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次韵王侍御夜宿高牙
朝代 宋代
作者 喻良能
释义

次韵王侍御夜宿高牙原文

相别三时久,相望望城赊。
携书期过雁,徙倚至昏鸦。
风雨番君国,云烟夔子家。
何时趣归觐,重许拜高牙。

诗词问答

问:次韵王侍御夜宿高牙的作者是谁?答:喻良能
问:次韵王侍御夜宿高牙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喻良能的名句有哪些?答:喻良能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相别

谓彼此分别。 宋 苏轼 《和子由宿逍遥堂》序:“﹝余﹞以为今者宦游相别之日浅,而异时退休相从之日长。”《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 庞老人 ﹞请众老人吃些酒食,各人相别。”

闹别扭。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拒婚》:“他势压朝班,威倾京国,你却与他相别;只怕他转日迴天,那时须有个决裂。” 钱南扬 校注:“别,即闹别扭之意。”

三时

(1).指春、夏、秋三季农作之时。《左传·桓公六年》:“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杜预 注:“三时,春、夏、秋。” 唐 元稹 《茅舍》诗:“我欲他郡长,三时务耕稼。”《新唐书·刘蕡传》:“愿陛下废百事之用,以广三时之务,则播植不愆矣。”

(2).夏至后半个月。 北周 庾信 《奉和夏日应令》诗:“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 明 周之玙 《农圃六书·占候·五月占》:“夏至后半月为三时,头时三日,中时五日,三时七日。”

(3).早、午、晚。 唐 高适 《燕歌行》:“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各有佛堂以供香火,三时鐘磬,宛如梵宫。” 清 龚自珍 《尊隐》:“日有三时,一曰蚤时,二曰午时,三曰昏时。”

(4). 印度 分一年为热、雨、寒三时。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 如来 圣教,岁为三时: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热时也;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时也;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时也。”

(5).佛教谓 释迦牟尼佛 逝世后,佛法将经历的 * 、像法和末法三大时期。一般认为 * 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见 南朝 陈 慧思 《立誓愿文》。 唐 窥基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佛灭度后,法有三时,谓正、像、末。具行教、行、证三,名为 * ;但有教、行,名为像法;有教无餘,名为末法。”

相望

互相对望

雕栏相望焉。——《虞初新志·魏学洢·核舟记》

邻国相望。——《史记·货殖列传》

死者相望。——《资治通鉴·唐纪》

东西相望。——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徙倚

徘徊;流连不去

独徒倚以仿徉。——《楚辞·哀时命》

徙倚久之。——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风雨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君国

谓居君位而御其国。《国语·晋语四》:“君国可以济百姓,而释之者,非人也。”《国语·楚语上》:“夫君国者,将民之与处;民实瘠矣,君安得肥?” 清 姚鼐 《李斯论》:“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於朝廷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

云烟

烟气和云雾,形容虚无飘远的东西或事物

云烟沸涌。——唐· 李朝威《柳毅传》

出没于云烟。——明· 顾炎武《复庵记》

夔子

春秋 时 夔国 的国君。《春秋·僖公二十六年》:“秋, 楚 人灭 夔 ,以 夔子 归。” 唐 杜甫 《大历二年九月三十日》诗:“为客无时了,悲秋向夕终。瘴餘 夔子 国,霜薄 楚王 宫。”

何时

(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归觐

谓归谒君王父母。 汉 郦炎 《遗令书》:“ 炎 之归覲,在旦夕之閒耳。” 唐 贾岛 《送韦琼校书》诗:“宾佐兼归覲,此行 江 汉 心。”《资治通鉴·唐德宗兴元元年》:“愿陛下早下臣章,以解朝众之惑,面諭 韩皋 使之归覲,令 滉 感激无自疑之心。” 胡三省 注:“归覲者,归覲省父母也。” 明 高启 有《题画送人归觐》诗。

高牙

(1).大纛;牙旗。《文选·潘岳<关中诗>》:“桓桓 梁 征,高牙乃建。” 李善 注:“牙,牙旗也。兵书曰:牙旗,将军之旗。” 李周翰 注:“牙,大旗也。”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送施枢密圣与帅江西》词:“高牙千里东下,笳鼓万貔貅。”

(2).指高官官衙。 宋 范仲淹 《寄馀杭金安石段少连二从事》诗:“分擕俱是佐高牙,两地官尘自等差。”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20 10: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