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雪中徐检法约登城楼中果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赵汝鐩 |
释义 | 雪中徐检法约登城楼中果原文今年一雪恰一月,天工弄巧寒饕餮。朔风吹碎洞庭浪,细结瑶花遍银阙。 倚杖测试三尺强,平陆皓皓失凹凸。 梅梢模糊裹寒香,鸟影伶俜栖冻叶。 有客约上城南楼,膏吾车兮俄复辍。 呼儿反关袁安巷,小窗风味寒於铁。 未须金帐斟羊羔,薄酒也能春两颊。 三杯五杯亦径醉,曲肱一枕香云绝。 梦裹骑驴过灞桥,记得新诗醒时说。 诗词问答问:雪中徐检法约登城楼中果的作者是谁?答:赵汝鐩 参考注释今年指现在的这一年 一月(1).一年的第一月。《书·泰誓序》:“一月戊午,师渡 孟津 。” 孔 传:“十三年正月二十八日更与诸侯期而共伐 紂 。”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帝王讳名》:“唯 秦始皇 以父 庄襄王 名 楚 ,称 楚 曰 荆 ;其名曰 政 ,自避其嫌,以正月为一月。” (2).一个月。《诗·小雅·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郑玄 笺:“一月之中三有胜。”《汉书·律历志上》:“法,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及见 武皇帝 试闭 左慈 等,令断穀近一月,而颜色不减,气力自若。”《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捻指之间,在家中早过了一月有餘。” (3).第一个月。《淮南子·精神训》:“万物背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故曰一月而膏,二月而胅……十月而生。” 唐 陈陶 《种兰》诗:“一月薰手足,两月薰衣裳,三月薰肌骨,四月薰心肠。” 天工天然形成的高超技艺 弄巧谓做出各种巧妙的花样。亦谓卖弄技巧。 宋 秦观 《鹊桥仙》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西游记》第六六回:“这猴儿,你看他弄巧,怎么一只手使棒支吾?” 李季 《菊花石·盘歌》诗:“牧童哥哥你莫弄巧,老工匠父女俩手艺高。” 饕餮(1) 传说中的一种贪残的猛兽,常见于青铜器上,用作纹饰,称为饕餮纹 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吕氏春秋·先识》 (2) 贪吃者或性情贪婪的人 朔风北风 朔风厉严寒,阴气下微霜。——三国 魏· 阮籍《咏怀》 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清· 袁枚《祭妹文》 洞庭(1).广阔的庭院。《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间,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尔乃御文轩,临洞庭。”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教坊词·教坊致语》:“洞庭九奏,始识《咸池》之音;灵岳三呼,共献后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韩非子·初见秦》:“ 秦 与 荆 人战,大破 荆 ,袭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 洞庭 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州公诗》:“ 洞庭 春水添新涨,好看双飞返故林。”参见“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别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指 包山 而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刘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东,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谓 洞庭 。”参见“ 太湖 ”。 (4).山名。在 江苏省 太湖 中。有东西二山,东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后与陆地相连成半岛。西山即古 包山 。 瑶花见“ 瑶华 ”。 银阙(1).道家谓天上有白玉京,为仙人或天帝所居。 南朝 梁元帝 《扬州梁安寺碑》:“白珪玄璧,饯 瑶池 之上;银闕金宫,出 瀛州 之下。” 宋 刘克庄 《清平乐》词:“身游银闕珠宫,俯看积气濛濛,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三:“后入都, 诸桐屿 太史赠诗云:‘学道终朝银闕去,入都快比 玉门 还。’” (2).指代明月。 宋 苏轼 《中秋见月和子由》:“明月未出羣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一杯未尽银闕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倚杖(1).依赖。 晋 干宝 《晋纪总论》:“倚杖虚旷,依阿无心者,皆名重海内。”《晋书·赵胤传》:“ 南顿王 宗 反, 胤 杀 宗 ,於是 王导 、 庾亮 并倚杖之。” 清 薛福成 《书益阳胡文忠公与辽阳官文恭公交欢事》:“今用事者,胸无成见,依人而行,况以使相而握兵符,又隶旗籍,为朝廷所倚杖,每有大事,可借其言以得所请。” (2).拄着手杖。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武吟》:“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鷄豚。” 唐 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唐 杜甫 《春归》诗:“倚杖看孤石,倾壶就浅沙。” 测试(1) (2) 测定、检查、试验 测试手表的精确度 (3) 测验;考试 进行专业测试 三尺(1) 指剑,剑约长三尺,故以“三尺”为剑的代称 (2) 指法律。古时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法律为“三尺法”,简称“三尺” 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平陆平原;陆地。《孙子·行军》:“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 晋 陶潜 《停云》诗:“八表同昏,平陆成江。” 唐 僧鸾 《苦热行》:“烛龙衔火飞天地,平陆无风海波沸。” 清 林则徐 《批上海请常留龙华港大坝截潮案》:“浑水内灌,致积泥沙,不一二年,仍如平陆。” 皓皓亦作“皜皜”。1.洁白貌;高洁貌。《诗·唐风·扬之水》:“扬之水,白石皓皓。”《楚辞·渔父》:“寧赴 湘 流葬於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宋 沉遘 《代人祭吴春卿文》:“皜皜之质,濯濯之仪。” 清 田茂遇 《贫交行》:“君不见古来英雄不用为佣保,叩角行歌石皓皓。” 曹亚伯 《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诸烈士死义也,皓皓侠骨,使与犯人同葬一处,揆之於理,实不能平。” (2).光明貌。 汉 扬雄 《法言·渊骞》:“明星皓皓,华藻之力也与?” 清 龚自珍 《春日有怀山中桃花因有寄》诗:“山中花开,白日皓皓。明妆子谁?温黁清妙。” 郭沫若 《在鸭绿江中弄舟》诗:“百丈高隄联祖国,秋阳皓皓暴当头。” (3).盛大貌。《史记·河渠书》:“ 瓠子 决兮将奈何?皓皓旰旰兮閭殫为 河 !”一本作“ 晧晧 ”。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参旗九旒,从风飘扬。皓皓旰旰,丹彩煌煌。” 唐 王建 《凉州行》:“ 凉州 四边沙皓皓, 汉 家无人开旧道。” 唐 许浑 《早发寿安次永寿渡》诗:“树凉风皓皓,滩浅石磷磷。” 郑泽 《杂诗答钝庵》之三:“凭楼望 湘江 ,江波漫皓皓。” (4).旷达貌;虚旷貌。《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常以皓皓,是以眉寿,是 曾参 之行也。” 汉 桓宽 《盐铁论·西域》:“茫茫乎若行九皐未知所止,皓皓乎若无网罗而渔江海。” 唐 裴铏 《传奇·陶尹二君》:“凌虚若有梯,步险如履地,飘飘然顺风而翔,皓皓然随云而昇。” 凹凸不平滑 梅梢梅树梢头。 宋 范成大 《坐啸斋书怀》诗:“月侵灯影吏方去,春徧梅梢官未知。” 宋 韩淲 《朝中措·梅月圆》词:“香动梅梢圆月,年年先得东风。” 清 陈维崧 《鹊踏花翻·春夜听客弹琵琶作<隋唐平话>词》:“雨滴梅梢,雪消蕙叶,入春难得今宵暇。” 模糊(1) 轮廓模糊不清 模糊人影 (2) 强调难以辨认 字迹已经模糊了 寒香(1).清冽的香气。形容梅花的香气。 唐 罗隐 《梅花》诗:“愁怜粉艷飘歌席,静爱寒香扑酒罇。” 明 陈瑚 《山中喜遇徐昭法共饮》诗:“一夜寒香万树开,相逢花下且衔杯。”《红楼梦》第四九回:“﹝ 宝玉 ﹞刚转过去,已闻得一股寒香扑鼻,回头一看,却是 妙玉 那边 櫳翠庵 中有十数枝红梅。” (2).清冽的香气。亦借指梅花。 明 陈所闻 《玉包肚·雨中过叶循父看梅花》曲:“ 孤山 曾种,远移来寒香几丛。” (3).清冽的香气。借指桂花。《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引 清 马曰琯 《毕园》词:“ 小山 《招隐》寒香坠,雁落 吴 天数声碎,唤艇支笻惟我辈。” 伶俜孤单;孤独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古乐府《孔雀东南飞》 上城进城。《红楼梦》第四十回:“我们乡下人,到了年下,都上城来买画儿贴。” 鲁迅 《呐喊·故乡》:“ 闰土 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 沙汀 《丁跛公》:“可是当他第二天上城时,要是他记性好,他一定会为他的胡说八道不好受的。” 南楼(1).在南面的楼。 南朝 宋 谢灵运 有《南楼中望所迟客》诗。 闻人倓 注:“ 灵运 《游名山志》:‘ 始寧 又北转一汀,七里,直指舍下园南门楼,自南楼百许步对 横山 。’” 唐 杜甫 《登兖州城楼》诗:“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宋 陆游 《蝶恋花·离小益作》词:“千里斜阳鐘欲暝,凭高望断南楼信。” (2).古楼名。在 湖北省 鄂城县 南。又名 玩月楼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庾太尉 ( 庾亮 )在 武昌 ,秋夜气佳景清,使吏 殷浩 、 王胡之 之徒登 南楼 理咏。” 唐 李白 《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诗:“清景 南楼 夜,风流在 武昌 。”按 晋 武昌县 ,为 武昌 郡治,即今 鄂城县 。 唐 武昌县 属 鄂州 江夏郡 ,即今 武汉市 武昌 。 李白 所咏 南楼 ,实际上不是 庾亮 等所登的 南楼 。 宋 苏轼 《九日次韵王巩》:“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 南楼 。” (3).古楼名。在 湖北省 武汉市 武昌 黄鹤山 顶。一名 白云楼 ,又名 岑楼 。 清 乾隆 中毁, 毕沅 重修之。 宋 陆游 《入蜀记》:“二十七日,郡集於 南楼 ,在 仪门 之南 石城 上,一曰 黄鹤山 。制度閎伟,登望尤胜。 鄂州 楼观为多,而此独得江山之要会, 山谷 所谓‘ 江 东 湖 北行画图, 鄂州 南楼天下无’是也。” (4).古楼名。在 湖南 潭州 (今 长沙市 )。 唐 杜甫 《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诗:“暗度 南楼 月,寒深 北渚 云。” 仇兆鳌 注:“ 邵 注谓 南楼 在 武昌 。 顾 注谓 南楼 在 岳阳 。 庐 注据 柳子厚 《长沙驛前南楼感旧》诗为证,是 南楼 即在 潭州 。” (5).古楼名。在 湖北省 江陵县 东南。 唐 张九龄 尝登此楼赋诗。 宋 张栻 重修,改名 曲江楼 。 宋 朱熹 《江陵府曲江楼记》:“ 敬夫 一日与客往而登焉……於是顾而嘆曰:‘此亦 曲江公 所谓 江陵郡 城 南楼 者邪!’” (6).古楼名。在 广西省 宜山县 南,有 宋 黄庭坚 所书《范滂传》刻石。 宋 嘉熙 中毁去。参阅《明一统志》及《庆远府志》。 (7).古楼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南。 明 西平侯 沐英 驻节此处,题曰“ 南楼 望远”, 刘有年 有记。 反关(1).指在门外关上门。《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吴氏 ……把甜心美语稳住儿子,又寻了些果子与了他,把丫鬟同他反关住在房里了。” (2).中医诊断学上的一种脉象。《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下》:“脉有反关,动在臂后,别由列缺,不干证候。”注:“反关脉者,脉之不行於寸口,出列缺络,入臂后手阳明大肠之经也。以其不顺行於关上,故曰反关。” 小窗苔藓虫群体交叉分枝之间的一种有花边的网格 风味风格、特征与趣味、味道 风味小吃 一台地方风味的文艺晚会 金帐(1).指精美的床帐或帷帐。 唐 卢纶 《王评事驸马花烛》诗:“比翼和鸣双凤凰,欲栖金帐满城香。” 刘初棠 注:“金帐,极言帷帐之精美。 苏鶚 《杜阳杂编》卷上: 元载 纳 薛瑶英 为姬,‘处金丝之帐,却尘之褥’。” 元 萨都剌 《马翰林寒江钓雪图》诗:“歌楼酒香金帐暖,岂知篷底鱼羹饭。” (2).特指古代一些游牧民族可汗所居之帐房。《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五年》:“﹝ 黠戛斯 ﹞詈 回鶻 曰:‘汝运尽矣,我必取汝金帐!’金帐者, 回鶻 可汗所居帐也。” 羊羔小羊 薄酒度数不高的酒,谦称待客之酒 曲肱《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谓弯着胳膊作枕头。后以“曲肱”比喻清贫而闲适的生活。 晋 陶潜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居常待其尽,曲肱岂伤冲。” 宋 梅尧臣 《送李尉子京之邵武光泽》诗:“露蝉不饱腹,志士甘曲肱。” 清 黄宗羲 《<范熊岩先生文集>序》:“归田以后,谓之《枕言》,蔬水曲肱之意也。” 一枕犹言一卧。卧必以枕,故称。 唐 丁仙芝 《和荐福寺英公新搆禅堂》诗:“一枕西山外,虚舟常浩然。” 宋 陆游 《感秋》诗:“一枕凄凉眠不得,呼灯起作感秋诗。” 元 马致远 《夜行船·秋思》套曲:“蛩吟罢一枕纔寧贴,鸡鸣后万事无休歇,算名利何年是彻!” 清 宋维籓 《台城路·蝉》词:“午餘一枕游仙梦,几番被伊惊醒。” 香云(1).美好的云气,祥云。 唐 李白 《寻山僧不遇作》诗:“香云徧山起,花雨从天来。”《金光明最胜王经·四天王护国品》:“所有种种香云、香盖,皆是《金光明最胜王经》威神之力。” 宋 范成大 《南柯子》词:“香云低处有高楼,可惜高楼不近木兰舟。” (2).比喻青年妇女的头发。 宋 柳永 《尾犯》词:“记得当初,翦香云为约。”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四折:“想 李素兰 剪断香云为甚的?也只是愿双双并谐比翼。”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附录《琵琶记·寻夫》改本:“只得把香云剪下自卖钱。” 灞桥桥名。本作 霸桥 。据《三辅黄图·桥》: 霸桥 ,在 长安 东,跨水作桥。 汉 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唐 郑谷 《小桃》诗:“和烟和雨遮 敷水 ,映竹映村连 灞桥 。” 宋 贺铸 《连理枝》词:“想 灞桥 春色老於人,恁 江 南梦杳。” 明 徐复祚 《红梨记·再错》:“则看他迎风袭袭,笼烟裊裊,肠断 灞桥 滨。”《红楼梦》第五十回:“吟鞭指 灞桥 。” 记得想得起来;没有忘记 一切都还记得 新诗(1).新的诗作。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一:“良朋貽新诗,示我以游娱。” 唐 杜甫 《解闷》诗之七:“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清 黄遵宪 《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诗:“海外偏留文字缘,新诗脱口每争传。” (2).指“五四”以来的白话诗。 毛 * 《关于诗的一封信》:“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你写新诗,我填旧词,也是个诗人高唱的时代。”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