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十二时·其四·劝凡夫十二首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敦煌曲子 |
释义 | 原文日出卯。 日出卯。 浊恶世界多烦恼。 欲得当来证果因。 弃舍荣华急修道。 随时麻褐且充体。 锦铺罗衣莫将好。 如来尚自入涅盘。 凡夫宿业谁能保。 诗词问答问:《十二时·其四·劝凡夫十二首》的作者是谁?答:敦煌曲子 注释1. 出处:敦煌歌辞总编卷五 参考注释日出指太阳初升出地平线或最初看到的太阳的出现 浊恶世佛教语。指五浊恶世。《法华经·方便品》:“復作如是念,我出浊恶世。” 宋 苏轼 《书黁公诗后》诗:“但嗟浊恶世,不受龙象蹴。”参见“ 五浊恶世 ”。 多烦请托致谢的客套话。犹烦劳。 许地山 《铁鱼底鳃》:“他对饭摊主人说了一声‘多烦了’。”如:多烦您给打听一下。 欲得(1).贪得。《老子》:“咎莫大于欲得。”《韩非子·解老》:“圣人衣足以犯寒,食足以充虚,则不忧矣。众人则不然,大为诸侯,小餘千金之资,其欲得之忧不除也。” (2).想要;愿意得到。 唐 高适 《渔父歌》:“世人欲得知姓名,良久问他不开口。”《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就是 廷秀 见説要请先生教他读书,也甚欲得。” (3).须要。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桑柘》:“种禾豆,欲得逼树。”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素食》:“葱白欲得多於菜;无葱,薤白代之。” 当来(1).将来。《魏书·崔亮传》:“但令当来君子,知吾意焉。”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若当来限尽之后,一性既往,四大狼籍。”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一折:“此人非小可,此人当来必然峥嶸有日。” (2).原来;起初。《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上》:“今 河 北之干戈甫定, 朱温 之兇燄犹存,大王遽即大位,殊非当来弔伐之本意,天下谁不解体乎?”《秦併六国平话》卷中:“当来六国与 秦 比肩…… 始皇 贪心无厌,谋合併一统。” 证果(1).佛教语。谓佛教徒经过长期修行而悟入妙道。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禪师后证果,居於 林虑山 。”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一出:“﹝ 玉通和尚 ﹞来到 临安 ,见山水秀丽,就於 竹林峯 水月寺 ,选胜安禪。住过有二十餘载,越觉得光景无多,证果不易。” (2).泛指修行得道。 柯灵 《香雪海·给人物以生命》:“他们来自生活,又回到生活,而且像传说中修炼证果的仙道一样,‘采日月之精华,锺天地之灵气’,从此超越时空阻隔,漫游九州万国,在人间永生。” (3).比喻事情最后取得成就。 明 汤式 《赏花时·戏贺友人新娶》套曲:“红丝幔护嬋娟,玉镜臺通姻媾,证果了乘龙配偶。” 明 李日华 《南西厢记·猜诗平案》:“证果在今番这一缄。”《花月痕》第六回回评:“异日 秋痕 证果於情场, 宝书 、 掌珠 捐躯於王事,其与 瑶华 厠名麟阁,有以异乎?无以异乎?” 弃舍亦作“ 弃捨 ”。舍弃,丢开。《易·井》“旧井无禽时舍也” 唐 孔颖达 疏:“时舍也者,以既非食,禽又不向,即是一时共弃舍也。”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二折:“我如今官差便可弃舍,哎,儿也!咱两个须索今日离别,这寃家必定是前生业。”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其音涉哑滞者,晦僻者,便弃捨。” 见“ 弃舍 ”。 荣华开花,引伸指人之显贵 富贵荣华 修道(1).犹行道,谓实践某种原则或思想。《孙子·形》:“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南史·袁粲传》:“混其声迹,晦其心用……修道遂志,终无得而称焉。” (2).特指道家修炼以求成仙。 汉 王充 《论衡·道虚》:“夫修道求仙,与忧职勤事不同。” (3).指学习、实行宗教教义。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一人修道,济度几许苍生?免脱几身罪累?幸熟思之!”《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 皇甫 真人已知斩妖剑不灵,自去入山修道去了。” (4).遵循某种原则、规律。《管子·正世》:“今使人君行逆不修道,诛杀不以理,重赋敛,竭民财……财竭则不能无侵夺。” 随时(1) 不论何时 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去问他 (2) 指顺应时势 随时以行 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汉 边让 《章华赋》:“罗衣飘颻,组綺繽纷。”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唐 杜甫 《黄草》诗:“万里秋风吹 锦水 ,谁家别泪溼罗衣?” 明 周在 《闺怨》诗:“ 江 南二月试罗衣,春尽 燕山 雪尚飞。” 如来佛的别名。梵语意译。“如”,谓如实。“如来”即从如实之道而来,开示真理的人。又为 释迦牟尼 的十种法号之一。《金刚经·威仪寂静分》:“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山慧远法师诔》:“仰弘如来,宣扬法雨;俯授法师,威仪允举。”《西游记》第七回:“众神随至 寳莲臺 下啟知, 如来 召请。” 清 赵翼 《大石佛歌》:“是谁凿破山骨裂,幻出如来身半截。” 尚自犹自;尚且。《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弟子尚自如斯。”《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没事尚自生事,把人寻不是。”《水浒传》第二回:“他尚自输了,你如何拚得他过?” 涅盘亦作“湼槃”。 1.佛教语。梵语的音译。旧译“泥亘”、“泥洹”。意译“灭”、“灭度”、“寂灭”、“圆寂”等。是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熄灭生死轮回后的境界。 晋 僧肇 《涅槃无名论》:“涅槃之道,盖是三乘之所归,方等之渊府。”《魏书·释老志》:“湼槃译云灭度,或言常乐我浄,明无迁谢及诸苦累也。” 宋 王安石 《请秀长老疏》:“虽开方便之多门,同趣涅槃之一路。” 清 龚自珍 《发大心文》:“佛湼槃时,受我最后法供。” (2).作为死亡的美称。 徐迟 《火中的凤凰》七:“这是一只火中的凤凰,一只新生的凤凰,它在大火之中涅槃,却又从灰烬里新生。” 凡夫平常的人;平庸的人 凡夫俗子 宿业(1).前世的善恶因缘。佛教相信众生有三世因果,认为过去世所作的善恶业因,可以产生今生的苦乐果报。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八:“ 德 性根好道,宿业所牵,未能脱去,乃此拘留。” 清 陈守诒 《<香祖楼>后序》:“情能终局,欢娱皆係前尘;恨少收塲,苦恼多由宿业。”道教亦讲宿业,与佛教义相近。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一:“吾今去,勿轻示人,世上亦有经,子有宿业,故口相授耳。” (2).犹旧业。 宋 苏轼 《答刘沔都漕书》:“ 軾 平生以言语文字见知於世,亦以此取疾於人,得失相补,不如不作之安也。以此常欲焚弃笔砚,为瘖默人,而习气宿业,未能尽去,亦谓随手云散鸟没矣。” (3).谓久谙其事。 宋 苏轼 《赐正议大夫知枢密院事安焘乞退不允批答制》之二:“吾欲兵民兼利,戎夏两安。非宿业更变之臣,惧有伤财玩寇之患。”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