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巫山一段云 |
朝代 | 元代 |
作者 | 马钰 |
释义 | 巫山一段云原文醉卧琉璃帐,闲看悲翠帘。自然俗虑绝毫纤。 宝鼎玉花添。 *起心香性炷。 引动麟飞凤舞。 龙蟠虎绕戏神珠。 丹结赴仙都。 诗词问答问:巫山一段云的作者是谁?答:马钰 参考注释琉璃巴利语 veluriya或梵文俗语verulia的译音。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多加在粘土的外层,烧制成缸、盆、砖瓦等。亦指琉璃灯座 一盏琉璃 翠帘緑色的帘幕。 唐 温庭筠 《定西番》词:“罗幕翠帘初捲,镜中花一枝,肠断塞门,消息鴈来稀。” 前蜀 韦庄 《谒金门》词:“楼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 元 杨维桢 《铜雀曲》:“帐中歌吹作,玉座翠帘曛。” 自然(1) 宇宙万物;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总和,即整个物质世界,自然界 改造自然 自然之理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择于自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2) (3) 属于或关于自然界的、存在于或产生于自然界的、非人为的 自然现象 自然之验。——《史记·货殖列传》 (4) 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 他的动作很自然 复得返自然。(指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自然蛾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 听其自然 (6) 当然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鲁迅《朝花夕拾》 俗虑(1).世俗的思想情感。 唐 戴叔伦 《又酬晓灯离暗室》诗之四:“ 楚 僧话寂灭,俗虑比虚空。”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少焉,一轮明月已上林梢,渐觉风生袖底,月到波心,俗虑尘怀,爽然顿释。” (2).指凡庸的思想感情。 陈毅 《莫干山纪游词》之五:“ 莫干 好,最好游人多。飞瀑 剑池 涤俗虑, 塔山 远景足高歌。结伴舞婆娑。” 毫纤比喻极细微的事物。 晋 皇甫谧 《<三都赋>序》:“大者罩天地之表,细者入毫纤之内。” 唐 张仲甫 《雷赋》:“法威形於牧宰,察丑恶於毫纤。” 宝鼎(1).古代的鼎。原为炊器,后以为政权的象征,故称宝鼎。《大盂鼎》:“ 盂 用对王休,用乍(作)且(祖) 南公 宝鼎。”《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获宝鼎,迎日推筴。”《汉书·吾丘寿王传》:“天祚有德而宝鼎自出,此天之所以与 汉 ,乃 汉 宝,非 周 宝也。”《旧唐书·玄宗纪上》:“丁未 眉州 鼎皇山 下 江水 中得宝鼎。” 明 宋讷 《壬子秋过故宫》诗:“宝鼎百年归 汉 室,锦帆终古似 隋 家。” (2).香炉。因作鼎形,故称。 清 陈维崧 《百字令·雨窗怀松之南水》词:“宝鼎香焦,画廊花瘦,阮又无心摘;茶烟颺起,细煎花乳翻白。” (3).指鼎炉,道士炼丹煮药的炉子。 程善之 《春日杂感》诗:“宝鼎炼神药,不如手中巵。” 玉花(1).指华丽的花纹装饰。 北周 庾信 《镜赋》:“玉花簟上,金莲帐里。” (2).玉雕的花。 清 钱泳 《履园丛话·古迹·桐柏宫》:“又 吴越国 王所捨铜像天尊十位……玉花八株,铜三清像,金银字经二百函。” (3).白花。 宋 杨万里 《万安出郭早行》诗:“玉花小朶是山矾,香杀行人只欲颠。” (4).比喻闪烁的光芒。 唐 李贺 《平城下》诗:“别剑无玉花,海风断鬢髮。” 王琦 汇解:“玉花,谓剑光明洁有同玉色。” (5).比喻水花。 宋 苏轼 《戏作放鱼》诗:“纵横争看银刀出,瀺灂初惊玉花碎。” 清 查为仁 《莲坡诗话》二六引无名氏诗云:“坐爱春泉响翠微,玉花吹溼薜萝衣。” (6).比喻雪花。 宋 苏舜钦 《小酌》诗:“寒雀喧喧满竹枝,惊风淅沥玉花飞。” 宋 陆游 《九月十六日夜梦觉而有作》诗:“朔风卷地吹急雪,转盼玉花深一丈。” 元 陈浮 《江天暮雪》诗:“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7).指玉花骢。 唐 杜甫 《丹青引》:“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嚮。” 宋 苏轼 《次韵子由书李伯时所藏韩干马》:“ 元狩 虎脊聊可友, 开元 玉花何足奇。” 心香(1).佛教语。谓中心虔诚,如供佛之焚香。 南朝 梁简文帝 《相宫寺碑铭》:“窗舒意蕊,室度心香。” 唐 韩偓 《仙山》诗:“一炷心香洞府开,偃松皱涩半莓苔。”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十一日》:“假如当天便能够起飞,我倒是心香祷祝的。” (2).指真诚的心意。 清 龚自珍 《南歌子》词:“红泪弹前恨,心香警旧盟。” 引动引起;触动。《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一来要奉承 胡生 欢喜,二来要引动 门氏 情性。”《红楼梦》第六八回:“彼时 大观园 里的十停人已有九停人知道了。今忽见 凤姐 带了进来,引动众人来看问。” 毛 *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这些集会里,有农会的地方普遍地举行了政治宣传,引动了整个农村。”参见“ 引起 ”。 龙蟠虎绕犹言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伟险要。神珠(1).犹明珠。 唐 楼颖 《<国秀集>序》:“神珠匿耀,剖巨蚌而寧周;寳剑韜精,望斗牛而未获。”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二折:“莫不是少柴无米苦央及,便休题伶牙俐齿相支对,想着他亲娘在日看承似神珠寳贝。” 元 袁桷 《次韵士文感兴》:“神珠守深渊,光怪孰可比;矫矫林中鹤,絜白不受耻。” (2).指 唐 代蹴毬戏中的皮质圆球。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毬惊杖奋合且离,红牛缨紱黄金羈,侧身转臂著马腹,霹靂应手神珠驰。” (3).苦葴的别称。 仙都(1).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地方。《海内十洲记·聚窟洲》:“ 沧海岛 在北海中……岛中有紫石宫室,九老仙都所治。” 明 屠隆 《綵毫记·蓬莱传信》:“道士何来,輒敢至此仙都境界?” (2).山名。在今 浙江省 缙云县 。高六百丈,周三百里,本名 縉云山 。 唐 神龙 初,以此名县。又名 丹峯山 , 天宝 七载改今名。道书以为第二十九洞天。 唐 贾岛 《处州李使君改任遂州因寄赠》诗:“ 仙都 山水谁能忆,西去风涛书满船。”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六·处州府》。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