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竹间吟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释文珦 |
释义 | 竹间吟原文维昔晋唐人,其心多爱竹。七贤子猷徒,往驾已悄复。 惓惓思此君,锄云种青玉。 劲节何亭亭,清风常穆穆。 质美而貌閒,对这良不俗。 遂老於其间,畴能赋淇奥。 诗词问答问:竹间吟的作者是谁?答:释文珦 参考注释唐人(1).指 唐 代人。《宋史·文苑传六·米芾》:“冠服効 唐 人,风神萧散,音吐清畅。” (2).指 中国 人。 元 吴鉴 《<岛夷志略>序》:“自时厥后, 唐 人之商贩者,外蕃率待以命使臣之礼。”《明史·外国传五·真腊》:“ 唐 人者,诸番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汉人唐人秦人》:“昔予在礼部,见四译进贡之使,或谓 中国 为汉人,或曰 唐 人。谓 唐 人者,如 荷兰 暹罗 诸国。盖自 唐 始通 中国 ,故相沿云尔。” 闻一多 《洗衣歌》:“你说洗衣的买卖太 * ,肯 * 的只有 唐 人不成?”又,华侨或亦自称 唐 人。 心多猜疑心重;顾虑多。《三国演义》第四九回:“ 云长 曰:‘军师好心多!当日 曹操 果是重待某,某已斩 颜良 ,诛 文丑 ,解 白马 之围,报过他了。’”《水浒传》第四回:“﹝ 金老 ﹞便对 鲁达 道:‘恩人,不是老汉心多……只怕要来村里缉捕恩人。倘或有些疏失,如之奈何?’”《红楼梦》第八五回:“﹝ 袭人 ﹞又想着 黛玉 最是心多,探不成消息,再惹着了他,倒是不好。” 七贤(1).指 魏 晋 时 嵇康 、 阮籍 、 山涛 、 向秀 、 刘伶 、 阮咸 、 王戎 七个名士。《晋书·嵇康传》:“所与神交者,惟 陈留 阮籍 , 河内 山涛 ,豫其流者, 河内 向秀 , 沛国 刘伶 , 籍 兄子 咸 , 琅邪 王戎 ,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唐 皇甫湜 《醉赋》:“沉湎於酒,有 晋 之七贤。” 元 沉禧 《南吕一枝花·七月六日为施以和寿作》套曲:“七贤林下客,九老会中儔。” (2).指 东汉 袁秘 、 封观 、 陈端 、 范仲礼 、 刘伟德 、 丁子嗣 、 张仲然 七人。《后汉书·袁闳传》:“ 黄巾 起, 秘 从太守 赵谦 击之,军败, 秘 与功曹 封 观 等七人以身扞刃,皆死於陈, 谦 以得免。詔 秘 等门閭号曰‘七贤’。” (3).佛教指调心顺道的七个阶次或七贤人。《仁王经·序品》:“復有十亿七贤居士,德行具足。” 吉藏 疏:“七贤有二义。一依小乘者:一、五停心观;二、别相念处;三、总相念处;四、煖法;五、顶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此等调心顺道,故名为贤。二依大乘:一初发心人;二名有相行人;三名无相行人;四名方便行;五名习种性;六性种性;七道种性。此七在地前调心顺道,名为七贤。” 前蜀 贯休 《闻大愿和尚顺世》诗之三:“师禀尽名卿,孤峰老称情。若游三点外,争把七贤平。” (4).泛指七位贤人。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与之大夫》:“进公家,不终朝七贤并拔,较吾兄应是没争差。” 子猷晋 王徽之 的字。 王羲之 之子。 * 竹,曾说:“何可一日无此君!”居 会稽 时,雪夜泛舟 剡溪 ,访 戴逵 ,至其门不入而返。人问其故,则曰:“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 戴 !”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遂传为佳话。 唐 李白 《寻阳送弟》诗:“ 寻阳 非 剡水 ,忽见 子猷 船。” 宋 梅尧臣 《次韵和王景彝十四日冒雪晚归》:“ 子猷 多兴怜飞雪,向晚归时又见飘。” 明 高启 《水龙吟·画红竹》词:“再相逢 子猷 还惜,此君未老,岁寒犹有少年颜色。” 惓惓(1).深切思念;念念不忘。 宋 王安石 《奉酬许承权》诗:“三秋不见每惓惓,握手山林復悵然。” 明 李贽 《与河南吴中丞书》:“昨冬获读与 晋老 书,欲僕速离 武昌 ,甚感远地惓惓至意。”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交书 徐公 ,即掛帆还 白下 ,终不得消息,心殊惓惓。” (2).烦闷,失意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绣》:“积半月,为僕所窥,阴与舅力要之归。意惓惓不自得。” 何垠 注:“惓,音券,闷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异犬》:“侯漫应之,惓惓而返。” (1).恳切貌。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褰余幬而请御兮,愿尽心之惓惓。”《魏书·律历志上》:“恐一朝先犬马,竟无丝髮之益,使律法长絶,遗恨没世,是以慺慺惓惓,不敢忘怠。”《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多感君侯惓惓垂问,某有心事,今不敢隐。” 清 戴名世 《潘木崖先生诗序》:“荏苒岁月,寥落无成,恐遂已废业,负先生惓惓奬励之意。” 柯灵 《香雪海·千里共婵娟》:“采一束最美最稀见的山花……献与爱国的海外侨胞,表一表我惓惓的心意。” (2).忠心耿耿貌。《汉书·刘向传》:“欲终不言,念忠臣虽在甽亩,犹不忘君,惓惓之义也。” 颜师古 注:“惓惓,忠谨之意。惓读与拳同。”《新唐书·张说传论》:“ 説 於 玄宗 最有德,及 太平 用事,纳忠惓惓,又图封禪,发明典章, 开元 文物彬彬, 説 力居多。” 宋 陈亮 《<三国纪年>序》:“ 先主 诸臣惓惓 汉 事之心,庸可没乎!”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 朱軾 ﹞忠君爱国之枕,至死惓惓,可谓大臣矣。” 此君《晋书·王徽之传》:“﹝ 徽之 ﹞尝寄居空宅中,便令种竹。或问其故, 徽之 但啸咏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邪!’”后因作竹的代称。 唐 岑参 《范公丛竹歌》:“此君託根幸得地,种来几时闻已大。” 唐 白居易 《东楼竹》诗:“楼上夜不归,此君留我宿。” 宋 苏轼 《於潜僧绿筠轩》诗:“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 扬州 鹤?” 宋 姜夔 《念奴娇·谢人惠竹榻》词:“梅风吹溽,此君直恁清苦。” 青玉(1).碧玉。《吕氏春秋·孟春》:“﹝天子﹞载青旂,衣青衣,服青玉。” 南朝 梁元帝 《言志赋》:“柱何用於黄金,案寧劳於青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二·青玉》:“按《格古论》云:‘古玉以青玉为上,其色淡青,而带黄色。’” (2).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庾文康 亡, 何扬州 临葬云:‘埋玉树箸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后因以“青玉”为敬称他人遗体的套语。 宋 苏轼 《书黁公诗后》诗:“霜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 (3).喻青翠的植物。指绿竹。 唐 杨巨源 逸句:“一院緑钱童子拂,千竿青玉主人栽。” 宋 梅尧臣 《景纯以侍儿病期与原甫月园为饮》诗:“腮肥顶瘦裁青玉,钻凿商声五音足。” 元 杨维桢 《小游仙》词:“青玉参差嶰管裁,琯中吹得凤凰来。” (4).喻青翠的植物。指翠柏。 唐 骆浚 《题度支杂事典庭中柏树》诗:“干耸一条青玉直,叶铺千叠緑云低。” (5).喻青翠的植物。指碧荷。 唐 元稹 《高荷》诗:“颭闪碧云扇,团圆青玉叠。” (6).喻竹席。 唐 曹松 《碧角簟》诗:“八尺碧天无点翳,一方青玉絶纤尘。” 劲节(1).谓坚贞的节操。 南朝 梁 范云 《咏寒松》:“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宋 王安石 《景福殿前柏》诗:“知君劲节无荣慕,宠辱纷纷一等看。” 朱光潜 《艺文杂谈·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陶渊明 何以爱菊呢?因为他在傲霜残枝中见出孤臣的劲节。” (2).竹木枝干分杈处称节。以其质地坚实,故称劲节。 唐 柳宗元 《植灵寿木》诗:“柔条乍反植,劲节常对生。” 亭亭(1) 高耸直立的样子 亭亭净植。——宋· 周敦颐《爱莲说》 亭亭独立。——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亭亭如盖。——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形容女子或花木挺立秀气 清风清凉的风 清风徐来 清风明月 穆穆(1).端庄恭敬。《书·舜典》:“宾于四门,四门穆穆。” 曾运乾 正读:“宾读为儐。四方诸侯来朝者, 舜 宾迎之也。四门穆穆,《史记》云:‘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尔雅·释训》:“穆穆,敬也。”《大戴礼记·五帝德》:“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2).仪容或言语和美。《诗·大雅·文王》:“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 毛 传:“穆穆,美也。”《荀子·大略》:“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晋书·王澄传》:“ 澄 尝谓 衍 曰:‘兄形似道,而神锋太儁。’ 衍 曰:‘诚不如卿落落穆穆然也。’ 澄 由是显名。” 明 方孝孺 《蜀府敬慎斋》:“愔愔于思,夔夔于守,穆穆语言,不惊左右。” (3).宁静;静默。《楚辞·远游》:“形穆穆以浸远兮,离人羣而遁逸。” 晋 陶潜 《时运》:“迈迈时运,穆穆良朝。” 唐 胡宿 《天街晓望》诗:“金波穆穆沙堤月,玉树琤琤上苑风。” (4).盛集貌。 宋 范仲淹 《上时相议制举书》:“十数年间,异人杰士,必穆穆于王庭矣。” 不俗不庸俗;高雅。《汉书·叙传上》:“学不为人,博而不俗。” 宋 苏轼 《次韵答邦直子由》之二:“萧洒使君殊不俗,罇前容我揽须否?”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清客》:“九品头衔不选,十分和气不俗。” 曲波 《林海雪原》二六:“ 定河道人 今天打扮的更加不俗,身穿大绒道袍,外罩猞猁斗篷。” 其间(1) 在中间 两幢房子及夹在其间的院子 颓然其间者。——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北与寇往来其间。——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袍敝衣处其间。——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时出于其间焉。——蔡元培《图画》 (2) 指某一段时间 参加这项工作已有半年了,这其间,他学到不少新的知识 淇奥亦作“ 淇澳 ”。1. 淇水 弯曲处。《诗·卫风·淇奥》:“瞻彼 淇 奥,緑竹猗猗。” 毛 传:“奥,隈也。” 晋 左思 《魏都赋》:“南瞻 淇 澳,则緑竹纯茂。”《宋书·谢灵运传》:“蔑 上林 与 淇 澳,验东南之所遗。” 明 张景 《飞丸记·发迹锄强》:“ 淇 澳万竿修,弄纱窗碎影揉,敲风声彻篔簹岫。”一说,为二水名。 清 马瑞辰 《毛诗传笺通释·卫风·淇奥》:“《正义》引 陆璣 疏云:‘ 淇 奥 二水名。’《释文》引《草木疏》曰:‘ 奥 亦水名。’ 刘昭 《郡国志》注引《博物志》云:‘有 奥水 流入 淇水 。’” (2).《诗·卫风·淇奥序》:“《淇奥》美 武公 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諫,以礼自防,故能入相於 周 。”旧时常用以称颂辅佐国政的人。《左传·昭公二年》:“自 齐 聘於 卫 , 卫侯 享之。 北宫文子 赋《淇奥》。” 杜预 注:“言 宣子 有 武公 之德。”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平章生日丁卯》词:“寿过 磻溪 ,德如《淇澳》,进了丹书作《抑》诗。” 明 何景明 《栖凤亭》诗:“至今遗爱思 莱公 ,万古看诗想《淇澳》。”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