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滦京八景·其八·陵台晚眺 |
朝代 | 元代 |
作者 | 张嗣德 |
释义 | 滦京八景·其八·陵台晚眺原文李陵行处莽平原,秪见荒台思怆然。 野日断鸿空送晚,塞云归鹤不知年。 千重牙帐开周后,万里长城启汉前。 雅调蚤传来魏阙,赓歌尚拟颂尧天。 诗词问答问:滦京八景·其八·陵台晚眺的作者是谁?答:张嗣德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皇元风雅卷之三 参考注释行处(1).随处;到处。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元 汤式 《赏花时·戏贺友人新娶》套曲:“翠袖分香行处有,綵笔生花梦境熟。” 清 孙枝蔚 《雨》诗:“浮生怜物态,行处触长吟。” (2).走过的地方。 前蜀 韦庄 《叹落花》诗:“ 西子 去时遗笑靨, 谢娥 行处落金鈿。” 平原广阔平坦的原野 吾村十里皆平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怆然悲伤的样子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姜夔《扬州慢》 怆然泪下 断鸿(1).失群的孤雁。 唐 李峤 《送光禄刘主簿之洛》诗:“背櫪嘶班马,分洲叫断鸿。”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瓦缶冰花》:“次日又成寒林满缶,水村、竹屋,断鸿翘鷺,宛如图画远近景者。” 清 曹寅 《禁中见月感赋》:“香凝画省眠饥凤,梦隔寒云数断鸿。” (2).比喻零散的诗篇。 姚锡钧 《论诗绝句》之十七:“ 笠云 诗学 黄双井 ,老骨秋筋絶可怜。一集梁园 秋草 后,断鸿零雁仗谁传。” 归鹤(1).旧题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载:辽东人 丁令威 学道于 灵虚山 ,后化鹤归 辽 。后以“归鹤”喻不忘故乡的人。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东走穷归鹤,南征尽跕鳶。” (2).古琴名。 宋 苏轼 有《十二琴铭·归鹤》。 不知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重牙车轮的双重外周。二轮相重,取其安稳。《后汉书·舆服志上》:“乘舆、金根、安车、立车、轮皆朱班重牙,贰轂贰辖。” 刘昭 注:“《周礼》曰:‘牙也者,以为固抱也。’ 郑众 曰:‘牙谓轮輮也,世閒或谓之輞。’” 周后周 王。古亦称帝王为后。 明 张居正 《文华殿对》:“念终始典於学,期迈 殷 宗;於缉熙单厥心,若稽 周 后。” 万里长城(1) (2) 指中国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的长城。战国时秦、燕、赵等国都修过长城,秦始皇灭六国后,为了防御匈奴南侵,将北方的长城连贯起来。今长城为明代所修,全长六千七百公里 (3) 比喻国家的栋梁重臣或军队 吞珪既丧,坏了万里长城,国中精锐已尽,如何是好。——《水浒后传》 雅调(1).雅乐。《宋书·乐志四》:“迁善自雅调,成化由清均。” 唐 张濛 《晓过南宫闻太常清乐》诗:“雅调乘清晓,飞声向远空。” (2).高雅的韵调或格调。 唐 朱湾 《筝柱子》诗:“知音如见赏,雅调为君传。”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一:“ 毛 * 词,意境不深,间有雅调。” (3).高雅有才情。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下:“ 长洲 惠茂卿 ,善鼓琴,别号 桐庵 ,清醇雅调,善与人交。” 魏阙宫门上巍然高出的观楼。其下常悬挂法令,后用作朝廷的代称 赓歌酬唱和诗。 唐 李白 《明堂赋》:“千里鼓舞,百寮賡歌。”《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爱推同气了良缘,賡歌一絶于归乐。”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议院》:“ 中国 歷代帝王,继统分有常尊,然而明良喜起,吁咈賡歌,往往略分言情,各抒所见。” 尧天《论语·泰伯》:“巍巍乎,唯天为大,唯 尧 则之。”谓 尧 能法天而行教化。后因以“尧天”称颂帝王盛德和太平盛世。 唐 杜审言 《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应制》:“小臣持献寿,长此戴 尧 天。” 明 王錂 《春芜记·宸游》:“主公统绍千春,名高三 郢 ,山河鼎盛,寰宇恩敷,正宜招寻胜地,共乐 尧 天。” 清 方文 《送缪湘芷水部北上》诗:“ 尧 天有宿归郎署,虞部无钱付酒家。” 郭沫若 《归国杂吟》:“托身期 泰岱 ,翘首望 尧 天。”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