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水调歌头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刘仲讷 |
释义 | 水调歌头原文昨夜乘秋兴,长啸驭清风。飘然玉宇虚廓,忽到广寒宫。 解后姮娥相见,为问中秋诞节,奇特世难同。 底事长庚梦,独占此宵中。 呼金兔,寻玉策,检前踪。 自从盘古有月,便有此山仙翁。 公向人间游戏,月在天衢来往,清气每相通。 明月既无尽,公寿亦无穷。 诗词问答问:水调歌头的作者是谁?答:刘仲讷 参考注释昨夜(1).昨天夜里。 南朝 宋 鲍照 《上浔阳还都道中》诗:“昨夜宿 南陵 ,今旦入 芦洲 。” 前蜀 毛文锡 《醉花间》词之一:“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 巴金 《探索集·长崎的梦》:“昨夜,我梦见我在 长崎 。” (2).日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夫人与 郑恆 亲。虽然昨夜见许,未足取信。” 秋兴(1).秋日的情怀和兴会。 唐 孟浩然 《奉先张明府休沐还乡海亭宴集》诗:“何以发秋兴,阴虫鸣夜阶。” 唐 胡曾 《咏史诗·西园》:“高情公子多秋兴,更领诗人入醉乡。” 清 乔可聘 《秋村寄吴柴庵》诗:“萧条村舍挂藤萝,隐几閒吟秋兴多。” (2).指本有某种感慨,于秋日而发。 晋 潘岳 《<秋兴赋>序》:“僕野人也,偃息不过茅屋茂林之下,谈话不过农夫田父之客,摄官承乏,猥厕朝列,匪遑底寧,譬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藪之思。於是染翰操纸,慨然而赋。于时秋也,以秋兴命篇。” 长啸(1).大声呼叫。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长啸哀鸣,翩幡互经。” 宋 岳飞 《满江红·写怀》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许地山 《空山灵雨·生》:“它在竹林里长着的时候,许多好鸟歌唱给它听,许多猛兽长啸给它听。” (2).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古人常以此述志。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顾盼遗光采,长啸气若兰。”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左》:“向闻长啸月下,韵甚清激,私心奉慕,愿接清论。” 宋 苏轼 《和林子中待制》:“早晚 渊明 赋《归去》,浩歌长啸老 斜川 。”《群音类选·四节记·复游赤壁》:“长啸若轻狂,振山林谷应如璜。” (3).钟之别名。 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乐器名》:“鐘,一名为长啸。” 清风清凉的风 清风徐来 清风明月 飘然(1) 形容飘摇的样子 (2) 形容轻飘飘像要飞扬的样子 飘然欲仙 (3) 形容心情轻松的样子 玉宇(1) 传说中神仙住的仙宫 (2) 华丽的宫殿 (3) 指天空,也借指宇宙 虚廓亦作“虚霩”。1.道家指天地未形成时的状态。后亦指天。《淮南子·天文训》:“道始于虚霩,虚霩生宇宙,宇宙生气。” 三国 魏 曹植 《驱车篇》:“飡霞漱沆瀣,毛羽被身形。发举蹈虚廓,径廷升窈冥。” 晋 傅玄 《大寒赋》:“彩虹藏于虚廓兮,鳞介潜而长伏。” (2).空阔。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东坡二》:“天地虽虚廓,惟海为最大。” 广寒宫传说 唐玄宗 于八月望日游月中,见一大宫府,榜曰:“广寒清虚之府”。见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明皇梦游广寒宫》。后因称月中仙宫为“广寒宫”。 唐 鲍溶 《宿水亭》诗:“夜深星月伴芙蓉,如在 广寒宫 里宿。”《宣和遗事》前集:“若到 广寒宫 ,须有一万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于玉》:“童导入 广寒宫 ,内以水晶为阶,行人如在镜中。” 解后见“ 解逅 ”。 姮娥神话中的月中女神。即“嫦娥” 相见彼此会面 整个代表团在终点站与他们相见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 会中秋。——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诞节(1).生长出枝节。 汉 应瑒 《迷迭赋》:“朝敷条以诞节,夕结秀而垂华。” (2).放纵不拘。《汉书·叙传下》:“ 陈汤 诞节。” 颜师古 注:“诞节,言其放纵不拘也。” 宋 刘敞 《杂诗》之二:“ 季长 诞节薄拘儒,俳笑纷紜絳帐居。”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佻达·唱莲花道情》:“ 苏 郡 祝允明 、 唐寅 、 张灵 ,皆诞节倡狂。” (3).不合情理的品性行为。 南朝 齐 谢朓 《思归赋》:“怀齷齪之偏心,无夸毗之诞节。” (4).帝王的生日。 宋 洪迈 《容斋随笔·诞节受贺》:“诞节之制,起於 明皇 。” 元 李翀 《日闻录》:“每岁诞节必进新经。” 奇特不寻常,特别 她的奇特行为 一条奇特的赭色狗 世难当世的灾难、祸乱。《三国志·蜀志·刘焉传》:“ 焉 内求 交阯 牧,欲避世难。”《周书·周惠达传》:“尝使至 洛 , 魏孝武 与 惠达 语及世难。” 唐 卢纶 《长安春望》诗:“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鬢客 秦 关。” 明 刘基 《次韵和刘彦箕<忆山中>篇》:“世难有身空自累,诗成无鴈倩谁将?” 底事(1).何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关汝诸人底事,而生异议!”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底》:“ 江 南俗语,问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来已入诗词中。” 陈毅 《为苏南磨擦答某君书》诗:“投降缘底事?敌伪已图穷。” (2).此事。 宋 林希逸 《题达摩渡芦图》诗:“若将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杀。” 清 李渔 《蜃中楼·怒遣》:“归向慈亲告,底事羞还怕。” 长庚黄昏时出现在西方天空的金星的名称——亦称“太白” 东有启明,西有 长庚。——《诗·小雅·大东》 独占独自占有 独占资本 宵中(1).谓昼夜时间相等。《书·尧典》:“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宵中,星虚,以殷仲秋。” 孙星衍 注引 马融 曰:“日中、宵中者,日见之漏,与不见者齐也。古制,刻漏书夜百刻。昼长六十刻,夜短四十刻;昼短四十刻,夜长六十刻;昼中五十刻,夜亦五十刻。” (2).夜半。 晋 夏侯湛 《周诗》:“夕定晨省,奉朝侍昏,宵中告退,鸡鸣在门。” 金兔月的别称。 南朝 梁 刘孝绰 《林下映月》诗:“攒柯半玉蟾,裛叶彰金兔。” 隋 江总 《答王筠早朝守建阳门开》诗:“金兔犹悬魄,铜龙欲啟扉。” 唐 卢仝 《月蚀》诗:“朱弦初罢弹,金兔正奇絶。” 玉策见“ 玉册 ”。 自从介词,表示过去的某段时间的起点 自从去年秋天到现在 盘古即盘古氏。中国神话中的开天辟地的人物 自从盘古开天地 仙翁(1).称男性神仙,仙人。 唐 崔曙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诗:“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郑魁铭研诗》:“仙翁种玉芝,耕得紫玻璃。”《西湖佳话·葛岭仙迹》:“神异如此,人人皆道他是仙翁再世。” (2).对道官的敬称。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仙翁拜揖,念小生与仙翁素乏平生,何以见顾?” 人间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游戏(1) 嬉戏 游戏酒食。——宋· 苏轼《教战守》 托儿所的游戏时间 (2) ;游乐;玩耍 (3) 娱乐活动 网球游戏 天衢(1).天空广阔,任意通行,如世之广衢,故称天衢。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驭飞龙於天衢,驾騏驥於万里。” 唐 皎然 《奉陪郑使君谔游太湖至洞庭山登真观却望湖水》诗:“突兀盘水府,参差沓天衢。” 清 黄遵宪 《病中纪梦述梁任父》诗:“道逢两神人,排云上天衢。” (2).京都。《文选·张衡<西京赋>》:“岂伊不虔思于天衢,岂伊不怀归于枌榆。” 刘良 注:“天衢, 洛阳 也。”《三国志·吴志·胡综传》:“远处 河朔 ,天衢隔絶。” 唐 陈子昂 《申宗人寃狱书》:“天衢得以清泰,万国得以欢寧。” (3).指京都的大路。 唐 李贺 《汉唐姬饮酒歌》:“御服沾霜露,天衢长蓁棘。”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无官受黜》:“尝跨驴张盖,横截天衢,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 岛 ( 贾岛 )忽吟曰:‘落叶满 长安 。’” 宋 梅尧臣 《送张著作孟侯宰上元》诗:“天衢车马跡,急若机上梭。” (4).天之庇荫、福佑。衢,通“ 庥 ”。语出《易·大畜》:“上九,何天之衢,亨。” 高亨 注:“衢读为‘庥’,庇荫。” (5).星名。《晋书·天文志上》:“房四星,为明堂,天子布政之宫也……又为四表,中间为天衢,为天关,黄道之所经也。” 来往(1) 来和去 街上来往的人很多 (2) 通行 翻修路面,禁止车辆来往 (3) 联系、交往或接触——用于人 他仅与那些百万富翁们来往 (4) 左右;上下 总不过二尺来往水 清气(1).天空中清明之气。《楚辞·九歌·大司命》:“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 王逸 注:“言司命常乘天清明之气御持万民死生之命也。” 宋 董弅 《闲燕常谈》:“天下清气,无南北之异。”《负曝闲谈》第十四回:“看那林木青翠,清气扑人,轮声歷碌,鸟语繁碎,别有一番光景。” (2).引申为光明正大之气。 南朝 宋 王僧达 《答颜延年》诗:“崇情符远迹,清气溢素襟。”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三折:“可惜你腹中大才,胸中清气,都做了江山之秀。” (3).犹冷静,冷清。 明 李贽 《答周友山书》:“ 无念 已往 南京 ,庵中甚清气。” (4).犹清秀。《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公子便问:‘此女是那里来的?’酒保説:‘这是 一秤金 家丫头 翠香 翠红 。’三官道:‘生得清气。’” (5).犹闲气。《西游记》第十八回:“那人挣不脱手,气得乱跳道:‘蹭蹬!蹭蹬!家长的屈气受不了,又撞着这个光头,受他的清气!’” 相通彼此沟通;连通;互相通融 两个房间相通 明月(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无尽无穷尽的 无尽的水源 无穷没有穷尽;没有止境 接天莲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乐亦无穷。——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无穷逸致。——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受享无穷。——清· 黄宗羲《原君》 传之无穷。 后患无穷 无穷的悔恨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