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杂言·其十
朝代 元代
作者 张达
释义

杂言·其十原文

五典系彝伦,降衷有恒性。

圣人日恭巳,命教先庶政。

钦哉司徒职,敷播始由敬。

振德时在宽,从容俾就正。

后来何苟简,所好非所令。

三季嘅浇漓,黎民罔兴行。

孰似返淳庞,遐遵有虞盛。

诗词问答

问:杂言·其十的作者是谁?答:张达
问:杂言·其十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张达的名句有哪些?答:张达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敬韵 出处:元音遗响卷九

参考注释

五典

(1).古代的五种 * 道德。《书·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从。” 孔 传:“五典,五常之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蔡沉 集传:“五典,五常也。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

(2).传说中的上古五部典籍。《左传·昭公十二年》:“﹝ 倚相 ﹞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杜预 注:“皆古书名。”《书序》:“ 少吴 、 顓頊 、 高辛 、 唐 、 虞 之书,谓之五典。”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皇世《三坟》,帝代《五典》。”

(3).泛指古代典籍。 南朝 梁 萧纲 《南郊颂》:“《五典》三墨,既葳蕤于璧水;九流《八索》,亦繽纷于 石渠 。” 明 沉受先 《三元记·讲学》:“素志惟甘清淡,《三坟》、《五典》沉酣。”

(4).指《诗》、《书》、《易》、《礼》、《春秋》五经。 汉 荀悦 《申鉴·政体》:“夫道之本,仁义而已矣,五典以经之,群经以纬之。”《后汉书·朱浮传》:“五典纪国家之政,《鸿范》别灾异之文。” 李贤 注引《礼记》:“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彝伦

(1).常理;常道。《书·洪范》:“王乃言曰:‘呜呼, 箕子 !惟天阴騭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 蔡沉 集传:“彝,常也;伦,理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放斧斤而欲双巧於 班 墨 ,忽良才而欲彝伦之攸敍,不亦难乎!” 宋 朱熹 《<大学章句>序》:“夫以学校之设,其广如此,教之之术,其次第节目之详又如此,而其所以为教,则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餘,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伦之外,是以当世之人,无不学。”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彝伦》:“彝伦者,天地人之常道……不止 孟子 之言人伦而已。能尽其性,以至能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而彝伦叙矣。”

(2).指伦常。 陈独秀 《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道德彝伦,又焉能外?”

(3).谓成为表率、成为典范。《魏书·彭城王勰传》:“自古统天位主,曷常不赖明师,仗贤辅,而后燮和阴阳,彝伦民物者哉?” 唐 杨炯 《庭菊赋》:“ 钟太傅 之家声,彝伦 魏 室,道合盐梅,功成辅弼。”

(4).指铨选官吏。《北史·魏纪四·世宗宣武帝》:“中正所銓,但为门第,吏部彝伦,仍不才举。八坐可审议往代擢贤之体,以令才学并申,资望兼致。”

降衷

施善;降福。《书·汤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 孔 传:“衷,善也。”《国语·吴语》:“今天降衷於 吴 , 齐 师受服。” 金 元好问 《箕山》诗:“降衷均义禀,汩利忘智决。得 陇 人望 蜀 ,有 齐 安用 薛 !”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维皇上帝降衷下民。”

恒性

坚定、持久的劲头

他这个人干事很有恒性

圣人

(1) 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有时也专指孔子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唐· 韩愈《师说》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2) 封建时代对君主的尊称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命教

犹命令。《后汉书·彭宠传》:“﹝ 子密 ﹞伪称 宠 命教,收缚奴婢,各置一处。”

庶政

各种政务。《易·贲》:“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新唐书·高宗纪》:“ 太宗 每视朝,皇太子常侍,观决庶政。”

司徒

(1).官名。相传 少昊 始置, 唐 虞 因之。 周 时为六卿之一,曰地官大司徒。掌管国家的土地和人民的教化。 汉哀帝 元寿 二年,改丞相为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并列三公。 东汉 时改称司徒。历代因之, 明 废。后别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徒。 明 伊耕 《春怀》诗:“转输坐见司徒急,经略亲看相国行。”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先祖太常,家父司徒,久树东林之帜;选诗 云间 ,征文 白下 ,新登復社之坛。” 王季思 注:“父名 恂 ,官至户部尚书。这职位大略和古代的司徒相近,因此称他作司徒。”参阅《通志·职官二》、《续通典·职官二》。

(2).复姓。 五代 时有 司徒诩 。见《旧五代史·周书》本传。

从容

(1) 悠闲舒缓

听小子从容的表白出来。——《初刻拍案惊奇》

从容应付

(2) 充裕;宽裕

时间从容

(3) 休息

神僧且从容一日。——《西游记》

就正

请求指导纠正

就正于恩师

后来

属于随后的时间或时期的;继…之后出现的

后来的情况好多了

后来的行动

苟简

草率而简略。《庄子·天运》:“食於苟简之田,立於不贷之圃。”《汉书·董仲舒传》:“其心欲尽灭先王之道,而顓为自恣苟简之治。” 谢觉哉 《“反裘负薪”》:“后者要我们深入地有计划地创造,不能苟简,建设的道路上,不容许皮相,也没有可徼倖取到的便宜。”

非所

(1).不按规定时间;不时。《荀子·王霸》:“伤国者,何也?曰:以小人尚民而威,以非所取於民而巧。” 王先谦 集解引 俞樾 曰:“非所,犹非时也。”

(2).不是人能够正常生活的地方。指监狱、边荒之地等。《后汉书·陈蕃传》:“或禁錮闭隔,或死徙非所。”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阴注阳受》:“先是 翱 典 合肥郡 ,有一道人诣 翱 ,自言能使鬼神。 翱 谓其妖……命繫於非所。”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 康熙 癸未,状元 王式丹 以 江南 科场事牵涉,卒於非所。”

三季

(1).指 夏 、 商 、 周 三代的末期。《国语·晋语一》:“虽当三季之王,不亦可乎?” 韦昭 注:“季,末也。三季王, 桀 、 紂 、 幽王 也。”《汉书·叙传下》:“三季之后,厥事放纷。” 颜师古 注:“三季, 三代 之末也。” 晋 陶潜 《赠羊长史》诗:“愚生三季后,慨然念 黄 虞 。”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七:“三季沦 周赧 ,七雄灭 秦嬴 。” 清 方苞 《西邻愍烈女》:“昔先王知民性……自三季以后,民抗敝以巧法。”

(2).指 春秋 鲁昭公 时的 季孙氏 、 仲孙氏 、 叔孙氏 。《吕氏春秋·察微》:“以 鲁国 恐不胜一 季 氏,况於三 季 同恶。”

浇漓

亦作“ 浇醨 ”。1.浮薄不厚。多用于指社会风气。 南朝 齐 王融 《为竟陵王与刘虯书》:“淳清既辨,浇漓代袭。” 唐 张九龄 《敕岁初处分》:“政犹蹐驳,俗尚浇醨,当是为理之心未返於本耳。”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德济斋夫子》:“人心为风俗之本,未有人心浇漓而风俗朴厚者。”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五十八》:“慷慨激昂的人説:‘世道浇漓,人心不古,国粹将亡,此吾所为仰天扼腕切齿三嘆息者也!’”

(2).文风浮艳不实。《旧五代史·周书·冯道传》:“ 道 尤长於篇咏,秉笔则成,典丽之外,义含古道,必为远近传写,故渐畏其高深,由是班行肃然,无浇醨之态。”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殷文圭》:“ 唐 季,文体浇漓,才调荒秽。”

(3).酒味淡薄。亦借指薄酒。 唐 皮日休 《酒中十咏·酒泉》:“玉液是浇漓,金沙乃糟粕。”

黎民

庶民,人民

兴行

(1).因受感发起而实行。《孝经·三才》:“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於德义,而民兴行。”《汉书·元帝纪》:“五年春三月,詔曰:‘盖闻明王之治国也,明好恶而定去就,崇敬让而民兴行,故法设而民不犯,令施而民从。’”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君敦尚谦让,俾民兴行。”

(2).盛行;使之盛行。《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元年》:“上好俭则国有餘财,下不僭则家有餘资,自然廉让兴行,盗贼鲜少。” 鲁迅 《花边文学·法令和歌剧》:“既积无量之福,又极视听之娱,现在未来,都有好处,这是向来兴行佛事的号召的力量。”

淳庞

亦作“湻庞”。犹淳厚。 宋 文天祥 《跋<刘父老季文画像>》:“予观其田里淳庞之状,山林朴茂之气,得寿於世,非曰偶然。” 明 高攀龙 《<虑得集>序》:“读兹集者,观其湻庞敦朴之意,可以知其源与根矣。” 清 曹寅 《咏桐君木枕》:“何甘糟粕羣容与,自近淳庞益醒然。”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20 20:3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