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夜步水西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华岳 |
释义 | 夜步水西原文半趿芒鞋过水西,楼台烛火未多时。山羞见我头头转,月怕抛人步步随。 枫叶卷愁秋去早,溪声翻笑夜归迟。 柴门只解关烟雨,不隔离愁些子儿。 诗词问答问:夜步水西的作者是谁?答:华岳 华岳夜步水西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芒鞋亦作“ 芒鞵 ”。用芒茎外皮编织成的鞋。亦泛指草鞋。 唐 张祜 《题灵隐寺师一上人十韵》:“朗吟挥竹拂,高揖曳芒鞋。” 宋 苏轼 《宿石田驿南野人舍》诗:“芒鞵竹杖自轻软,蒲荐松牀亦香滑。”《西游记》第四三回:“芒鞋踏破山头雾,竹笠冲开岭上云。” 闻一多 《死水·大鼓师》:“一角斜阳倒挂在檐下,我蹑着芒鞋,踏入了家村。” 过水(1).越过江河。 唐 杜甫 《即事》诗:“黄鶯过水翻迴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宋 翁卷 《初晴道中》诗:“依山知有寺,过水恨无船。” (2).亵语。指男女交合。 明 冯梦龙 《万事足·巧计进妾》:“只听得语低低,声细细,帐儿摇,牀儿响,一会颠狂,借车过水,美不可量。” (3).让水通过。 何士光 《种包穀的老人》:“太阳西斜,离落山还有好长一阵,还能从坡下那一块过水丘里,舀起来好几挑水。” 楼台(1) 〈方〉∶凉台 (2) 较高的台榭,泛指楼(多用于诗词戏曲) 近水楼台 烛火(1).火炬,火把。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臣游北极,至种火之山,日月所不照,有青龙衔烛火,以照山之四极。”《南史·戴僧静传》:“ 粲 登城西南门,列烛火坐,臺军至射之,火乃灭。”《旧唐书·张弘靖传》:“﹝ 韦雍 等﹞常夜饮醉归,烛火满街,前后呵叱。” (2).焟烛火。《南史·陆云公传》:“ 云公 善弈碁,尝夜侍坐,武冠触烛火。”《花月痕》第二四回:“ 牛氏 忙将烛火,来瞧 秋痕 。” 多时很长一段时间 恭候多时 山羞野味。 南朝 宋 王僧达 《祭颜光禄文》:“ 王君 以山羞野酌,敬祭 颜君 之灵。” 头头(1) 负责人;老板或领导人 (2) 当头儿的人;为首的人 步步一步一步;每步。 南朝 宋 谢庄 《宋孝武宣贵妃诔》:“旌委鬱於飞飞,龙逶迟於步步。” 唐 李商隐 《南朝》诗:“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敦煌曲子词·献忠心》:“望丹闕,步步泪,满衣襟。”《花月痕》第七回:“偶然扑蝶粉墙东,步步纤痕印落红。” 毛 *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不能步步后退,毫无原则,什么都答应。” 枫叶枫树叶。亦泛指秋令变红的其他植物的叶子。诗文中常用以形容秋色。 南朝 宋 谢灵运 《晚出西射堂》诗:“晓霜枫叶丹,夕曛嵐气阴。”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潯阳 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明 徐霖 《绣襦记·共宿邮亭》:“山远天高烟水寒,两岸楼臺枫叶丹。” 杨朔 《香山红叶》:“我望着红叶,问:‘这是什么树?怎么不大像枫叶?’” 溪声溪涧的流水声。 唐 陈润 《宿北乐馆》诗:“庭木萧萧落叶时,溪声雨声听不辨。” 宋 陆游 《登紫翠楼》诗:“水落溪声壮,天寒山色奇。” 清 赵俞 《溪声》诗:“却笑溪声忙底事,奔流偏欲到人间。” 叶圣陶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随时变换调子。” 柴门用零碎木条木板或树枝做成的门,旧时也比喻贫苦人家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唐·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烟雨像烟雾那样的细雨 楼台烟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烟雨空ň。——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隔离(1) 断绝接触;断绝往来 种族隔离 隔离治疗 (2) 隔断 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唐· 杜牧《阿房宫赋》 些子儿少许,一点儿。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 太祖 夜幸后池,对新月置酒,问当直学士为谁,曰 卢多逊 。召使赋诗。请韵,曰些子儿。其诗云……谁家玉匣新开镜,露出清光些子儿。”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