,梦寐感通,歷年乃得。”《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排外宜有别择》:“如谓委屈将顺,先意承旨,即可感通殊俗……而外人且愈养而愈骄,其蹴踏凌侮,乃无所不至。” 更行《诗·鄘风·蝃蝀》:“女子有行。” 郑玄 笺:“行,道也,妇人生而有适人之道。”后因以“更行”指改嫁。《南史·徐孝嗣传》:“父被害, 孝嗣 在孕,母年少,欲更行,不愿有子。” 好事喜欢多事。爱参与他人事务的 高穹苍天。《宋史·世家传二·西蜀孟氏》:“何高穹之不祐,与幽壤之同归!”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