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酬裴补阙吴寺见寻(一作酬袁补阙中天寺见寄)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皇甫冉 |
释义 | 原文东林初结构,已有晚钟声。窗户背流水,房廊半架城。 远山重叠见,芳草浅深生。 每与君携手,多烦长老迎。 诗词问答问:《酬裴补阙吴寺见寻(一作酬袁补阙中天寺见寄)》的作者是谁?答:皇甫冉 书法欣赏
全唐诗:卷250_106 参考注释东林(1).东边的树林或竹林。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诗》之一:“孤云出北山,宿鸟惊东林。” 唐 杜甫 《舍弟占归草堂检校卿示此诗》:“东林竹影薄,腊月更须栽。” (2).指 庐山 东林寺 。 唐 张乔 《送僧鸾归蜀宁亲》诗:“高名彻西国,旧跡寄 东林 。” 宋 王禹偁 《寄杭州西湖昭庆寺华社主省常上人》诗:“任夸西掖吟红药,何似 东林 种白莲。”亦泛指僧寺。 唐 司空曙 《闲园即事寄暕公》诗:“欲就东林寄一身,尚怜儿女未成人。”参见“ 东林寺 ”。 (3).指 明 末东林党。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传》:“公暇时,时共 攀龙 讲学, 魏广微 忌之,曰:‘此崛彊老者,‘东林’之魁渠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先祖太常,家父司徒,久树‘东林’之帜。”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但是,‘疾恶太严’,‘操之过急’, 汉 的清流和 明 的“东林”,却正以这一点倾败。”参见“ 东林党 ”。 (4).指东林书院。 清 赵翼 《寄题同年项任田青士居祠堂》诗:“ 东林 威标榜, 邹 顾 屹山斗。” 清 黄遵宪 《己亥续怀人诗》:“寻遍 东林 南北部,一家钩党古无人。”参见“ 东林书院 ”。 结构(1) 组成整体的各部分的搭配和安排 经济结构 (2) 建筑物承重部分的构造 复合结构 (3) 构筑;建造 (4) 勾结 晚钟傍晚的钟声。 唐 杜甫 《惠义寺送王少尹赴成都得峰字》诗:“骑马行春径,衣冠起晚鐘。” 清 黄景仁 《舟泊偕稚存饮江市次韵》:“小住征橈醉旅亭,晚鐘烟外正星星。” 窗户(1) 窗和门 (2) ( chuānghu) (3) 房屋墙上通气透光的装置 流水(1) 流动的水 落花流水春去也。 (2) 商店销售额 流水收入 (3) 立即;赶快;急急忙忙 他流水就说 房廊(1).泛指殿宇、屋舍。 唐 孟郊 《和皇甫判官游琅玡溪》:“房廊逐巖壑,道路随高低。” 宋 苏轼 《论积欠状》:“此酒税课利所以日亏,城市房廊所以日空也。”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投吴》:“ 苏臺 高峻,房廊隐隐;青娥红粉,打团成阵。”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三:“我们又在买田、买地、买房廊了。” (2).走廊。 郭沫若 《虎符》第一幕:“ 朱女 由左阶上房廊。” 远山(1).远处的山峰。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诗:“杪秋寻远山,山远行不近。” 唐 白居易 《晚望》诗:“独在高亭上,西南望远山。” 胡鄂公 《北方实录》:“其初也,若新月之腾海,远山之雨霽,若春花之乍放,晓鶯之婉啼。” (2).形容女子秀丽之眉。 唐 崔仲容 《赠歌姬》诗:“皓齿乍分寒玉细,黛眉轻蹙远山微。” 宋 范成大 《次韵陈季陵寺丞求歙石眉子砚》:“宝玩何曾捄枵腹,但爱 文君 远山蹙。”《天雨花》第十九回:“瓜子面儿多俊俏,秋波如画口如樱。两道远山分八字,楚楚身材弱不胜。”参见“ 远山眉 ”。 重叠(1) (2) 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 机构重叠 (3) 部分相一致 哲学和心理学重叠的领域 (4) 叠加,使一物与另一物占有相同位置并与之共存 把不同光源形成的两个图像重叠起来 芳草(1).香草。 汉 班固 《西都赋》:“竹林果园,芳草甘木。郊野之富,号为近 蜀 。” 后蜀 毛熙震 《浣溪沙》词:“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緑萋萋。” 明 沉鲸 《双珠记·家门始终》:“万古千愁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 (2).比喻忠贞或贤德之人。《楚辞·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王逸 注:“以言往日明智之士,今皆佯愚,狂惑不顾。” 宋 刘攽 《泰州玩芳亭记》:“《楚辞》曰:‘惜吾不及古之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自诗人比兴,皆以芳草嘉卉为君子美德。” 浅深(1).深和浅。《礼记·王制》:“意论轻重之序,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虽浅深不同,详略各异,其褒德显荣,典章一也。” 宋 苏轼 《学士院试孔子从先进论》:“其志不同,故其术有浅深,而其成功有巨细。” 郭沫若 《羽书集·由“有感”说到气节》:“悲歌 燕 赵 已消沉,沦落何须计浅深?” (2).深厚。 宋 苏舜钦 《启事上奉宁军陈侍郎》:“自尔家事细微,必为賙给,使举族免於流转,得专孝思,其为惠浅深,以此可见。” 携手手拉手 携手并肩 多烦请托致谢的客套话。犹烦劳。 许地山 《铁鱼底鳃》:“他对饭摊主人说了一声‘多烦了’。”如:多烦您给打听一下。 长老(1) 年纪大的人 (2) 对和尚的尊称 小长老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