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谢通讲师五偈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释正觉 |
释义 | 谢通讲师五偈原文乞食因循答教迟,想能心照未相疑。三年约友共连璧,千里同风那隔丝。 鞭笋嫩黄出泥土,槿华寒紫裹藩篱。 雨驱暑去晚明霁,来雁门头字脚垂。 诗词问答问:谢通讲师五偈的作者是谁?答:释正觉 参考注释乞食乞讨食物 因循(1) 沿袭按老办法做事 因循守旧 (2) 迟延拖拉 因循坐误 (3) 轻率;随便 苟或因循,何由体悟。——《五灯会元》 答教准备用来解答问题的答案。《三国演义》第七二回:“ 操 每以军国之事问 植 , 植 对答如流。 操 心中甚疑。后 曹丕 暗买 植 左右,偷答教来告 操 。” 心照心里知道 邻里人自有心照,晓得巢大郎是明做好人之言。——《二刻拍案惊奇》 相疑互相猜疑。《庄子·在宥》:“於是乎喜怒相疑,愚知相欺,善否相非,诞信相讥,而天下衰矣。” 明 张居正 《与南台长言中不干外政书》:“一旦上下相疑,南北冰炭,而后责僕以维持周全之,僕亦不能。”《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两个人彼此相疑,大家混争,惊起地方邻里人等,多来问故。” 连璧并连的两块璧玉。比喻并美的两物 以日有为连璧,晨辰为珠玑。——《庄子·列御寇》 鞭笋亦作“ 鞭笋 ”。竹子地下茎上横生的芽。 宋 黄庭坚 《谢人惠猫儿头笋》诗:“ 长沙 一月煨鞭笋, 鸚鵡洲 前人未知。” 宋 范成大 《春日田园杂兴》诗之二:“舍后荒畦犹緑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竹笋》:“土人于竹根行鞭时掘取嫩者,谓之鞭笋。” 见“ 鞭笋 ”。 嫩黄浅黄。 宋 王安石 《春风》诗:“日借嫩黄初著柳,雨催新緑稍归田。” 李準 《参观》:“这时正是农历五月中旬天气,小麦已经由嫩黄颜色变成耀眼金黄颜色。” 泥土(1) 壤土 (2) 粘土 藩篱篱笆 羝羊触藩。——《易·大壮》。疏:“藩,藩篱也。” 驱暑驱除暑气。 清 吴鼒 《一萼红·伤池荷》词:“叹西风,竟不曾驱暑,专送水边红。”《光明日报》1992.7.26:“炎夏笔耕,日得数十条,虽挥汗如雨,而儿女侍立,以扇驱暑,情事如画,可发一笑。”《南京日报》1992.8.15:“首场秋雨下得好,驱暑解旱两相宜。” 雁门(1).郡名。 战国 赵 地。 秦 置郡。今 山西 北部皆其地。 (2).见“ 雁门山 ”。 (3).见“ 雁门关 ”。 字脚犹字眼。引申指事物的极微部分、一丁点儿。《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有便有几十个秀才,但是认得两个上大人的字脚,就进了学。”《醒世姻缘传》第四六回:“你兴词告状可不许你带我一个字脚。”《醒世姻缘传》第五六回:“你就把二百两银子交到我跟前,少我个字脚儿,我合你到学道跟前讲讲!”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