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归来二首·其一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王鸿绪 |
释义 | 归来二首·其一原文长铗归来日,貂裘欲敝时。 吾亲怜久客,扶杖喜相持。 款款谈征路,依依问旧知。 自朝还至暮,尽室慰离思。 诗词问答问:归来二首·其一的作者是谁?答:王鸿绪 注释1.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参考注释长铗归来比喻因怀才不遇而思归。 唐 李白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诗:“长鋏归来乎,秋风思归客。”参见“ 弹2鋏 ”、“ 长鋏 ”。 貂裘用貂的毛皮制做的衣服 久客(1).久居于外。 汉 焦赣 《易林·屯之巽》:“久客无依,思归我乡。” 唐 杜甫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邻叟。” (2).指久居外乡的人。 宋 陆游 《宴西楼》诗:“万里因循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 (3).指腊梅。 明 程棨 《三柳轩杂识》:“ 姚氏 《丛语》以蜡梅为寒客,今改为久客。” 扶杖拄杖。《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万石君 以 元朔 五年中卒,长子郎中令 建 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 唐 韩愈 《人日城南登高》诗:“扶杖陵圮阯,刺船犯枯葑。”《宋史·儒林传七·真德秀》:“深村百岁老人亦扶杖而出,城中欢声动地。” 相持双方对立、互不相让或妥协 相持阶段 款谈恳谈。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大力将军》:“有 吴将军 六一 者,忽来通謁。款谈间,问:‘ 伊璜 是君何人?’” 征路征途;行程。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道中》诗之一:“鸣鷄戒征路,暮息落日分。” 唐 皇甫曾 《玉山岭上作》诗:“悠悠驱匹马,征路上连冈。”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八引 宋 冲虚居士 《少年游》词:“驱车问征路,赏春风南陌。” 依依(1) 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 杨柳依依 (2) 恋恋不舍的样子 依依不舍 二情同依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尚依依旁汝。——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依稀;隐约 依依墟里烟 旧知旧日结识的知己;故知;老朋友 还至归来;回到。《国语·楚语上》:“师还至,则以王如 庐 , 庐 戢黎 杀二子而復王。”《史记·大宛列传》:“引兵而还,往来二岁,还至 敦煌 ,士不过什一二。”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刘整》:“ 当伯 天监 二年六月从 广州 还至, 整 復夺取。”《百喻经·为熊所啮喻》:“困急出林,还至伴边。”《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商功父 ﹞就空中还至 贺州 ,到了家里。” 尽室(1).全家。《左传·成公二年》:“ 共王 即位,将为 阳桥 之役,使 屈巫 聘于 齐 ,且告师期, 巫臣 尽室以行。” 杜预 注:“室家尽去。” 唐 杜甫 《寄高使君岑长史三十韵》:“无钱居帝里,尽室在边疆。”《新唐书·循吏传·贾敦颐》:“入朝,常尽室行,车一乘,弊甚。” 清 黄遵宪 《逐客篇》:“驩呼满载归,羣夸国极乐,招邀尽室行,后脚踵前脚。” (2).满座;一室。 晋 潘岳 《笙赋》:“乐声发而尽室欢,悲音奏而列坐泣。” 唐 姚鹄 《题终南山隐者居》诗:“夜吟明雪牖,春梦闭云房;尽室更何有,一琴兼一觴。” 离思离别后的思绪。 三国 魏 曹植 《九愁赋》:“嗟离思之难忘,心惨毒而含哀。” 宋 周邦彦 《齐天乐》词:“ 荆 江 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 明 李氏 《江楼留别》诗:“西风 扬子江 边柳,落叶不如离思多。” 梁启超 《奉怀南海先生星加坡兼敦请东渡》诗:“近闻作计又图南,渺渺离思孰可堪。”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