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三章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黄庭坚 |
释义 | 三章原文出民于水,惟夏伯禹。今俾我民,昏垫平土。 岂弟君子,伊我父母。 不念赤子,今我何怙。 呜呼旻天,如此罪何苦。 诗词问答问:三章的作者是谁?答:黄庭坚 参考注释伯禹夏禹 。《书·舜典》:“ 伯禹 作司空。” 孔颖达 疏引 贾逵 曰:“伯,爵也。 禹 代 鯀 为 崇伯 ,入为天子司空,以其伯爵,故称 伯禹 。” 晋 郭璞 《江赋》:“骇黄龙之负舟,识 伯禹 之仰嗟。” 唐 张鷟 《游仙窟》:“ 张騫 古迹,十万里之波涛; 伯禹 遗踪,二千年之坂隥。” 昏垫陷溺。指困于水灾。亦指水患,灾害。《书·益稷》:“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 孔颖达 疏:“言天下之人,遭此大水,精神昏瞀迷惑,无有所知,又若沉溺,皆困此水灾也。 郑 云:‘昏,没也;垫,陷也。 禹 言洪水之时,人有没陷之害。’”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南亭》诗:“久痗昏垫苦,旅舘眺郊歧。” 宋 王安石 《上龚舍人书》:“比闻天子念东南之民困于昏垫,輟侍从之臣,亲至其地以劳徠安集之。” 清 魏源 《筹河篇下》:“ 沁水 浊悍衝决,使北行入 运 ,则 卫辉 必有昏垫之虞。” 平土(1).指平原之地。《孟子·滕文公下》:“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汉 蔡琰 《悲愤诗二章》之一:“平土人脆弱,来兵皆 胡 羌 。” 宋 梅尧臣 《送刘秀才归当涂》诗:“梧桐与竹实,安得在平土。” 清 朱大韶 《实事求是斋经义·初税亩说》:“盖田可井者,必平畴沃壤, 班 所云平土可以为法者是也。” (2).平整土地。 林斤澜 《母女》:“四女儿平土如和面,是个平土家。” 岂弟君子和乐平易而厚道的人。《诗·小雅·青蝇》:“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郑玄 笺:“岂弟,乐易也。”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岂弟君子》:“ 王介 得知 常州 , 刘贡甫 以语謔之, 介 曰:‘ 贡甫 非岂弟君子。’”《儒林外史》第四回:“轿子将近,远远望见老父母两朵高眉毛,一个大鼻梁,方面大耳,我心里就晓得是一位岂弟君子。” 父母(1) (2) 父亲和母亲的总称 父母者,人之本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具有父亲和母亲作用的人 赤子(1) 刚生的婴儿 (2) 人民 何怙《诗·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后以“何怙”借指丧父。 宋 范仲淹 《求追赠考妣状》:“窃念臣襁褓之中,已丁何怙,鞠养在母,慈爱过人。” 呜呼(1) 对不幸的事表示叹息、悲痛等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柳宗元《捕蛇者说》 (2) 指人丧命 呜呼哀战 旻天(1) 天的统称 (2) 秋天 如此(1) 这样,那样;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这样或那样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资治通鉴》 理当如此 (2) 达到这个程度或达到这个范围 劳苦而功高如此。——《史记·项羽本纪》 (3) 这样的 两座城市发展的状况是如此相同 何苦(1) 用反问语气表示不值得(可用否定式),句末多带“呢” 你何苦为这点鸡毛蒜皮的事跟他吵 ? 你又何苦不去试一试呢? (2) 完全不必要——通常后加“呢” 生孩子的气,何苦呢?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