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偈颂七十六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释子益 |
释义 | 偈颂七十六首原文一日复一日,眨眼过半夏。兴化老无知,钵孟安柄欛。 引得四海参玄人,三三两两聚头商量这个话。 阿呵呵,六月卖松风,人间恐无价。 诗词问答问:偈颂七十六首的作者是谁?答:释子益 参考注释日复一日一天又一天地 日复一日地望着地平线等候船只 眨眼(1) (2) 迅速而无意识地开合眼睑 彼此凝视着好像打赌的输赢取决于第一个眨眼的人 (3) 比喻时间极短 眨眼间就飞走了 过半超过总数的一半以上 行程过半 兴化戏班的名称 列兴化于东肆。——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老无知年老糊涂的人。亦用为詈词。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三折:“小孩儿每将俺欺,待捉弄俺这老无知,多敢是放牛的牧童无道理。” 元 张国宾 《罗李郎》第四折:“这老子,他是你甚么亲眷?老无知,这里是甚么所在!”《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老无知!这样説话,须是公道上去不得。” 柄欛把柄。比喻根据,依据。《朱子语类》卷四十:“ 点 ( 曾点 )操得柄欛,据著源头,诸子则从支派上做工夫。” 引得英文 index 的音译,即索引 海参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无脊椎动物 玄人有道术的人。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一:“玄人 周子良 ,字 元龢 , 茅山 陶隐居 之弟子也。” 三三两两(1) 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在一起 (2) 形容零零落落、为数不多 聚头聚首;会面;人碰在一起 不是冤家不聚头 商量(1) 交换意见 和他家里的人商量过此事 (2) 商讨 他总是蹲在草地上和别人商量 (3) 购买,问价 终日价无人商量。——《宣和遗事》 这个(1) 目前的、附近的或心中想到的或刚才提到的人、物或想法 坐在我旁边的这个人是出价最高的人 (2) 已经或正在谈及、暗示或举例说明的人或事物 这个就是他努力的成果 呵呵象声词,笑声 六月《诗·小雅》篇名。序云:“《六月》, 宣王 北伐也。”《国语·晋语四》:“ 秦伯 赋《六月》。” 韦昭 注:“《六月》,道 尹吉甫 佐 宣王 征伐,復 文 武 之业。《小雅》其诗云:‘王于出征,以匡王国。’二章曰:‘以佐天子。’三章曰:‘共武之服,以定王国。’此言 重耳 为君,必霸诸侯以匡佐天子。”后多用以指卫国定乱的正义之师。《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七·梁郊祀乐章》:“白日体无私,皇天辅有德。七旬罪已服,六月师方克。” 明 夏完淳 《大哀赋》:“於是竿木羣兴,风云毕会,兴六月之师,振九天之鋭。” 松风(1).松林之风。 南朝 宋 颜延之 《拜陵庙作》诗:“松风遵路急,山烟冒壠生。”《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 唐 杜甫 《玉华宫》诗:“溪迴松风长,苍鼠窜古瓦。” 清 姚鼐 《题张篁村万木奇峰图》诗:“松风远自云中起,摇荡云光山色里。” 李广田 《记问渠君》:“大概是大雨之后吧,山里的泉水,万马奔腾的向下驰去,发出吓人的声响,又加以松风呼啸,自己就像在海涛中夜行。” (2).古琴曲《风入松》的别称。 唐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 宋 苏轼 《十二琴铭·鹤归》诗:“白鹤归来见曾玄,《陇头》《松风》入朱絃。” 明 唐顺之 《铜雀台》诗之二:“翠襦霑《薤露》,锦瑟入《松风》。” (3).指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纸窗儿明,僧房儿雅,一椀松风啜罢,两箇倾心地便説知心话。” 凌景埏 校注:“松风,指茶。” 人间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无价无法计算价值。比喻极为珍贵。《尹文子·大道上》:“﹝邻人﹞以(寳玉)献 魏王 ……王问价,玉工曰:‘此无价以当之。五城之都,仅可一观。’”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以分寸之瑕,弃盈尺之夜光;以蚁鼻之缺,捐无价之淳钧,非 荆和 之远识, 风胡 之赏真也。” 宋 苏轼 《次韵送徐大正》:“多情明月邀君共,无价青山为我赊。” 清 陈维崧 《三姝媚·寄远用梅溪韵》词:“斜压红裯,曾化为蝴蝶,此欢无价。”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