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送李宾之坠马 |
朝代 | 明代 |
作者 | 吴希贤 |
释义 | 送李宾之坠马原文推敲直欲擅词场,信马那知坠马伤。 瓦碎定为资政戏,唇焦羞诧校书狂。 走缄吏去惟求药,问病人来暂下堂。 错怪相思不相见,芙蓉秋水满芳塘。 诗词问答问:送李宾之坠马的作者是谁?答:吴希贤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十三 参考注释推敲斟酌字句。亦泛指对事情的反复考虑 推敲字句 词场(1).犹文坛。 南朝 梁 萧统 《十二月启·姑洗三月》:“持 郭璞 之毫鸞,词场月白;吞 罗含 之彩凤,辩囿日新。” 唐 李白 《上安州李长史书》:“伏惟君侯,明夺秋月,和均韶风,扫尘词场,振发文雅。” 清 朱彝尊 《还陂塘·题其年填词图》词:“擅词场,飞扬跋扈,前身可是青兕?”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一:“ 后主 词,思路悽惋,词场本色。” (2).科场。 唐 白居易 《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诗:“自知羣从为儒少,岂料词场中第频。” 宋 王谠 《唐语林·言语》:“ 宋济 老於词场,举止可笑。”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急难》:“词场凑巧,无奈兵戈起祸苗。” 信马任马行走而不加约制。 唐 岑参 《西掖省即事》诗:“平明端笏陪鵷列,薄暮垂鞭信马归。” 宋 张先 《木兰花》词:“帘重不知金屋晚,信马归来肠欲断。”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信马行,越十餘日,忽得路出山,则 哈密 境矣。” 瓦碎(1).瓦片碎裂。 汉 焦赣 《易林·大壮之萃》:“阴弗能完,瓦碎不全。” (2).喻事势败坏。 明 夏完淳 《大哀赋》:“ 鉅鹿 沙崩, 长平 瓦碎。” 资政(1).帮助治理国政。 唐 道宣 《叙元魏太武废佛法事》:“帝讳 燾 ,以 明元帝 泰常 八年即位,时年八岁,尚在幼冲,资政所由,唯恃台辅。” 太平天囯 洪仁玕 有《资政新篇》。 (2).官职名。 宋 代置 资政殿 大学士,授予罢政的宰相或其他大臣。简称“资政”。 (3).官职名。 金 置资政大夫一职,系正三品的文散官。 元 改为正二品。 明 清 皆因之。 (4).官职名。 民国 时期,总统府亦置资政若干人,由总统选聘,以备随时咨询。 校书1.校勘书籍。《后汉书·文苑传上·傅毅》:“ 建初 中, 肃宗 博召文学之士,以 毅 为兰臺令史,拜郎中,与 班固 、 贾逵 共典校书。”《三国志·蜀志·向朗传》:“年踰八十,犹手自校书。” 宋 无名氏 《王氏谈录·校书》:“公言校书之例,它本有语异而意通者不取可惜,盖不可决谓非昔人之意,俱当存之。” 清 王筠 《菉友肊说》:“刻书者,依其原本而刻之也。校书者,列各本异文,纤悉必备也。” 2.古代掌校理典籍的官员。 汉 有校书郎中, 三国 魏 始置秘书校书郎, 隋 、 唐 等都设此官,属秘书省。 3. 唐 胡曾 《赠薛涛》诗:“ 万里桥 边女校书,枇杷花下闭门居。” 薛涛 , 蜀 中能诗文的名妓,时称女校书。后因以“女校书”为妓女的雅称。亦省称“ 校书 ”。 清 富察登崇 《燕京岁时记·财神庙》:“每至九月,自十五日起,开庙三日。祈祷相属,而梨园子弟与青楼校书等为尤多。” 巴金 《家》九:“在祖父自己的诗集里也曾有不少赠校书的诗句。”参阅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薛涛》。 病人生病的人。尤指等候接受内外科医生的治疗与照料的人 下堂(1) 〈方〉∶上完一堂课后下课 (2) 旧指妻妾被丈夫遗弃 错怪因误会而错误地责备或抱怨。《西游记》第五九回:“嫂嫂原来不察理,错怪了 老孙 。” 茅盾 《创造》三:“他不得不承认这句话是对的,她觉得实在错怪了 李小姐 。” 相思互相思念,多指男女彼此思慕 相见彼此会面 整个代表团在终点站与他们相见 芙蓉(1) 芙蓉花。中国的锦葵植物( Hibiscus mutabilis ),花美丽,白色或粉红色,在夜间变深红色 (2) 荷花的别名。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木 秋水秋天的水,比喻人(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 望穿秋水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