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双雁儿 |
朝代 | 元代 |
作者 | 贾仲名 |
释义 | 双雁儿原文团衫缨络缀珍珠。 绣包髻鸂鶒袱。 翠鸾翘内妆束。 玉搔头掩鬓梳。 喜相逢蝉对舞。 诗词问答问:双雁儿的作者是谁?答:贾仲名 注释1. 出处:元曲选 金安寿 第三折 参考注释团衫(1).女真族妇女上衣。 明 张昱 《白翎雀歌》:“ 女真 处子舞进觴,团衫鞶带分两傍。” (2). 元 朝北方汉族妇女的礼服。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贤孝》:“国朝妇人礼服, 达靼 曰袍,汉人曰团衫,南人曰大衣,无贵贱皆如之。” 缨络(1) 同“璎珞” 金叶钮,翠花铺,放金光,生锐气的垂珠缨络。——《西游记》 (2) 缨穗 (3) 缠绕;束缚。比喻世俗的缠绕 珍珠在几种软体动物中,由于在套膜里面或下面层层真珠质围绕不附着于外壳的外来粒子聚合而形成的稠密凝结物,具有各种形状,但最典型的是圆形,呈现各种颜色,但通常是白色或浅色,且有不同程度的光泽,可做装饰或入药 包髻古代用来包发髻的头巾。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三折:“许他做第二个夫人,包髻、团衫、绣手巾,都是他受用的。”《 * 词话》第三一回:“书童也不理,只顾紥包髻儿。” 鸂鶒亦作“ 鸂鶆 ”。水鸟名。形大于鸳鸯,而多紫色,好并游。俗称紫鸳鸯。 唐 温庭筠 《开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一百韵》:“溟渚藏鸂鶒,幽屏卧鷓鴣。” 顾嗣立 补注:“《临海异物志》:鸂鶒,水鸟,毛有五采色,食短狐,其中溪中无毒气。” 妆束(1).打扮,装饰。 明 唐寅 《题桑》诗:“桑出罗兮柘出綾,綾罗粧束出娉婷。”《 * 词话》第一回:“金银首饰,粧束身子。”《西游补》第十三回:“ 小月王 大喜,一面令人传旨,叫 踏空儿 不必凿天;一面叫女子弟粧束搬戏。” (2).犹服饰。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当时优家者流,粧束因可概见,而后世所为副净等色,有自来矣。 唐 制如《霓裳》等舞,度数至多,而名号粧束,不可深考。” (1).打扮的式样。 宋 蒋捷 《贺新郎》词:“待把宫眉横云样,描上生綃画幅。怕不是新来妆束。” 元 张翥 《露华·玉簪》词:“几度借取搔头,别试 汉 宫妆束。” 鲁迅 《南腔北调集·关于女人》:“不过,只要看有人出来唉声叹气的不满意女人的妆束,我们就知道当时统治阶级的情形,大概有些不妙了。” (2).打扮。 明 叶宪祖 《鸾鎞记·秉操》:“小娘子,你怎么这般妆束?” 玉搔头见“玉簪” 喜相逢明 代朝服样式的一种。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