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食鲙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刘挚 |
释义 | 食鲙原文知几张季鹰,归怀托江鲙。 鲈鱼今不数,未若鲂鲫最。 橙齑捣椒兰,芦菔碎珠贝。 盈盘玉叶铺,千缕红云碎。 佐以晚菘羹,玉饭香蔼蔼。 饱行惭素餐,扪腹放衣带。 昨来溪夏乾,市空无可奈。 徒有弹铗吟,何能饱幼艾。 安得东海鲸,不惮生物害。 挥刀满金盘,对列酒池外。 诗词问答问:食鲙的作者是谁?答:刘挚 注释1. 押词韵第三部 参考注释知几谓有预见,看出事物发生变化的隐微征兆。《易·繫辞下》:“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凟,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后汉书·袁绍传》:“监军之计,在於持牢,而非见时知几之变也。” 唐 吴筠 《览古》诗之十二:“达者贵量力,至人尚知几。” 清 方文 《赠钱驭少》诗之二:“ 伯子 知几早,逃名 震泽 西。” 归怀向往归附。《后汉书·刘恺传》:“﹝ 愷 ﹞处约思纯,进退有度,百僚景式,海内归怀。” 晋 刘琨 《劝进表》:“自京畿陨丧,九服崩离,天下嚣然,无所归怀。” 不数数不清;无数。 汉 王符 《潜夫论·思贤》:“近古以来,亡代有三,秽国不数。” 汪继培 笺:“秽,当作灭。” 彭铎 校正:“不数,即无数。” 宋 曾巩 《<王平甫文集>序》:“各於其盛时,士之能以特见於世者,率常不过三数人,其世之不数,其人之难得如此。”《醒世姻缘传》第八八回:“ 扬州 番役把 吕祥 的衣服剥脱乾浄,餛飩捆起,一根绳拴在树的半中腰里,铁棍皮鞭,诸刑咸备……打了个不数。” 不亚于。 明 汪道昆 《高唐梦》:“想这神女果如大夫所言呵,絶代无双,不数 庄生 陈説。” 清 王韬 《淞隐漫录·画船纪艳》:“噫嘻! 钱塘江 上画船风景,诚不数 珠海 灯痕、 秦淮 月色也。” 未若不如,比不上。《后汉书·荀彧传》:“ 彧 报曰:‘今穀食虽少,未若 楚 汉 在 滎阳 、 成皋 閒也。’”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 胡儿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迎风起。’”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上·不藉》:“吾以奉天地宗庙,则存其礼诚善矣。然而存其礼之为劝乎农也,则未若时使而不夺其力。” 宋 苏轼 《贺坤成节表》:“放亿万之羽毛,未若消兵以全赤子;饭无数之緇褐,岂如散廩以活饥民。” 椒兰(1).椒与兰。皆芳香之物,故以并称。《荀子·礼论》:“芻豢稻粱,五味调香,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 唐 杜牧 《阿房宫赋》:“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明 徐元 《八义记·宣子见主》:“珠围翠绕,椒兰喷衣。” 清 方文 《石臼访韩元长》诗:“芳烈椒兰气,苍寒栝栢姿。” (2).比喻美好。 唐 元稹 《授牛元翼深冀州节度使制》:“闻尔鼙鼓之音,怀尔椒兰之德。” (3).喻美好贤德者。《旧唐书·列女传序》:“末代风靡,贞行寂寥,聊播椒兰,以貽闺壼,彤管之职,幸无忽焉。” (4).后妃居住处。亦代指后妃。 明 叶子奇 《草木子·谈薮》:“ 宋 宫人 王昭仪 ,名 惠清 ,字 冲华 ,丙子北行,题驛中有《满江红》词云‘……名播椒兰妃后里,欢承笑语君王侧。’” 明 沉榜 《宛署杂记·土工》:“至拱事椒兰,籍名粉黛,不可胜纪矣。” (5).指 楚 大夫 子椒 和 楚怀王 少弟 司马 子兰 。二人均为佞人。《楚辞·离骚》:“览 椒 兰 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蘺。” 王逸 注:“言观 子椒 、 子兰 变节若此。” 南朝 宋 颜延之 《祭屈原文》:“谋折 仪 尚 ,贞蔑 椒 兰 。”后因以指佞人。 唐 韩愈 《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独宿有题因献杨常侍》诗:“ 椒兰 争妬忌, 絳 灌 共谗諂。”按,后世学者或以 王逸 注为非。参阅 游国恩 《离骚纂义》。 芦菔即萝卜。《后汉书·刘盆子传》:“﹝宫女﹞幽闭殿内,掘庭中芦菔根,捕池鱼而食之。”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蔓菁》:“种菘、芦菔法,与芜菁同。” 石声汉 注:“‘芦菔’,现在写作‘萝卜’、‘莱菔’。” 清 赵翼 《连日无蔬菜至平戛买得萝卜大喜过望而纪以诗》:“食指忽然动,篱落见芦菔。” 珠贝(1).产珠之贝,泛指珍珠宝贝。《管子·侈靡》:“若江湖之大也,求珠贝者不舍也。” 南朝 梁 江淹 《贻袁常侍》诗:“珠贝性明润,兰玉好芳坚。” 宋 苏轼 《与封守朱朝请书》:“某方治此书,得之颇有所开益。拜赐之重,若获珠贝。” 清 唐孙华 《冬日书怀》诗之二:“餘皇张旌旟,冶女炫珠贝。” (2).指白地红纹的贝壳,可以入药。珠,通“ 朱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部二·贝子》:“素质红章,谓之珠贝。”珠,一本作“ 朱 ”。 玉叶(1).对花木叶子之美称。 南朝 梁 江淹 《学梁王兔园赋》:“青树玉叶,弥望成林。” 宋 范成大 《至昌为具赏东轩千叶梅》诗:“玉叶重英意已芽,新移竹外小横斜。” 明 刘基 《梅花七绝句》之六:“琼跗玉叶两依依,摇落空山物色微。” (2).喻云彩。 晋 陆机 《浮云赋》:“金柯分,玉叶散,緑翘明,岩英焕。” 南朝 梁简文帝 《咏云》:“玉叶散秋影,金风飘紫烟。” 唐 章孝标 《玩月遇云》诗:“无端玉叶连天起,不放金波到晓流。” (3).犹玉牒,指皇家谱系。 南朝 梁 江淹 《宋安成王右常侍刘乔墓志文》:“玉叶既积,金徽方传。乃毓伊人,尅广克宜。” 宋 柳永 《中吕宫·送征衣》词:“吾皇诞弥月,瑶图纘庆,玉叶腾芳。” (4).喻皇家子孙。 唐 萧颖士 《为扬州李长史贺立皇太子表》:“琼枝挺秀,玉叶资神。” 唐 萧仿 《享太庙乐章·懿宗舞》:“金枝繁茂,玉叶延长。”《群音类选·四豪记·春申献美人》:“喜今宵凤配鸞儔,兆异日金枝玉叶。” 清 陈梦雷 《赠秘书觉道弘》诗:“玉叶宗支贵,金貂祖烈宏。” (5).指优质笺纸。 唐 元稹 《赠严童子》诗:“解拈玉叶排新句,认得金环识旧身。”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步飞烟》:“﹝ 赵象 ﹞又以 剡溪 玉叶纸,赋诗以谢。” 宋 杨万里 《题曾无巳所藏高丽匹纸蔡君谟欧公笔迹》诗:“三 韩 玉叶展明蠲,诸老银鉤卷碧鲜。” (6).指琉璃瓦。《旧唐书·礼仪志二》:“﹝明堂﹞堂檐,径二百八十八尺……上以清阳玉叶覆之。” (7).借指宫殿。 唐 张说 《奉和圣制爰因巡省途次旧居应制》:“从臣观玉叶,方愿纪灵符。” (8).指结拜兄弟序的谱系。形容友谊深笃。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序》:“遂得载披玉叶,款洽金兰。倾意气于一言,缔风期于干祀。” 唐 骆宾王 《游衮郡逢孔君自卫来欣然相遇若旧》诗:“倾盖金兰合,忘筌玉叶开。” 红云(1).红色的云。传说仙人所居之处,常有红云盘绕。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四七:“红云塞路东风紧,吹破芙蓉碧玉冠。” 明 屠隆 《綵毫记·游玩月宫》:“尚自隔红云帝座遥,却下见赤县神州小。” 清 洪昇 《长生殿·冥追》:“你本是 蓬莱 仙子,因微过謫落红尘。今虽是浮生限满,旧仙山隔断红云。” (2).荔支的别名。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附 逢辰 《和韵》:“冰桃雪藕凉如许,忽捧红云喜欲狂。”自注:“于中伏日,适 寿研 二妹,由 福州 寄到新荔,大人别有诗纪之。” (3).喻大片红花。 唐 韩愈 《酬卢给事曲江荷花行》:“ 曲江 千顷秋波浄,平铺红云盖明镜。” (4).喻面颊红晕。《再生缘》第六二回:“调理得,红云重透脸边霞。” 臧克家 《六机匠》诗:“你也间或‘嘘’几盅,几盅酒就在你脸上烧起红云。” (5).山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丹水》:“ 丹水 南有 丹崖山 ,山悉赬壁霞举,若 红云 、 秀天 二岫,更为殊观矣。” 晚菘秋末冬初的大白菜。《南史·周颙传》:“ 文德太子 问 顒 菜食何味最胜。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清 赵翼 《观家人腌菜戏成四十韵》:“抝嫩先冬笋,尝新竝晚菘。” 马南邨 《燕山夜话·种晚菘的季节》:“ 陆放翁 种的晚菘,究竟是什么?原来所谓菘,就是 北京 人说的大白菜。” 蔼蔼(1) 形容草木茂盛 丛林蔼蔼 (2) 众多的样子 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左思《咏史》 (3) 暗淡或幽暗的样子 望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司马相如《长门赋》 素餐(1) 没有鱼肉等,只有瓜果、蔬菜等的饭食 (2) 吃素 (3) 不劳而食,多指无功受禄 尸位素餐 扪腹抚摸腹部。多形容饱食后怡然自得的样子。 唐 白居易 《饱食闲坐》诗:“捫腹起盥潄,下阶振衣裳。” 宋 苏轼 《寓居定惠院之东》诗:“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捫腹。” 宋 范成大 《劳畬耕》诗:“何曾识秔稻,捫腹尝果然。”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七:“﹝ 江暉 ﹞好以奇癖字作文。初若不易解,解之得平平耳。 王稚钦 有诗嘲之云:‘ 江生 突兀扬文风,千奇万怪难与穷……少年往往致讥评,生也不言但捫腹。’” 衣带(1).束衣的带子。《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南史·何敬容传》:“ 武帝 虽衣浣衣,而左右衣必须洁。尝有侍臣衣带卷摺,帝怒曰:‘卿衣带如绳,欲何所缚?’” 宋 柳永 《凤栖梧》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沉从文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战国佩玉彩琉璃珠和带钩》:“依照当时审美观点或个人爱好,把这些材料、颜色、形状不同的珠子,搭配作成无一定形式的珠串,系在衣带间,更加显得美丽无比。” (2).衣与带。亦代称衣着,装束。《管子·弟子职》:“夙兴夜寐,衣带必饰。” (3).见“ 衣带水 ”。 昨来近来。 唐 岑参 《河西春暮忆秦中》诗:“别后乡梦数,昨来家信稀。”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想昨来枉了身心,初间唤做得为夫妇;谁知今日,唤俺做哥哥。”《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臣闻昨来西师出界,中缀而还,将下师徒,颇有飢冻溃散。” 无可奈见“ 无可那 ”。 弹铗(1).弹击剑把。铗,剑把。《战国策·齐策四》:“ 齐 人有 冯諼 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 孟尝君 ,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 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 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鋏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 孟尝君 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復弹其鋏,歌曰:‘长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 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於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 孟尝君 客我。’后有顷,復弹其剑鋏,歌曰:‘长鋏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 问:‘ 冯公 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 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於是 冯諼 不復歌。”后因以“弹鋏”谓处境窘困而又欲有所干求。 南朝 梁 陶弘景 《答赵英才书》:“子架学区中,飞才甸外,不肯扫门觅仕,復懒弹鋏求通。”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儻使士有澹雅若 严君平 ,清廉如 段干木 ,与僕易地而处,亦将弹鋏告劳,积薪为恨。” 明 王世贞 《答陈淮安玉叔书》:“ 沉嘉则 、 魏季朗 诸君从门下游,甚善;然渠辈尚以多弹鋏之叹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孤吟》:“人不见,烟已昏,击筑弹鋏与谁论。” (2).谓寄食权门。 唐 于武陵 《过侯王故第》诗:“不知弹鋏客,何处感新恩。” 清 徐乾学 《北征》诗:“入市碎琴易,依 * 鋏难。” (3).或谓思归。 明 郭登 《送岳季方还京》诗:“身留塞北空弹鋏,梦绕 江 南未拂衣。” 幼艾(1).年轻美好的女子。《战国策·赵策三》:“而王不以予工,乃与幼艾。”《战国策·齐策三》“ 齐王 夫人死,有七孺子皆近”汉 高诱 注:“孺子,幼艾美女也。” (2).犹长幼。《楚辞·九歌·少司命》:“竦长剑兮拥幼艾。” 王逸 注:“幼,少也;艾,长也。” 唐 白居易 《画西方帧记》:“无贤愚,无贵贱,无幼艾。” 东海(1) 亚洲东部边缘海,西接中国大陆,北连黄海,南接南海,面积77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70米,广阔的东海大陆架是良好的渔场 (2) 泛指东方的大海 生物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生长、发育、繁殖等能力,能通过新陈代谢作用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动物、植物、微生物都是生物 森林生物 只有几只苍鹰在高空盘旋,看不见旁的生物。——《孟姜女》 金盘亦作“ 金柈 ”。1.金属制成的盘。(1)餐具。 汉 辛延年 《羽林郎》诗:“就我求珍肴,金盘膾鲤鱼。”《南史·刘穆之传》:“及至醉饱,令厨人以金柈贮檳榔一斛以进之。”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金盘罢进,詎擘 * 之脯。”(2)烛盘。 唐 岑参 《陪群公龙冈寺泛舟》诗:“紫鳞掣芳饵,红烛燃金盘。”(3)承露之盘。《后汉书·陶谦传》:“大起浮屠寺,上累金盘,下为重楼。”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刹上有金宝瓶,容二十五石。寳瓶下有承露金盘三十重。” 唐 韩偓 《中秋禁直》诗:“露和玉屑金盘冷,月射珠光贝闕寒。”(4)古代博具之一。 唐 李白 《送外甥郑灌从军》诗之一:“六博争雄好彩来,金盘一掷万人开。” (2).比喻日月。 宋 陆游 《金山观日出》诗:“遥波蹙红鳞,翠蔼开金盘。” 元 萨都剌 《织女图》:“西楼月落金盘倾,暖霞拂地海棠晓。” 明 刘基 《归朝欢》词:“乌鸦立遍城头树,看云头金盘涌出,身在 广寒府 。” 酒池谓以酒为池。《韩非子·喻老》:“ 紂 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 紂 遂以亡。” 汉 刘向 《新序·刺奢》:“ 桀 作瑶臺,罢民力,殫民财,为酒池糟隄,纵靡靡之乐。” 晋 潘岳 《西征赋》:“酒池鉴於 商辛 ,追覆车而不寤。”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