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五丝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褚朝阳 |
释义 | 五丝原文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诗词问答问:五丝的作者是谁?答:褚朝阳 全唐诗:卷254_12 参考注释越人(1).疏远的人。《商君书·修权》:“故 尧 舜 之位天下也,非私天下之利也,为天下位天下也。论贤举能而传焉,非疏父子亲越人也,明於治乱之道也。” 宋 苏洵 《兵制》:“及於 五代 , 燕 帅 刘守光 又从而为之,黥面湼手之制,天下遂以为常法,使之判然不得与齐民齿,故其人益復自弃,视齐民如越人矣。”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癸酉之变》:“以天潢贵胄之近,而漠然如越人之视,亦可谓无心肝人矣。” (2). 战国 时名医 扁鹊 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扁鹊 ……姓 秦 氏,名 越人 。”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故 越人 见 齐桓 不振之徵於未觉之疾, 箕子 识 殷 人 鹿臺 之祸,於象箸之初。” 宋 苏轼 《和刘道原咏史》:“ 吴 客漫陈《豪士赋》, 桓侯 初笑 越人 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海石》:“久不晤,岂精 越人 术耶?” 楚俗(1). 楚 地的社会风俗。 唐 元稹 《赛神》诗:“ 楚 俗不事事,巫风事妖神。” 清 李必恒 《谒浮山禹庙次昌黎石鼓韵作歌》:“ 楚 俗纷纷竞淫祀,蛇神牛鬼争媕婀。” (2).引申亦指 楚 地的自然风土。 唐 元稹 《玉泉道中作》诗:“ 楚 俗物候晚,孟冬纔有霜。” 萦丝(1).纠结的丝缕。 唐 张祜 《折杨柳》诗:“舞带縈丝断,娇娥向叶嚬。” 宋 周密 《木兰花慢·麴院风荷》词:“算恼人偏是縈丝露藕,连理秋房。” (2).形容纠缠难解。 唐 元稹 《莺莺传》:“泪痕在竹,愁绪縈丝。因物达情,永以为好耳。” 宋 秦观 《一丛花》词:“佳期。谁料之参差,愁绪暗縈丝。” 日中日头正当午;中午 趁早凉便行,日中热时便歇。——《水浒传》 章施犹藻饰。 宋 王禹偁 《桂阳罗君游太湖洞庭诗》序:“虽金石不同其音,同归於雅正;黼黻不同其文,同成於章施。”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五》:“夫今文章者……经术之表章也,謨猷之条贯也,彰往切今之经纬也,条近行远之章施也。” 文胜谓尚文过了头。 清 马其昶 《<濂亭集>序》:“自 周 末文胜,百氏杂家并出,非 尧 舜 ,薄 汤 武 ,觝排 周 孔 ,坑焚之祸遂作。” 锦绣色彩鲜艳,质地精美的丝织品,比喻事物的美好 锦绣山河 羔羊(1) (2) 小羊。尤指未满一岁或未长恒齿的小绵羊 (3) 天真、纯洁、温顺而柔弱的人 …她究竟是可怜的小羔羊。——朱自清《生命的价格》 旧诗指用文言和传统格律写的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端午节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五月初五日。相传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在这天投江 * ,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天当做节日,有吃粽子、划龙舟等风俗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 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国贵族出身,任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5月秦军一举攻破楚都郢。他怀着亡国的悲痛,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 * 。他一生写下许多感人肺腑、彪炳千秋的不朽诗篇,成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代表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昏庸王室和腐败贵族的无比憎恨和对楚国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体现了他对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献身精神。他的作品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感情奔放。他的作品千古传诵,对后世影响极大,他的诗篇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宝库的伟大贡献 把酒拿着酒杯 把酒问青天。——宋· 苏轼《水调歌头》 汨罗(1).江名。 湘江 支流。在 湖南省 东北部。上游 汨水 有东西两源:东源出 江西省 修水县 境,西源出 湖南省 平江县 东北境 龙璋山 。两源在 平江县 城西汇合后称 汨罗江 ,西流到 湘阴县 北注入 洞庭湖 。 战国 时 楚 诗人 屈原 忧愤国事,投此江而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屈原 ﹞於是怀石遂自投 汨罗 以死。” 汉 刘向 《九叹·离世》:“惜 师延 之浮渚兮,赴 汨罗 之长流。”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 原 在 湘 沅 之间九年,行吟泽畔,颜色憔悴,作《离骚》。终怀石自投 汨罗 以死,时盖 顷襄王 十四五年(前二八五或六)也。” (2).借指 屈原 。 清 姚康 《<嵞山集>序》:“谓诗文必穷而后工者,大约取证 汨罗 、 杜陵 诸君子。” 空远辽远。 南朝 梁 沉约 《梁甫吟》:“时云靄空远,渊水结清深。”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