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病题二首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徐铉 |
释义 | 病题二首原文性灵书慵懒百无书能,唯被朝参遣夙兴。圣主优容恩未答,丹经疏阔病相陵。 脾伤对客偏愁书,眼暗看书每愧灯。 进与时乖不知退,可怜身计谩腾腾。 人间多事本难论,况是人间懒慢人。 不解养生何怪病,已能知命敢辞贫。 向空咄咄烦书字,举世滔滔莫问津。 金马门前君识否,东方曼倩是前身。 诗词问答问:病题二首的作者是谁?答:徐铉 全唐诗:卷752-42 参考注释性灵指人的精神、性格等 慵懒懒惰;懒散 吾等皆山野慵懒之徒,不省治国安民之事,不劳下问。——《三国演义》 朝参佛教语。谓寺院中的早课、晨参。《百丈清规》卷八引 宋 杨亿 《<古清规>序》:“闔院大众,朝参夕聚。” 古代百官上朝参拜君主。 唐 杜甫 《重过何氏》诗之四:“颇怪朝参懒,应耽野趣长。”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先君言,旧制,朝参,拜舞而已, 政和 以后,增以喏。” 明 薛蕙 《送周子贤按贵州》诗:“安危廷諍地,迟子促朝参。”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煨芋梦》:“朝参倒持手版, 蕙香 顾之一笑, 王母 谓其情动於中,故罚至此,俾执贱役。” 夙兴早起。《礼记·昏义》:“夙兴、妇沐浴以俟见。” 孙希旦 集解:“夙,早也,谓昏明日之早晨也。兴,起也。”《汉书·武帝纪》:“今朕获奉宗庙,夙兴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渊水,未知所济。” 颜师古 注:“夙兴,早起也。” 清 方文 《潜山道中》诗:“策蹇愁荒道,闻鷄戒夙兴。” 圣主(1).对当代皇帝的尊称。《东观汉记·鲍永传》:“今圣主即位,天下已定,不降何待?” 唐 李白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我似浮云殢 吴 越 ,君逢圣主游丹闕,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 峨眉 月。” 明 张居正 《陈六事疏》:“臣又自惟,幸得以经术遭逢圣主,备位辅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目下有某处将军缺,倘不吝重金,僕嘱内兄游扬圣主之前,此任可致。” (2).泛称英明的天子。《战国策·秦策三》:“良医知病人之死生,圣主明於成败之事。” 汉 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及其遇明君遭圣主也,运筹合上意,諫諍则见听。”《旧唐书·忠义传上·王义方》:“臣闻附下罔上,圣主之所宜诛;心狠貌恭,明时之所必罚。” 清 曾国藩 《何君殉难碑记》:“飢寒逼身,难顾廉耻;圣主不能安其民,慈母不能抚其子。” 优容优厚宽容 丹经讲述炼丹术的专书。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凡受太清丹经三卷,及九鼎丹经一卷,金液丹经一卷。” 南朝 梁 江淹 《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诗:“ 广成 爱神鼎, 淮南 好丹经。” 明 张居正 《轩皇问道治世长生颂》:“彼异端者流,掇虚崇诞,谓 轩皇 受丹经,传九品,及服食金液之术,岂不浅之乎闚圣閾哉。” 清 孙枝蔚 《房衍公每以治生养生相劝因有赠》诗:“出门寻羽士,拭几展丹经。” 疏阔(1) 粗略;不周密 天下初定,制度疏阔。——《汉书·贾谊传》 (2) 迂阔;不切合实际 疏阔之言 (3) 久别 疏阔思良会 (4) 疏远;不亲密 兄弟疏阔 (5) 稀疏宽阔 最下层的拱门简单疏阔,是载重的样子。——《威尼斯》 相陵亦作“ 相凌 ”。谓相互侵扰。《礼记·乐记》:“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天下有道》:“天子失道,诸侯不朝……四方背叛,力政相凌。” 看书读书 时乖时运乖违。《楚辞·王逸<九思·疾世>》:“遵 河 皋兮周流,路变易兮时乖。”原注:“所志不遇,无所用其志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才高难入俗人机,时乖不遂男儿愿。” 明 杨柔胜 《玉环记·继娶团圆》:“贤婿,我年迈时乖,是非颠倒,今日相逢,岂胜惶愧。” 不知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可怜(1) 值得怜悯 露出一副可怜相 (2) 数量少或质量坏得不值一提 可怜的家产 身计(1).生计。 唐 方干 《客行》诗:“乡心日落后,身计酒醒时。” 明 康海 《王兰卿》第三折:“便活到百岁千秋索一死,则不如另寻箇身计。” 清 吴伟业 《矾清湖》诗:“生涯免沟壑,身计谋樵渔。” (2).为自身打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求道者,身计也;惜费者,国谋也。身计国谋,不可两遂。” 宋 洪迈 《容斋五笔·人生五计》:“二十为丈夫,骨强志健,问津名利之场,秣马厉兵,以取我胜,如驥伏櫪,意在千里,其名曰身计。” 腾腾(1) 比喻盛、旺盛。如:热气腾腾;怒火腾腾;怨气腾腾;杀气腾腾 (2) 蒙胧;迷糊貌 枯肠发发浇成浪,醉眼腾腾看作岚。——清· 钱谦益《谢藐姑太仆送酒》 (3) 升腾 (4) 表示鼓声、心跳声、脚步声的象声词 人间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事本(1).从事根本之业。本,指耕战。《商君书·壹言》:“﹝治国﹞能事本而禁末者,富。” (2).事情的根由。《后汉书·李燮传》:“﹝ 燮 ﹞姊 文姬 为同郡 赵伯英 妻,贤而有智,见二兄归,具知事本。” 王先谦 集解引 胡三省 曰:“事本,谓事之所由生也。” 宋 叶适 《上韩提刑启》:“忽被郡除,莫知事本。” (3).犹根本大事。 宋 王谠 《唐语林·品藻》:“ 元宗 ( 唐玄宗 )曰:‘朕以天下事本付 姚崇 ,以卿坐镇雅俗。’” 是人犹人人,任何人。 唐 姚合 《赠张籍太祝》诗:“古风无手敌,新语是人知。” 宋 周邦彦 《梅雪》词:“迴文近传锦字,道为君瘦损,是人都説。”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狗马为人所习见,一笔稍乖,是人得以指摘。” 懒慢懒惰怠慢;懒惰散漫。语本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懒,一本作“ 嬾 ”。 唐 杜甫 《伤秋》诗:“懒慢头时櫛,艰难带减围。” 唐 皇甫冉 《田家作》诗:“ 嵇康 懒慢性,祗自恋风烟。” 宋 苏轼 《与范纯父侍郎书》之一:“到 潁 半年,始此上问,懒慢之罪,踧踖无地。” 清 王晫 《今世说·巧艺》:“﹝ 王崇节 ﹞多病,习懒慢,不喜为章句学。” 嬾慢:犹懒散。 明 袁宗道 《早春独坐》诗:“迂疎生事简,嬾慢见人难。” 清 曹寅 《宿华阳》诗:“多年嬾慢水曹部,輒为寒梅办急装。” 不解(1).不能解开;不能分开。《楚辞·九章·哀郢》:“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汉 枚乘 《七发》:“ 楚苗 之食,安胡之飰,摶之不解,一啜而散。” 明 李贽 《过桃园谒三义祠》诗:“谁识 桃园 三结义,黄金不解结同心。” (2).不能解救;不能和解。 汉 孔融 《论盛孝章书》:“向使 郭隗 倒悬而王不解,临难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 柳青 《狠透铁》:“有时甚至因為正直更被一部分人深恶痛绝,好象结了不解之仇。” (3).不止;不罢休。《汉书·五行志上》:“归狱不解,兹谓追非,厥水寒, * 。”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谓释有罪之人而归无辜者也。解,止也。追非,遂非也。”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七:“男家送去一床哔叽被,女家不要,非得麻花被不解。” (4).不懂,不理解。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 唐 李白 《月下独酌》诗之一:“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李筌 注《阴符经》,至‘禽兽之制在气’经年不解,梦乌衣人教之,遂通其义。” 余开选 《狮子》:“‘你要干啥?’ 王天明 不解地问。” 不懈怠。《诗·大雅·假乐》:“不解於位,民之攸塈。”《礼记·杂记下》:“三日不怠,三月不解。” 养生保养身体 养生之道 得养生焉。——《庄子·养生主》 知命(1) 《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来用“知命”指五十岁 年逾知命 (2) 认识天命或命运 乐天知命 咄咄感慨声;表示感慨;表示责备或惊诧 咄咄怪事 书字文字。 清 顾炎武 《延平使至》诗:“万里干戈传御札,十行书字识天颜。”《红楼梦》第一○八回:“ 湘云 道:‘三姐姐走了,曾有书字回来么?’” 举世整个人世;全世界 举世闻名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滔滔(1) 形容大水奔流貌 白浪滔滔 (2) 比喻言行或其他事物连续不断 他滔滔地辩论着,脸上兴奋得通红。——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 这使他们骄傲了,一路滔滔开向平型关,…。—— 周立波《悼田守尧同志》 年滔滔而自远兮,寿冉冉而愈衰。——《楚辞·东方朔·七谏》 (3) 盛大;普遍 天下滔滔,知我者希。——《新唐书》 况且老荆那样的人,滔滔者皆是,换一个来,何尝会比他好?—— 茅盾《路》 (4) 和暖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楚辞·九章》 问津打听渡口,引申为探求途径或尝试 使子路问津焉。——《论语·微子》 遂无问津者。——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无人问津 金马门汉 代宫门名。学士待诏之处。《史记·滑稽列传》:“ 金马门 者,宦﹝者﹞署门也。门傍有铜马,故谓之曰‘金马门’。” 唐 刘禹锡 《为郎分司寄上都同舍》诗:“籍通 金马门 ,身在 铜驼陌 。” 宋 高似孙 《纬略》卷七:“待詔 金马门 , 汉 盛选也。以 汉 之久,而膺此选者仅若此耳,殊不轻畀也。”亦省称“ 金门 ”。 汉 扬雄 《解嘲》:“与羣贤同行,歷 金门 上 玉堂 有日矣。” 唐 李贺 《酒罢张大彻索赠诗》:“ 金门 石阁 知卿有,豸角鸡香早晚含。” 东方——复姓 如:东方朔(西汉人,知识丰富,生性恢谐。长于文辞,有不少关于他的传说) 前身(1) 佛教用语。指轮回前的生命 (2) 事物的上一个状态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