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罗浮飞翠 |
朝代 | 明代 |
作者 | 吴世英 |
释义 | 罗浮飞翠原文浮来山色郁蕯葱,耸出烟云淡宕中。 天入苍茫连远岛,地干碧落起蟠空。 聚霞暮变千层紫,见日时标万丈红。 四百峰头横翠霭,氤氲飞过相江东。 诗词问答问:罗浮飞翠的作者是谁?答:吴世英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东韵 2. 清康熙《增城县志》卷一三 参考注释山色山的景色。 唐 岑参 《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诗:“郭外山色溟,主人林馆秋。” 宋 欧阳修 《朝中措·平山堂》词:“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叶圣陶 《从西安到兰州》:“一会儿出了隧道,又看见窗外的天光山色。” 耸出高耸突出。 宋 欧阳修 《班班林间鸠寄内》诗:“嵩峯三十六,苍翠争耸出。”《西游记》第十七回:“抹过峻岭,又见那陡崖前,耸出一座洞府。” 何其芳 《画梦录·黄昏》:“小山巅的亭子因暝色天空的低垂而更圆,而更高高地耸出林木的葱茏间。” 烟云烟气和云 烟云缭绕 淡宕同“ 淡荡 ”。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序》:“有宣昭而无罨靄,有淡宕而无獷戾。”《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二五·具茨集》:“其诗虽微嫌婉弱,而冲容淡宕,不为奇险之语,犹有中 唐 钱 刘 之遗。” 清 魏之琇 《头陂塘·苹花》词:“烟光淡宕摇天影,数叶弄凉葱蒨。”参见“ 淡荡 ”。 苍茫空旷辽远 苍茫大地 暮色苍茫 碧落天空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唐· 白居易《长恨歌》 日时(1).日期与时辰。《后汉书·方术传上·樊英》:“尝有暴风从西方起, 英 谓学者曰:‘ 成都 市火甚盛。’因含水西向漱之,乃令记其日时。客后有从 蜀 都来,云‘是日大火,有黑云卒从东起,须臾大雨,火遂得灭。’” (2).泛指日子,时间。 南朝 宋 鲍照 《代贫贱愁苦行》:“贫年忘日时,黯颜就人惜。”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养气》:“至如 仲壬 置砚以综述, 叔通 怀笔以专业,既暄之以岁序,又煎之以日时。” (3).犹及时,适时。《庄子·外物》:“春雨日时,草木怒生。” 成玄英 疏:“青春时节,时雨之日,凡百草木,萌动而生。” (4).犹时常,时时。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 叔文 日时至此商量公事,若不得此院职事,即无因而至矣。” 万丈形容很高或很深 峰头1.亦作"峰头"。 2.峰顶。 横翠(1).呈现翠绿色。 唐 李远 《题桥赋》:“ 铜梁 杳杳以横翠, 锦水 翩翩而逆浪。” (2).指所呈现的翠绿色。 宋 楼钥 《题范宽秋山小景》诗:“山高最难图,意足不待大,尺楮眇千里,长 江 侵横翠。” (3).阁名。 宋 苏轼 《法惠寺横翠阁》诗:“已泛平湖思 濯锦 ,更看 横翠 忆 峨嵋 。” 氤氲烟气、烟云弥漫的样子;气或光混合动荡的样子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唐·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云烟氤氲 江东古时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南岸地区,也泛指长江下游地区 据有江东。——《三国志·诸葛亮传》 避乱江东。——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起兵江东。 割据江东。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