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酬乐天咏老见示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刘禹锡 |
释义 | 酬乐天咏老见示原文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诗词问答问:酬乐天咏老见示的作者是谁?答:刘禹锡 全唐诗:卷355-32 参考注释老去(1).谓人渐趋衰老。 唐 杜甫 《往在》诗:“归号故松柏,老去苦飘蓬。” 宋 欧阳修 《赠王介甫》诗:“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明 汪循 《老去》诗:“老去心还竞,春来花又新。” (2).引申为老年;晚年。 沉从文 《<沉从文选集>题记》:“现在过去了二十多年,我和我的读者,都共同将近老去了。” (3).死去。 元 房皞 《思隐》诗:“情知老去无多日,且向闲中过几年。” 明 李东阳 《柳岸垂纶》诗:“老去祗应家在此,不须盘石更垂萝。” 废书(1).放下书。谓中止阅读。《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序》:“余读《孟子书》,至 梁惠王 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尝闻家君为诸兄讲《春秋左氏传》,每废书而听。” (2).失去使用价值的书籍。如:把废书废报送到废品回收站。 经事(1).经典规定的常道。《史记·太史公自序》:“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 汉 徐干 《中论·智行》:“禳祸於忽杪,求福於未萌,见变事则达其机,得经事则循其常。” (2).治理世务。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八观》:“智能经事,未必及道。”《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於当世。” (3).顶事;耐用。《宦海》第十七回:“况且那外堂工夫又是些伤筋动骨的勾当,有几个不经事的,不上半个月,就得吐血咳嗽的病,并且死了好几个。” 李劼人 《天魔舞》第八章:“这对于她,已是第三只手表,真经事,足足带了七个月,尚未被她弄坏。” 谙事熟悉事理;懂事。《晋书·刑法志》:“故諳事识体者,善权轻重,不以小害大,不以近妨远。” 唐 刘禹锡 《酬乐天咏老见示》:“经事还諳事,閲人如閲川。”《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贵人听得,説道:‘是甚么人?好不諳事!’” 周立波 《盖满爹》:“ 楠森 年纪轻,不谙事,对父亲更加放肆,也更横一些。” 阅人(1).观看人;观察人。 宋 陆游 《醉中浩歌罢戏书》诗:“老眼閲人真烂熟,壮心得酒旋消磨。” (2).引申指检查;审察。《红楼梦》第七七回:“遂带领众人,又往别处去閲人。” (3).指给人看相。语本《汉书·王吉贡禹等传序》:“ 君平 ( 严君平 )卜筮於 成都 市……裁日閲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二刻拍案惊奇》卷八:“相士看见大惊道:‘先辈气色极高。吾在此閲人多矣,无出君右者。’” 清 侯方域 《蹇千里传》:“会有善相人者,过之曰:‘吾閲人多矣,公耳累累然,面狭而长,类 诸葛瑾 ,后当极人臣,必富贵,无相忘也。’” (4).与人交往,结识。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二:“ 执中 好閲人,而 解宾王 最受知。” 明 吴宽 《汤媪传》:“媪自 周 歷 汉 唐 至 宋 ,已二千餘岁,人谓其犹处子也,閲人虽多,无可以当意者。” 瞿秋白 《文艺杂著续辑·人才易得》:“美人儿而说‘多年’,自然是阅人多矣的徐娘了。” 阅川晋 陆机 《叹逝赋》:“悲夫!川閲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后以“閲川”比喻年华。 唐 张说 《鄎国长公主神道碑铭》:“皇上念同气之致美,感閲川之永谢。” 翛然无拘无束貌;超脱貌。《庄子·大宗师》:“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 成玄英 疏:“翛然,无係貌也。” 前蜀 韦庄 《赠峨嵋李处士》诗:“如今世乱独翛然,天外鸿飞招不得。” 明 归有光 《南云翁生圹志》:“翁为人有风致,可谓翛然于生死之际,则予之所谓命者,又不足为翁道也。”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一:“有时夜半醒来,万籁俱绝,皓月中天,翛然四顾,觉得心中一片空灵。” 迅疾貌。 宋 司马光 《馆宿遇雨怀诸同舍》诗:“佳雨濯烦暑,翛然生晓凉。” 桑榆(1) 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借指落日余光处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2) 比喻晚年 桑榆晚景 满天充满或布满天空,形容数量多 满天星斗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