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过符川有感 |
朝代 | 元代 |
作者 | 熊不易 |
释义 | 过符川有感原文神宅仙栖倚翠虚,何年流水溃焦圩。 山留阿育当前塔,潭秘旌阳去后符。 芳草罗生荒市绿,高门零落旧时朱。 丘墟此地浑閒事,禾黍秋风满故都。 诗词问答问:过符川有感的作者是谁?答:熊不易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宛陵群英集卷七 参考注释神宅(1).指精神依附或聚留之处。 晋 慧远 《明报应论》:“夫四大之体,即地、水、火、风耳,结而成身,以为神宅。” 唐 司马承祯 《天隐子·神仙》:“人生时禀得灵气,精明通悟,学无滞塞,则谓之神宅。” (2).神所居之处。《南齐书·乐志》:“报惟事天,祭实尊灵。史正嘉兆,神宅崇禎。” 翠虚碧空,高空。 唐 杜甫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翠虚捎魍魎,丹极上鯤鹏。” 流水(1) 流动的水 落花流水春去也。 (2) 商店销售额 流水收入 (3) 立即;赶快;急急忙忙 他流水就说 阿育象声词。呼痛声。 章炳麟 《新方言·释词》:“若今时小儿痛,父母以口就之曰‘燠休’代其痛也。今人呼曰‘燠休休’,或呼‘如由’,或转呼曰‘阿育’,皆一语也。” 当前目前;现在 人的职责就在于完成当前的任务 旌阳指 晋 仙人 许逊 。 逊 曾任 蜀 旌阳 县令,故称。他曾学道于 大洞君 吴猛 ,后因 晋 室乱而弃官东归。相传于 东晋 孝武帝 太康 二年,在 洪州 西山 全家升仙而去。 宋 姜夔 《鹧鸪天》词序:“古枫, 旌阳 在时物也。” 明 屠隆 《綵毫记·乘醉骑驴》:“簿书作令休云俗, 勾漏 旌阳 俱是仙。”参阅《太平广记》卷十四引《十二真君传·许真君》。 去后以后。 明 朱权 《荆钗记·启媒》:“昨闻故人 王景春 之子,堂试魁名,去后必有好处。”《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世人只知眼前贵贱,那知去后的日长日短。” 芳草(1).香草。 汉 班固 《西都赋》:“竹林果园,芳草甘木。郊野之富,号为近 蜀 。” 后蜀 毛熙震 《浣溪沙》词:“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緑萋萋。” 明 沉鲸 《双珠记·家门始终》:“万古千愁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 (2).比喻忠贞或贤德之人。《楚辞·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王逸 注:“以言往日明智之士,今皆佯愚,狂惑不顾。” 宋 刘攽 《泰州玩芳亭记》:“《楚辞》曰:‘惜吾不及古之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自诗人比兴,皆以芳草嘉卉为君子美德。” 生荒未开垦的土地。也叫“生地” 高门门户高大、宽敞。旧指地位高,有钱有势的人家(高门不一定出高才) 零落(1) 不景气;衰落 家事零落 (2) 散乱 零落的枪声 (3) 散落;好像散乱安排 零落的村庄 (4) 树木枯凋 草木零落 旧时过去的时候;从前;昔时 著我旧时裳。——《乐府诗集·陌上桑》 旧时茅店社林边。——宋· 辛弃疾《西江月》 旧时栏楯。——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丘墟亦作“丘虚”。1.废墟,荒地。《管子·八观》:“众散而不收,则国为丘墟。”《史记·李斯列传》:“ 紂 杀亲戚、不听諫者,国为丘墟,遂危社稷。”《后汉书·窦融传》:“自兵起以来,转相攻击,城郭皆为丘墟,生人转入沟壑。” 宋 秦观 《代程给事乞祝圣表》:“楼观宫室,化为丘墟。” 柯灵 《香雪海·春节书红》:“但这浮华富丽的城市已化为劫灰零落的丘墟。” (2).形容荒凉残破。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田野不辟,而饰亭落;邑居丘墟,而高其郭。”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遂使 神州 陆沉,百年丘墟, 王夷甫 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明 沉鲸 《双珠记·吉筵叙故》:“兵荒极矣,城郭丘墟,靡有孑遗。” 章炳麟 《讨满洲檄》:“遂启 蒙古 宰割 赤县 ,则我中华始丘墟为亡国。” (3).山陵之地。《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橜之变,况乎涉丰草,骋丘虚。”《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丘坟”。《文选·王褒<洞箫赋>》:“原夫簫干之所生兮,于 江 南之丘墟。” 李善 注:“《丹阳记》曰‘ 江寧县 慈母山 临 江 生簫竹管’。 王褒 赋云‘于 江 南之丘墟’,即此处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颍水》:“其地丘墟,井深数丈。” (4).泛指大地。 晋 郭璞 《井赋》:“独星陈於丘墟兮,越百代而犹在。” (5).陵墓;坟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中状若丘墟,盖遗囤故窖处也。” 宋 陆游 《叹老》诗:“朋儕什九堕丘墟,自笑身如脱网鱼。” (6).堆垄不平貌。 (7).形容状貌魁伟。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公状貌丘墟,风神磊落。” (8).中医学名词。针灸穴位名。《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十二经表里原络总歌》:“胆原丘墟,肝蠡沟。”原注:“足少阳胆经病,可刺本经表之原穴,即丘墟穴也。”《医宗金鉴·胆经分寸歌》:“踝上三寸是悬钟,丘墟踝前陷中取。”原注:“从悬钟行外踝下,斜前陷中,丘墟穴也。” (1).废墟;成为废墟。《封神演义》第六回:“眼见七庙不守,社稷坵墟,我何忍见!” 田野 《怒吼了的胶东》:“虽然这村庄是变成了坵墟,其实,这更是一颗仇恨的种子呀!” (2).坟墓。 清 席镐 《除夕感怀亡弟湘北》诗:“弟兄我七人,强半归坵墟。” 此地这里,这个地方。 唐 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诗:“此地别 燕丹 ,壮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认得一个人。” 洪深 《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禾黍(1).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史记·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后汉书·承宫传》:“后与妻子之 蒙阴山 ,肆力耕种,禾黍将孰,人有认之者, 宫 不与计,推之而去,由是显名。” 宋 曾巩 《送程公闢使江西》诗:“袴襦优足徧里巷,禾黍丰穰罄郊野。”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由草料的恐慌,发生了刍秣的栽培;由刍秣的栽培,更发明了禾黍的种植。” (2).《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 宗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閔 宗周 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以“禾黍”为悲悯故国破败或胜地废圮之典。 唐 许浑 《金陵怀古》诗:“楸梧远近千官塚,禾黍高低 六代 宫。” 宋 苏轼 《南都妙峰亭》诗:“池臺半禾黍,桃李餘榛菅。”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擒嚭》:“千载 吴 宫皆禾黍。嘆故国已无望。” 清 周实 《重九偕吹万天梅亚希哲夫石子平子诸子过明故宫谒孝陵有作》诗之一:“松楸抱恨依残日,禾黍伤心赋变风。” 秋风秋天的风 故都以前的国都 国无人莫我知兮,不何怀乎故都。——《楚辞·屈原·离骚》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