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蟾宫曲·别友
朝代 元代
作者 周德清
释义

蟾宫曲·别友原文

倚篷窗无语嗟呀,七件儿全无,做甚么人家?柴似灵芝,油如甘露,米若丹砂。酱瓮儿恰才梦撤,盐瓶儿又告消乏。茶也无多,醋也无多。七件事尚且艰难,怎生教我折柳攀花。

诗词问答

问:蟾宫曲·别友的作者是谁?答:周德清
问:蟾宫曲·别友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周德清的名句有哪些?答:周德清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篷窗

犹船窗。 宋 张元干 《满江红·自豫章阻风吴城作》词:“倚篷窗无寐,引杯孤酌。” 清 文德翼 《池口阻风》诗:“伸脚篷窗西日移,打头芦渚北风吹。” 清 曹寅 《北行杂诗》之六:“日气挟飞燕,篷窗晚食时。”

无语

(1).没有话语;没有说话。 唐 任翻 《惜花》诗:“无语与花别,细看枝上红。” 宋 苏轼 《惠山谒钱道人登绝顶望太湖》诗:“ 孙登 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2).形容寂静无声。 唐 崔涯 《黄蜀葵》诗:“独立悄无语,清愁人詎知?” 金 元好问 《寄答赵宜之兼简溪南诗老》诗:“ * 有情留小饮,青灯无语伴微吟。”

嗟呀

惊叹;叹息。《三国演义》第四五回:“﹝ 曹操 ﹞乃谓众将曰:‘二人怠慢军法,吾故斩之。’众皆嗟呀不已。”《西游记》第二五回:“你又不曾吃打,倒转嗟呀怎的?” 清 褚人穫 《坚瓠八集·物幻词》:“美人对影暗嗟呀,决意为郎吹罢。”

七件儿

指七件事。 元 周德清 《蟾宫曲·别友》曲:“倚篷窗无语嗟呀,七件儿全无,做甚么人家!柴似灵芝,油如甘露,米若丹砂,酱瓮儿恰纔梦撒,盐瓶儿又告消乏,茶也无多,醋也无多。”详“ 七件事 ”。

做甚

见“ 做甚么 ”。

么人

小人,邪僻贪佞之人。 明 刘基 《半山寺》诗之二:“漫道諂諛堪媚佛,竟将佛作么人看。”

灵芝

一种蕈( Ganoderma lucidum ),菌盖肾脏形,赤褐色或暗紫色,有环纹,并有光泽。中医入药,有滋补作用。我国古代用来象征祥瑞

油如

宽和貌。 清 王夫之 《老庄申韩论》:“其言蔼如也,其政油如也,患天下之相贼,而不以贼惩贼,惩天下之贼,规乎其大凡而止。”

甘露

甜美的雨露

晓枝滴甘露,味落寒泉中

丹砂

同“丹沙”。一种矿物,炼汞的主要原料。可做颜料,也可入药。又叫辰砂、朱砂

恰才

亦作“ 恰才 ”。

见“ 恰纔 ”。

消乏

(1).消减;耗费。《元典章·圣政一·抚军士》:“诸翼军人四方征戍,多负劳苦,加以管军官员奥鲁官司,非理侵渔,消乏者众。”《水浒传》第六回:“如今消乏了家私,近日好生狼狈。”《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你道这样首饰,便工钱也费多少!他们还得忒不像样,教老身在主人家面前如何告得许多消乏?”

(2).贫乏;缺少。《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你欠了女儿身价钱,没处措办时,好言好语告个消乏,或者可怜你的,一两贯钱助了你也不见得。”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楔子:“争奈小生囊篋消乏,不能前进!”《初刻拍案惊奇》卷十:“那 韩子文 虽是满腹文章,却当不过家道消乏,在人家处馆,勉强糊口。”《官场现形记》第五六回:“现在 中国 人才消乏,我们做大员的正应该捨短取长,预备国家将来任使。”

(3).疲倦。 明 汤式 《醉太平·重九无酒》曲:“ 苏司业 检奚囊弹指告消乏。”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一折:“奔走天涯,脚跟消乏。” 清 洪昇 《长生殿·见月》:“田舍业桑麻,惯见弄泥沙,小心齐用力,怎敢告消乏。”

无多

没有多少。 唐 杜荀鹤 《和友人寄孟明府》:“莫嫌月入无多俸,须喜秋来不废吟。” 清 周亮工 《郭去问还家未半载复作章贡之行送之》诗:“乱后还家庆更生,无多日月復成行。”

七件事

指日常生活中的七种必需品。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鲞铺》:“盖人家每日不可闕者,柴、米、油、盐、酱、醋、茶。”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一折:“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豆棚闲话·虎丘山贾清客联盟》:“只想这一班,做人家的开门七件事,一毫没些抵头。”

尚且

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常与“何况”相呼应,表示进一层的意思

古人尚且知道这种道理,宣扬这种道理,难道我们还不懂得这种道理吗?——《事事关心》

艰难

艰苦困难

历艰难险巇。——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漫长而艰难的行军

怎生

(1) 怎样;怎么

怎生不捎带个字儿来?

(2) 务必;无论如何

小生有一简,怎生烦小娘子送去

折柳

(1).折取柳枝。语出《三辅黄图·桥》:“ 霸桥 在 长安 东,跨水作桥。 汉 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后多用为赠别或送别之词。 唐 权德舆 《送陆太祝》诗:“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暗怜衣带,不胜折柳之怀。”

(2).古乐曲名。《折杨柳》曲的省称。多用以惜别怀远。《文苑英华》卷一二六引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已寤歌於《折柳》,復行吟而《採莲》。” 唐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 袁郊 《甘泽谣·许云封》:“《折柳》传情,悲 玉关 之戍客。” 姚鵷鶵 《王建章挽诗》:“《阳关》《折柳》凄迷别,行卷题诗醉醒间。”参见“ 折杨柳 ”。

(3).《诗·齐风·东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毛 传:“柳,柔脆之木;樊,藩也。折柳以为藩,无益於禁矣。”后因以“折柳”代指篱笆。比喻最脆弱的防守设备。 晋 葛洪 《抱朴子·讥惑》:“大 楚 带甲百万,而有振槁之脆;强 秦 殽 函 袭嶮,而无折柳之固。”

攀花

(1).摘花。 唐 李白 《赠范金乡》诗之一:“桃李君不言,攀花愿成蹊。” 宋 王安石 《杖策》诗:“杖策窥园日数巡,攀花弄草兴常新。”

(2).古舞蹈名。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四:“今 高丽 乐是 新罗 乐……谓笛为大吟;舞有七十餘种,止用两人,谓之‘攀花’云。”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20 10:3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