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四偈·称法行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释德洪 |
释义 | 四偈·称法行原文本无贪瞋,我持戒忍。 食不过中,手不操楯。 风必顿息,而浪渐尽。 离微细念,方名见性。 诗词问答问:四偈·称法行的作者是谁?答:释德洪 注释1. 《石门文字禅》卷二四 参考注释贪瞋佛教语。谓贪欲与瞋恚。《敦煌曲·禅门十二时》:“平旦寅,发意断贪瞋。莫令心散乱,虚度一生。” 清 大汕 《海外纪事》卷一:“故我 文佛 度世,恐人习气深重,贪瞋痴爱,沉溺无归,示以沙弥比丘菩萨戒法在家。” 持戒遵行戒律。《百喻经·毗舍闍鬼喻》:“若能修行善行,及以布施持戒禪定,便得离苦,获得道果。”《梁书·文学传下·任孝恭》:“ 孝恭 少从萧寺 云法师 读经论,明佛理,至是蔬食持戒,信受甚篤。” 唐 白居易 《唐江州兴果寺律大德凑公塔碣铭序》:“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见性者,曰 兴果律师 。”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不持戒者,居土臺外。” 不过(1) ——用在形容词性的词组或双音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很高 那就再好不过了 (2) ——作连词,表示转折,只是 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清·洪亮吉《治平篇》 病人精神还不错,不过胃口还不好 (3) 副词,指明范围;只,仅仅 不过是个小孩子 顿息(1).停留休息。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石贤士神》:“田家老母到市买数片饵,暑热行疲,顿息石人下小瞑,遗一片饵去,忽不自觉。”《三国志·魏志·鲍勋传》:“帝手毁其表而竞行猎,中道顿息,问侍臣曰:‘猎之为乐,何如八音也?’”《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军至 斗城 ,去 瓮口 二十餘里,解鞍顿息。” (2).深深叹息貌。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赵臣》:“ 璋 大惊顿息曰:‘今日非 赵 君,我族矣!’” 微细(1) 比喻地位低下 起微细,定海内 (2) 极细小 微细血管 方名四方之名。指辨识方向。《礼记·内则》:“六年,教之数与方名。” 郑玄 注:“方名,东西。”《隋书·经籍志一》:“古者童子示而不誑,六年教之数与方名。十岁入小学,学书计。” 见性佛教语。谓悟彻清净的佛性。《坛经·般若品》:“若开悟顿教,不能外修,但於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 明 李贽 《答邓石阳书》:“若人能空之,则不得谓之太虚空矣。有何奇妙,而欲学者专以见性为极则也耶!”《天雨花》第二七回:“锁闭三年併五载,试他见性与明心。”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