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过卢沟桥作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过卢沟桥作原文卢沟桥下溶溶水,冻解元冰流顺轨。 凌汛桃汛相继来,伏秋二汛大于此。 河高堤亦随之高,骑墙艰致永逸尔。 咨之督臣及河道,惟曰救弊而已矣。 下口聊可数年延,数年已后如何理。 自问实亦乏善策,何以责人蒿目视。 诗词问答问:过卢沟桥作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押纸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十五 2. 永定河素称难治自乾隆乙亥年亲临阅示改由下口六工彼时方观承奏云计二十年可无河患今已二十馀年河流仍得循轨顷召见督臣周元理及河道兰第锡询及永定河情形据奏下口近年逐渐淤高遇伏秋大汛防护颇为不易惟于冬间挑挖河身二千馀丈深以四尺六尺为率宽以八丈至十八丈为率俾盛涨时河溜可以循行不致旁溢然亦不过补偏救弊之法约计尚可延数年云云永定河工欲期一劳永逸实无善策祗可尽人力补苴惟祈澜耳天佑神助庶得长庆安 参考注释卢沟桥在北京西南部,跨永定河(金时的卢沟河)上。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成于明昌三年(1192),清初重建。长265米,宽约8米,由11孔石拱组成,桥旁建有石栏,其上共有精刻石狮485个,姿态各殊,生动雄伟。1937年“七七”事变在此发生,抗日战争从此开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旁建有新桥 溶溶(1) 宽广的样子 江水溶溶 心溶溶其不可量兮。——《楚辞·九叹·愍命》 (2) 水缓缓流动的样子,也用来形容月光荡漾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唐· 杜牧《阿房宫赋》 月色溶溶 解元(1).科举时,乡试第一名称“解元”。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为等第后久方及第》:“奈何取舍之源,殆不踵此!或解元永黜,或高等寻休。”《明史·选举志二》:“而士大夫又通以乡试第一为解元。” 清 袁枚 《新齐谐·铸文局》:“ 句容 杨琼芳 , 康熙 某科解元也。” (2). 宋 元 以后对读书人的通称或尊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可怜自家,母子孤孀,投託解元子箇!”《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 俞良 便挨身入去坐地。只见茶博士,向前唱个喏,问道:‘解元喫甚么茶?’” 顺轨(1).遵循运行的轨道。 汉 班固 《为第五伦荐谢夷吾表》:“上令三辰顺轨於歷象,下使五品咸训於嘉时。”《晋书·天文志上》:“然则三皇迈德,七曜顺轨,日月无薄蚀之变,星辰靡错乱之妖。” (2).遵从礼制法度,归顺正道。《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海盗奔迸, 黑山 顺轨。” 李善 注引《魏志》:“ 黑山 贼 张燕 率其众降,封为列侯。” 晋 左思 《魏都赋》:“於时 东鯷 即序,西倾顺轨, 荆 南怀憓, 朔 北思韙。”《隋书·礼仪志一》:“微习礼容,皆知顺轨。” 清 冯桂芬 《致李伯相书》:“以今观之,则又吉讖也,从此百年顺轨,利孰大焉。” 凌汛由于下段河道结冰或冰凌积成的冰坝阻塞河道,使河道不畅而引起河水上涨的现象 桃汛“ 桃花汛 ”的省称。《儿女英雄传》第二回:“ 高堰 下游工段经前任河员修理完固,歷经桃汛无虞。”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 黄河 水信:清明后二十日曰桃汛。”参见“ 桃花汛 ”。 相继一个跟着一个;连续不断;相承袭;递相传授 代表们相继发言 子孙相继为王。——《战国策·赵策》 于此(1).在此。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顺天道以杀伐,时休息於此。”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依世尚同,诡时则异。有一於此,两非默置。” (2).如此。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思计此变,无伤於孤。何必自遂於此,不復还之。” (3).至此;至今。 宋 苏轼 《潮州修韩文公庙碑》:“独 韩文公 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復归于正,盖三百年於此矣。” 骑墙采取中间立场,在对抗党派中保持中间立场,以便显示不偏不倚或两边讨好 永逸长久安逸。 汉 张衡 《西京赋》:“ 高祖 创业,继体承基,暂劳永逸,无为而治。” 南朝 梁 任昉 《为萧扬州荐士表》:“求贤暂劳,垂拱永逸。” 梁启超 《变法通义·论不变法之害》:“一食而求永饱者必死,一劳而求永逸者必亡。” 督臣即总督。因上对朝廷,故称。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庶品》:“如今年督臣进荔枝,则抚臣进兰花,明岁互易之。” 清 林则徐 《复奏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查上年臣 林则徐 先已会同前督臣 邓廷楨 、暨臣 豫堃 节次商议及之。” 河道河水流经的路线,通常指能通航的水路 救弊纠正弊端。 汉 班固 《 * 通·三教》:“王者设三教何?承衰救弊欲民反正道也。” 唐 朱敬则 《魏武帝论》:“救弊即可,仁则未知。” 而已——用在陈述句末,表示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常跟“只”、“不过”、“仅仅”等连用,对句意起冲淡作用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己。——《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下口(1) 指江河下游出口处 (2) 下嘴去咬或吃 包子太烫了,无法下口 (3) 指下酒饭的菜肴(多见于早期白话) 已后同“以后” 已后典籍。——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如何(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3)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4) 在什么情况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5) 怎么,怎么样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 自问(1) 自己问自己 (2) 自己衡量 善策好办法。《东观汉记·吴良传》:“ 东平王 苍 辟为西曹掾,数諫 苍 ,多善策。” 清 林则徐 《札发编查保甲告示条款转发衿耆查照办理》:“须知章程一定,即当永远奉行,与其貽悔将来,不如先筹善策。”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朝廷如果派使官去慰问 金城公主 (七○九年嫁到 吐蕃 ),和 赞普 当面结和约,使他称臣息兵,不是对待邻国的善策么。” 何以(1) 用什么 何以教我 (2) 为什么 何以出尔反尔 蒿目(1).极目远望。《庄子·骈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 宋 王安石 《忆金陵》诗之二:“蒿目黄尘忧世事,追思陈迹故难忘。” 清 李渔 《玉搔头·分任》:“蒿目为时忧,年未艾霜雪盈头。” (2).犹言蒿目时艰。《明史·职官志一》:“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间有贤辅,卒蒿目而不能救。”参见“ 蒿目时艰 ”。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