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六友诗寄林景云留寿国林道初俞季渊净友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刘黻 |
释义 | 原文净友何亭亭,修洁得自性。本生淤泥中,乃与玉同莹。 一净消万暑,特立起群敬。 色香非色香,是谓花之圣。 诗词问答问:《六友诗寄林景云留寿国林道初俞季渊净友》的作者是谁?答:刘黻 参考注释亭亭(1) 高耸直立的样子 亭亭净植。——宋· 周敦颐《爱莲说》 亭亭独立。——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亭亭如盖。——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形容女子或花木挺立秀气 修洁(1).整齐洁净。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五:“见一士人家门户稍修洁,遂直造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丑狐》:“年餘,屋庐修洁,内外皆衣文锦绣,居然素封。” (2).谓使整洁。《国语·周语下》:“三曰姑洗,所以修洁百物,考神纳宾也。” (3).高尚纯洁。《韩非子·八说》:“人君之所任,非辩智则修洁也。”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二折:“为吏者矜夸显达,为儒者卖弄修洁。” 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离骚》:“你应该趁着年少以自图修洁,为甚总不改变你那样的路数?” (4).秀美而整洁。 明 郎瑛 《七修续稿·奇谑·异妖》:“妇女皆国色,嫗虽老而容仪亦修洁也。” 瞿秋白 《赤都心史·清田村游记六》:“车的南头,坐着几位清纯修洁的女郎。” (5).指精美简洁。 刘师培 《论近世文学之变迁》:“所为之文,以修洁擅长,句櫛字梳,尤工小品,然限於篇幅,无奇伟之观。” 自性(1).佛教语。指诸法各自具有的不变不灭之性。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既除客尘,又还自性。” 唐 寒山 《诗》之二三八:“寄语诸仁者,復以何为怀。达道见自性,自性即如来。” 宋 杨圭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序》:“切以诸佛説法,不离自性,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六一:“若有自性互不成,互不成者谁佛刹?” (2).个性;本性。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人必发挥自性,而脱观念世界之执持。” 鲁迅 《书信集·致宫竹心》:“寄《妇女杂志》的文章由我转去也可以,但我恐怕不能改窜,因为若一改窜,便失了原作者的自性,很不相宜。” 本生(1).亲生父母。《隋书·薛孺传》:“ 收 初生,即与 孺 为后,养於 孺 宅。至於成长,殆不识本生。” 唐 白居易 《为崔相陈情表》:“臣亡父某官、亡妣某氏,是臣本生。亡伯某官某赠某官,臣今承后。”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 致堂 本 文定 从子,其生也,父母欲不举, 文定 夫人举而子之。及贵,遭本生之丧,士论有非之者。” 清 袁枚 《随园随笔·不可亦可》:“ 羊祜 无子,取弟子 伊 为子。及 祜 卒, 伊 不服重,曰:‘伯父养己,己不敢违,然无父命,宜仍还本生。’” (2).亲生,生身。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胡明仲本末》:“及显贵,不復为本生母持服。” 清 姚鼐 《印松亭家传》:“其在京师,遭本生父母丧,哀甚,见者不能与言也。”《清史稿·礼志十二》:“ 光绪 十六年, 醇亲王 奕譞 薨,定称号曰:‘皇帝本生考’。” (3).指嫡亲。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吾女可配 衍圣公 ,公为媒; 衍圣公 之本生胞姊可配公之子,吾为媒。” (4).犹个人,自身。 唐 元稹 《估客乐》诗:“火伴相勒缚:‘卖假莫卖诚。交关但交假,本生得失轻。’” (5).巴利文意译,音译“闍陀伽”。佛教经典,为十二部经之一,通过叙述佛陀前生所行善业功德的寓言故事,发挥佛教的基本教义。故亦以指佛的前生事迹。 鲁迅 《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这两样,一是佛陀的本生,一是 孔子 的事迹,明明是连环图画,而且是宣传。” 淤泥(1) 河湖池塘里底部的泥沙 出淤泥而不染。——宋· 周敦颐《爱莲说》 (2) 参见“软泥” 特立(1).谓有坚定的志向和操守。《礼记·儒行》:“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其特立有如此者。”《东观汉记·周泽传》:“少修高节,耿介特立。” 宋 欧阳修 《<苏氏文集>序》:“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不醉反耻》:“圣王重特立之人,而远苟同之士。” (2).独立;挺立。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渐臺临池,层曲九成,屹然特立,的尔殊形。”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北城上有 齐斗楼 ,超出羣榭,孤高特立。”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清 陈恭尹 《南海神祠古木绵花歌》:“挺生奇树号木绵,特立南州持絳节。” (3).孤立。 明 张煌言 《上监国启》:“万里孤踪,一军特立。”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孤孑特立,无从考查。”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