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邸中闻雁 |
朝代 | 明代 |
作者 | 全元立 |
释义 | 邸中闻雁原文短发玄书病自裁,清霜白雁几行回。 一年归梦惊风起,此夜边声带月来。 淮海片云秋共薄,江城残角暮同哀。 潇湘千里家何处,冻雨西窗首重回。 诗词问答问:邸中闻雁的作者是谁?答:全元立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甬上耆旧诗卷十七 参考注释短发(1).稀少的头发。指老年。 唐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随肩趋刻漏,短髮寄簪缨。” 宋 张孝祥 《念奴娇·过洞庭》词:“短髮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宛新彬 等注:“短髮,稀髮。” (2).短头发。 (3).断发。剪短头发。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宁寺》:“短髮之君,无杼首之貌;文身之民,禀蕞陋之质。” 周祖谟 校释:“短髮者,即断髮也,与文身为对文。” 玄书(1).指 汉 扬雄 所撰的《太玄》一书。《后汉书·张衡传》“﹝ 衡 ﹞常耽好《玄经》” 李贤 注引 汉 桓谭 《新论》:“ 扬雄 作《玄书》,以为玄者,天也,道也。” (2).《老子》有“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之语,后遂以“玄书”指称《老子》。 唐 白居易 《新昌新居书事四十韵》:“梵部经十二,玄书字五千。” 自裁(1) * 忠烈拔刀自裁。——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2) 自行决定 清霜(1).寒霜;白霜。《艺文类聚》卷九十引 晋 湛方生 《吊鹤文》:“独中宵而增思,负清霜而夜鸣。” 唐 聂夷中 《赠农》诗:“清霜一委地,万草色不緑。” 明 袁宏道 《短歌燕中逢乐之律作》:“明月浮空,清霜堕地。”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清霜薄日的早晨,冻得儗儗的云色,映着半新不旧的赤旗,时时招拂。” (2).用以喻头发花白。 金 元好问 《征人怨》诗:“塞垣可是秋寒早,一夜清霜满镜中。” 杨朔 《十月北京城》:“这些可敬的老艺人,到满头清霜的年龄,倒更懂得用双手来美化我们的生活了。” 白雁见“ 白鴈 ”。 归梦归乡之梦。 南朝 齐 谢朓 《和沉右率诸君饯谢文学》:“望望 荆臺 下,归梦相思夕。” 唐 段成式 逸句:“虱暴妨归梦,虫喧彻曙更。”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八:“心神不定,归梦无聊。” 惊风小儿病名。急惊风、慢惊风的统称 声带(1) 喉腔两侧两片覆盖喉粘膜的韧带皱襞,受到呼出气流的振动,能发出声音 (2) 电影胶片一侧记录着声音的部分。也指用光学方法记下的声音的纹理 淮海指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河以北及海州(现在的连云港市西南)一带的地区 片云极少的云。 南朝 梁简文帝 《浮云诗》:“可怜片云生,暂重復还轻。” 唐 杜甫 《野老》诗:“长路关心悲 剑阁 ,片云何事傍琴臺。” 清 王夫之 《咏怀次韵》之二:“雷声偶逐片云起,轻碧无劳过雨凝。” 江城临江之城市、城郭。 唐 崔湜 《襄阳早秋寄岑侍郎》诗:“江城秋气早,旭旦坐南闈。” 元 黄庚 《西州即事》诗:“一雨洗空碧,江城独倚楼。” 明 王錂 《春芜记·候约》:“只听得江城吹角,疎鐘下翠微。” 清 黄景仁 《舟中再迭前韵》:“江城雁带边声苦,泽国秋蒸海气腥。” 残角远处隐约的角声。 唐 刘复 《夕次襄邑》诗:“古戍飘残角,疏林振夕风。” 宋 陆游 《记梦》诗:“久住人间岂自期,断砧残角助凄悲。” 明 刘基 《漫兴》诗:“睡足北窗清似水,数声残角起城乌。” 潇湘(1).指 湘江 。因 湘江 水清深故名。《山海经·中山经》:“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 江 渊, 澧 沅 之风,交 瀟湘 之渊。”《文选·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诗》:“ 洞庭 张乐池, 瀟湘 帝子游。”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 娥皇 女英 随 舜 不返,死於 湘水 。” 唐 李白 《远别离》诗:“古有 皇 英 之二女,乃在 洞庭 之南, 瀟湘 之浦。” 王琦 注引《湘中记》:“ 湘川 清照五六丈,下见底石如樗蒲矣,五色鲜明。” 元 耶律楚材 《用薛正之韵》:“ 凤池 分付夔龙去,万顷 瀟湘 属 湛然 。” 明 徐祯卿 《古意》诗:“帝子葬何处, 瀟湘 云正深。” (2). 湘江 与 潇水 的并称。多借指今 湖南 地区。 唐 杜甫 《去蜀》诗:“五载客 蜀 鄙,一年居 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 瀟湘 游?”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送刘恭父趋朝》词:“归辅五云丹陛,回首 楚 楼千里,遗爱满 瀟 湘 。” 明 何景明 《雁》诗:“长风度关塞,九月下 瀟 湘 。” 千里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何处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冻雨以液态降落的雨,系与地面或暴露物体碰撞时冻结所致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