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华阳观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白居易 |
释义 | 原文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华阳洞里秋坛上,今夜清光此处多。诗词问答问:《华阳观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的作者是谁?答:白居易 书法欣赏
全唐诗 参考注释人道(1) 以爱护人的生命、关怀人的幸福、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的自由等为原则的人事或为人之道 (2) 中国古代哲学中与“天道”相对的概念。一般指人事、为人之道或社会规范 秋中秋季之中,多指中秋节。 晋 王羲之 《问慰诸帖》:“秋中感怀雨冷,冀足下各可耳,脾风遂欲成患,甚忧之。” 唐 姚合 《八月十五夜看月》诗:“亭亭千万里,三五復秋中。”《宋史·方技传下·王老志》:“召至京师,馆于 蔡京 第,尝缄书一封至帝所, 徽宗 启读,乃昔岁秋中与 乔 刘 二妃燕好之语也。” 明月(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同赏(1).同样奖赏。《史记·商君列传》:“告姦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姦者与降敌同罚。” (2).一同欣赏。 宋 韩维 《庵中睡起五颂寄海印》诗之五:“更欲强招年少客,折花同赏梦中春。”《初刻拍案惊奇》卷七:“ 玄宗 看毕大悦,传旨:‘速召 叶尊师 来同赏。’” 如何(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3)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4) 在什么情况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5) 怎么,怎么样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 华阳洞传说中神仙所居的洞府。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华阳洞小儿化为龙》:“ 茅山 隐士 吴绰 ,素擅洁誉。 神凤 初因採药於 华阳洞 口,见一小儿,手把大珠三颗,其色莹然,戏於松下。 绰 见之……儿犇忙入洞中, 绰 恐为虎所害,遂连呼,相从入,欲救之,行不三十步,见儿化作龙形,一手握三珠,填左耳中。 绰 素刚胆,以药斧斸之,落左耳,而三珠已失所在,龙亦不见。” 唐 韩愈 《答道士寄树鸡》诗:“烦君自入 华阳洞 ,直割乖龙左耳来。” 明 杨珽 《龙膏记·酬咏》:“碧霄何路得相逢,不知他日 华阳洞 ,更隔 蓬山 几万重。” 清光(1).清美的风彩。多喻帝王的容颜。《汉书·晁错传》:“今执事之臣皆天下之选已,然莫能望陛下清光,譬之犹五帝之佐也。”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今之臣不能望见陛下之光景所及。” 唐 李白 《赠郭季鹰》诗:“盛德无我位,清光独映君。” 宋 范仲淹 《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第二状》:“窃念臣等,自临边鄙,久阻闕廷,入对清光,人臣所愿。” 明 陈与郊 《昭君出塞》:“空庭春暮矣,惊传詔,奉清光,疑错报,幸 平阳 。” (2).清亮的光辉。多指月光、灯光之类。 南朝 齐 谢朓 《侍宴华光殿曲水》诗:“欢飫终日,清光欲暮。” 唐 崔备 《奉陪武相公西亭夜宴陆郎中》诗:“剪烛清光发,添香煖气来。” 明 刘基 《雪中》诗之二:“移床漫向明牎下,图得清光好照书。” 巴金 《家》十九:“漫天的清光洗着他们的脸。” 诗文赏析秋中:一作中秋。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