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忽都白 |
朝代 | 元代 |
作者 | 张观光 |
释义 | 忽都白原文兄弟哎我也曾有那往日的家缘。旧日的庄田。 如今折罚的我无片瓦根椽。大针麻线。 着甚做细米也那白面。厚绢也那薄绵。 兄弟哎你则看俺一双父母的颜面。怕到那冷时节有甚么替换下的旧袄子儿。 你便与我一领儿穿也波穿。老千户云:哥哥若不说呵。你兄弟怎生知道。我就着人打开驼垛。将一领绵团袄子来。与哥哥禦寒。正末唱:不是我絮絮叨叨。 咶咶煎煎。两泪涟涟。 霍不了我心头怨。趁不了我平生愿。 诗词问答问:忽都白的作者是谁?答:张观光 注释1. 出处:元曲选 虎头牌 第二折 参考注释兄弟(1) (2) 专指弟弟 (3) 男子自称 也曾曾经。 唐 元稹 《赠崔元儒》诗:“最爱轻欺杏园客,也曾辜负酒家胡。”《西游记》第八八回:“虽不曾重报师恩,却也曾渡水登山,竭尽心力。”《说岳全传》第四十回:“太太先前也曾请箇饱学先生,教他读书。”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五章:“这口宝剑,末将也曾听说,确是一口好剑。” 往日过去的日子;从前 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从未有过冤仇 家缘(1).家业;家产。 唐 吕岩 《沁园春》词之二:“限到头来,不论贫富,著甚千忙日夜忧,劝年少,把家缘弃了,海上来游。”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夜拥孤衾三幅布,昼欹单枕是一枚甎,只此是家缘。”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一折:“因此上携宅眷,撇家缘,图一个苟活偷全。”《西游记》第二三回:“我倒是个真心实意,要把家缘招赘汝等,你倒反将言语伤我。” (2).犹家务。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三折:“念 竇娥 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 竇娥 少爷无娘面。” (3).指妻子。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索元》:“他行踪杳然,他行踪杳然。有了俏家缘,风声儿落谁店?” 明 叶宪祖 《丹桂钿合》第五折:“几番要丢了这桩道路,争奈没甚么养活家缘。” 旧日过去的日子;从前;往日 旧日并无深交 庄田(1) 专门设庄管理而大规模租给佃户耕种的田地 (2) 泛指田亩土地 一片庄田绿油油 如今在这些日子里;现在,当今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 如今咱们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大学生 折罚报应;惩罚。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三折:“我想当初做吏人时,扭曲作直,瞒心昧己,害众成家,往日罪过,今日折罚。” 明 高明 《琵琶记·代尝汤药》:“我甘受折罚,任取尸骸露。” 清 唐孙华 《次韵酬宫恕堂》:“造物忌才名,数奇示折罚。”《天雨花》第八回:“因此他恐自家造孽,折罚到 秀贞 ,不萌此念了。” 针麻用针刺穴位施行麻醉的方法 着甚犹言凭什么,用什么。 宋 苏轼 《满庭芳》词:“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乾忙。” 犹言凭什么;用什么。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纵然酬得今生志,着甚支吾此夜长。睡不着如翻掌。”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二折:“你们乾请了皇家俸,着甚的分破帝王忧?” 做细做细作,探听情报。《荡寇志》第九一回:“做细的禀道:‘探得他粮草从 青龙汎 、 高梁屯 运解,不经 长城岭 。’” 也那(1).叹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塞鸿来也那!塞鸿来也那!” (2).疑问词。 宋 王明清 《挥麈馀话》卷二:“你早睡也那?你睡得着?” (3).衬词,无义。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二折:“待去来呵,长街上列着兵马,哎!婆婆也,我可是怕也那不怕?”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一折:“想他每富家杀羊也那宰马,每日里笑恰,飞觥也那走斝。” 清 杨潮观 《李卫公替龙行雨》:“猛见那一带连山也那万里遥,高也么高,凸更凹。” 白面(1) 用小麦磨成的粉 (2) 现亦指 * ,用 * 制的 * 一双(1).用于成对的两人或两物。《礼记·少仪》:“其禽加於一双,则执一双以将命。”《史记·项羽本纪》:“我持白璧一双,欲献 项王 ,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 。” 唐 李贺 《唐儿歌》:“骨重神寒天庙器,一双瞳人剪秋水。” 元 张国宾 《薛仁贵》楔子:“一双父母在堂,我不肯做庄农的生活。” 老舍 《正红旗下》一:“那是一双何等毫无道理的眼睛啊!见到人……她的眼总是瞪着。” (2). 唐 时 南诏 耕地,五亩为一双。见《新唐书·南诏传上》。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称地为双》引《云南杂志》:“其佃作三人,使二牛前牵,中压而后驱之。犁一日,为一双,约有中原四亩地。” (3).佛教称两年半为一双。《法苑珠林》卷三:“三月为一时,两时为行;一行即半年六月也,两行为一年,两年半为一双。” 父母(1) (2) 父亲和母亲的总称 父母者,人之本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具有父亲和母亲作用的人 颜面(1) 面部;脸色 颜面擦伤 (2) 名誉;体面;面子 颜面扫地 时节(1) 季节;时令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 杜甫《春夜喜雨》 (2) 又如:清明时节;秋收时节 (3) 时候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甚么什么。 唐 吕岩 《赠江州太平观道士》诗:“不知甚么汉,一任辈流嗤。” 元 刘唐卿 《蔡顺奉母》第二折:“要我这婆婆好,不问要甚么,都得捨。”《水浒传》第五四回:“ 李逵 道:‘你使的甚么鸟好,教众人喝采!’”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三段:“对江烟火更大,江桥被烟包围着,甚么也看不见。” 替换更替调换;倒换 下的见“ 下得 ”。 袄子即袄。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宫人披袄子》:“盖袍之遗象也。 汉文帝 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多以五色綉罗为之,或以锦为之,始有其名。 煬帝 宫中有云鹤金银泥披袄子, 则天 以赭黄罗上银泥袄子以燕居。”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三折:“小叔叔,辛苦了也,将一个袄子来与小叔叔穿。” 沉从文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唐着半臂妇女》:“ 汉 乐府诗形容采桑女子 罗敷 的衣着,有‘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为人熟习的诗句,指的应当就是这种短袄子式样的裙襦。”参见“ 袄 ”。 一领(1).表数量。用于衣甲、席、毡等,犹言一件、一张。《战国策·秦策一》:“西攻 脩武 ,踰 羊肠 ,降 代 、 上党 。 代 三十六县, 上党 十七县,不用一领甲,不苦一民,皆 秦 之有也。”《晋书·卢志传》:“帝悦,赐 志 绢二百匹,绵百斤,衣一袭,鹤綾袍一领。”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王恭 从 会稽 还, 王大 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 恭 :‘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唐 白居易 《风雪中作》诗:“两重褐綺衾,一领花茸氊。” 清 黄景仁 《水调歌头·题明春岩图照》词:“不羡羊裘大泽,那用緑簑西塞,一领水纹衫。” (2).谓稍一领会。《朱子语类》卷一一六:“吾友看文字忒快了,却不沉潜见得他子细意思。莫要一领他大意,便去摶摸。” 也波衬词。无义。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一折:“莫不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今也波生招祸尤?” 明 康海 《村里迓鼓·春游》套曲:“调愈精,听转清,歌情曲尽景中情,丹崖翠壁音相应。再也波听,浑疑鼓瑟下湘灵。” 清 蒋士铨 《香祖楼·怀驿》:“离别情如何,征袍上一样泪痕多。想家人也波,念家乡也波。” 千户(1).即千户侯。《战国策·秦策五》:“ 秦王 大悦, 贾 封千户,以为上卿。” (2).古代武官名。《宣和遗事》利集:“掌骑吏千户,姓 幽西 ,名 骨碌都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同里有个姓 繆 的千户,与他从幼往来相好。”参见《续文献通考·职官七》。 (3).特指富农。《革命民歌集·百户跟我走》:“‘万户’欠我钱,‘千户’不管闲,‘百户’跟我走,月月八块钱。” 萧三 注:“万户指地主,千户指富农。” 哥哥(1) 称同父母或父母一方所生比自己年长的男子。对同辈男子的尊称 (2) 像大哥或比作大哥者 (3) 亦作“哥哥儿”。对年轻人的称呼 那捉笊篱的哥哥吃打了。——《古今小说》 (4) 对父亲的称呼 奶奶!我接爹爹去来。(正旦云)…你哥哥这其间未是他来时节,怎抵死的要去接。——元· 白朴《墙头马上》 若不要不是 若不是少发生一次冲突,这一天是过不去的 怎生(1) 怎样;怎么 怎生不捎带个字儿来? (2) 务必;无论如何 小生有一简,怎生烦小娘子送去 知道(1) 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 闻一言以贯万物,谓之知道。——《管子》 (2) 认识道路 今得遣归,既不知道,不能独行,为我得一伴否?——晋· 干宝《搜神记》 (3) 晓得,谓对事物有所了解、认识 知道了发生过的情况 着人犹言讨人喜欢。 元 无名氏 《争报恩》楔子:“我见你这小的,生的乾浄济楚,委的着人。” 打开(1) (2) 改变关闭状态(如一扇门或一只盖子) 打开门 (3) 开口子 打开古代一些帝王的陵墓 (4) 揭开;开拓 打开局面 (5) (6) 拆散某些火器的机械装置 打开猎枪,把两个枪管都装上 * (7) 松开,解开 打开他的枷锁 (8) 使处于一种展开的或伸展的状态 把中桅帆打开 (9) 使流动;使运行 打开收音机 打开龙头 打开阀门 (10) 扩大…的范围 打开眼界 驼垛即驮垛。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二折:“我就着人打开驼垛,将一领绵团袄子来,与哥哥御寒。”《 * 词话》第二回:“次日,领了知县礼物,金银驼垛,讨了脚程,起身上路。” 子来谓民心归附,如子女趋事父母,不召自来,竭诚效忠。《诗·大雅·灵台》:“经始 灵臺 ,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朱熹 集传:“ 文王 之臺,方其经度营表之际,而庶民已来作之,所以不终日而成也。虽 文王 心恐烦民,戒令勿亟,而民心乐之,如子趣父事,不召自来也。”《宋书·武帝纪中》:“今 荆 雍 义徒,不召而集,子来之众,其会如林。” 元 揭傒斯 《大元敕赐修堰碑》:“吾伐石兮石自摧,吾召民兮民子来。” 清 黄本铨 《枭林小史》:“邑文生 郁松年 捐银二十万为办善后,士民皆踊跃,子来之力必有可观。” 正末元 杂剧里扮演男主角的脚色行当,相当 明 以后戏剧里的“生”。 元 关汉卿 《鲁斋郎》楔子:“正末扮 张珪 引祇候上。”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一折:“正末扮 任屠 同旦 李氏 上。” 不是(1) 错误;过失 是吾不是处。——清·林觉民《与妻书》 (2) 否定判断 现在不是讲话的时候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 尽言词絮絮叨叨。——《元曲选·梧桐雨》 咶咶多言貌。 元 李五 《虎头牌》第二折:“不是我絮絮叨叨,咶咶煎煎,两泪涟涟。”《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那 秀童 的爹娘,兀自哭哭啼啼,絮絮咶咶的不住。” 象声词。流水声。 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九章·怀沙》:“浩荡的 沅水 、 湘水 呵,咶咶地翻波涌浪。” 煎煎忧苦貌。 宋 苏洵 《忆山送人》诗:“此意竟不偿,归抱愁煎煎。” 泪涟涟形容不断流泪的样子。 不了(1).不明了;不明白。《春秋·庄公二四年》“ 郭公 ” 晋 杜预 注:“自 曹羈 以下,《公羊》、《穀梁》之説既不了,又不通之於 左 氏,故不採用。” (2).未完;没完。《晋书·庾纯传》:“旦有小市井事不了,是以后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 王翁 夫妻﹞虽不知这些情头,晓得冤债不了,惊怖恍惚成病,不多时,两个多死了。”《儒林外史》第二回:“那些孩子就象蠢牛一般,一时照顾不到,就溜到外边去打瓦踢毬,每日淘气不了。” 赵树理 《套不住的手》:“会议一共开三天半,老人又是听报告,又是准备发言,和大家一样忙个不了。” (3).常置动词后,强调动作的不可能。 唐 韦应物 《温泉行》:“作官不了却来归,还是 杜陵 一男子。” 张天翼 《最后列车》:“不干鬼子咱们活不了!” (4).谓不能了结。 清 薛福成 《与法兰西立约通商保护越南议》:“夫壹意欲战,则将使彼不能转圜,兵连祸结,致成不了之局。” 心头胸口 平生(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