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李靖灭吐谷浑西海上为吐谷浑第十
朝代 唐代
作者 柳宗元
释义

原文

吐谷浑盛强,背西海以夸。
岁侵扰我疆,退匿险且遐。
帝谓神武师,往征靖皇家。
烈烈旆其旗,熊虎杂龙蛇。
王旅千万人,衔枚默无哗。
束刃逾山徼,张翼纵漠沙。
一举刈膻腥,尸骸积如麻。
除恶务本根,况敢遗萌芽。
洋洋西海水,威命穷天涯。
系虏来王都,犒乐穷休嘉。
登高望还师,竟野如春华。
行者靡不归,亲戚讙要遮。
凯旋献清庙,万国思无邪。

诗词问答

问:《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李靖灭吐谷浑西海上为吐谷浑第十》的作者是谁?答:柳宗元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乐府
问:柳宗元的名句有哪些?答:柳宗元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17_53

参考注释

吐谷浑

(1).古鲜卑族的一支。本居 辽 东, 西晋 时在首领 吐谷浑 的率领下西徙至 甘肃 、 青海 间,至其孙 叶延 时,始号其国曰 吐谷浑 。 隋 初, 夸吕 称可汗,建都 伏俟城 。 唐 时, 诺曷钵 可汗曾来朝,受封号。后为 吐蕃 所并。《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二年》:“ 吐谷浑王 伏连筹 事 魏 尽礼。” 胡三省 注:“吐,从暾入声。谷,音浴。”参阅《周书·异域传下·吐谷浑》、《通典·边防六》。

(2). 唐 时泛指侵扰边境的敌军酋领。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五:“前军夜战 洮河 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3).复姓。本鲜卑族首领名,后遂为姓氏。见《魏书·官氏志》、《周书·异域传下·吐谷浑》。

(4).乐府名。本 北朝 马上乐, 周 隋 时与 西凉 乐杂奏,成为宫廷音乐, 唐 时犹存。《旧唐书·音乐志二》:“北狄乐,其可知者 鲜卑 吐谷浑 部落稽 三国,皆马上乐也…… 北周 隋 世,与 西凉 乐杂奏。今存者五十三章,其名可解者六章:《慕容可汗》、《吐谷浑》、《部落稽》、《鉅鹿公主》、《白浄王太子》、《企喻》也。”《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五·唐鼓吹铙歌》:“《吐谷浑》,言 李靖 灭 吐谷浑 於 西海 上也。”

盛强

强盛。《诗·唐风·椒聊序》:“《椒聊》,刺 晋昭公 也。君子见 沃 之盛彊,能修其政,知其蕃衍盛大,子孙将有 晋国 焉。”《汉书·孔光传》:“君德衰微, * 盛彊,侵蔽阳明,则日蚀应之。”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吐谷浑》:“ 吐谷浑 盛强,背 西海 以夸。”《新唐书·窦建德传》:“往 文皇帝 时,天下盛彊。” 明 李贽 《与梅衡湘书》:“惟 汉 时 冒顿 最盛强,与 汉 结怨最深。” 清 独立苍茫子 《东京学界告乡人书》:“但使此心不死,虽日暮途远,总不得谓以吾国之地大物博而终无盛强之一时。”

西海

(1).传说中西方之神海。《楚辞·离骚》:“路 不周 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山海经·南山经》:“ 招摇之山 ,临于西海之上。”

(2).指西方。对中原而言。《荀子·王制》:“西海则有皮革、文旄焉,然而中国得而用之。” 汉 刘向 《新序·善谋》:“利尽西海而诸侯不以为贪。”

(3).西方日落处。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一:“ 黄河 走东溟,白日落西海。”参见“ 西冥 ”。

(4).郡名。 西汉 末于今 青海 附近置 西海郡 。后因以为 青海 的别名。《汉书·张骞传》:“赖天之灵,从泝河山,涉流沙,通 西海 ,山雪不积,士大夫径度,获王首虏,珍怪之物毕陈於闕。”《明史·西域传三·西番诸卫》:“ 西寧 即古 湟中 ,其西四百里有 青海 ,又曰 西海 ,水草丰美。”

(5). 新疆 博斯腾湖 的别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 敦薨 之水,自 西海 逕 尉犂国 。”

(6).指西洋。 清 冯桂芬 《采西学议》:“ 顾氏 炎武 不知西海。夫西洋,即西海。”

侵扰

侵害干扰

退匿

(1).退避藏匿。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庾长仁 ﹞始入门,诸客望其神姿,一时退匿。”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吐谷浑》:“岁侵扰我疆,退匿险且遐。”

(2).黜退;埋没。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相胜》:“司农为奸,朋党比周,以蔽主明,退匿贤士,絶灭公卿。”

武师

(1).军队。《左传·昭公十三年》:“告之以文辞,董之以武师。”

(2).对擅长武术之人的尊称。《水浒传》第七回:“这官人是八十万禁军鎗棒教头 林武师 ,名唤 林冲 。”

皇家

(1) 皇室

(2) 国王或女王的家室

烈烈

(1).猛火炎炽貌。《诗·商颂·长发》:“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 郑玄 笺:“其威势如猛火之炎炽。” 宋 范仲淹 《水火不相入而相资赋》:“水以流而顺,火以明而盛……烈烈汤汤,曰阴曰阳。”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风北来,礮火及茅苇,野燎焰天,乘势薄敌营,兵火俱烈烈。”

(2).鲜明灿烂貌。 三国 魏 曹植 《弃妇篇》:“丹华灼烈烈,璀璨有光荣。” 唐 牟融 《赠浙西李相公》诗:“长庚烈烈独遥天,盛世应知降謫仙。”《诗刊》1978年第3期:“成败百年战友情,丰碑酣笔丽于金。夜深无月非寂寞,烈烈繁星俱是君。”

(3).引申为显豁,显著。 宋 洪迈 《容斋随笔·论韩公文》:“属文意语天出,业 孔子 、 孟軻 而侈其文,焯焯烈烈,为 唐 之章。”

(4).功业、德行显赫貌。《汉书·韦贤传》:“明明天子,俊德烈烈。”《晋书·祖逖传赞》:“ 祖生 烈烈,夙怀奇节。扣楫中流,誓清凶孽。” 明 方孝孺 《春秋诸君子赞·公子友》:“烈烈 季子 ,不忝皇祖。”

(5).威武貌。《诗·小雅·黍苗》:“烈烈征师, 召伯 成之。” 郑玄 笺:“烈烈,威武貌。” 唐 柳宗元 《鼓吹铙歌·高昌》:“烈烈王者师,熊螭以为徒。”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圣武成功诗》:“﹝ 康熙 丁丑﹞闰三月十三日,奏凯而旋,万骑駸駸,六师烈烈。”

(6).刚正貌;坚贞貌。 三国 蜀 诸葛亮 《心书·将器》:“外貌桓桓,中情烈烈,知人勤劳,惜人飢寒,此万人之将。”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烈烈 王生 ,知死不挠,求仁不远,期在忠孝。” 清 褚人穫 《坚瓠首集·朱静庵》:“﹝其﹞《咏虞姬》云:‘贞魂化作原头草,不逐东风入 汉 郊。’词气烈烈。”

(7).高峻貌。《诗·小雅·蓼莪》:“ 南山 烈烈,飘风发发。” 毛 传:“烈烈然,至难也。” 胡承珙 后笺:“烈烈为山之高峻险阻之状,故《传》以为至难。”

(8).引申为雄伟貌。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干王洪宝制》:“堂堂中土,亘古制 匈奴 ,烈烈神州,岂今容胡狗?”

(9).忧伤貌。《诗·小雅·采薇》:“忧心烈烈,载飢载渴。” 郑玄 笺:“烈烈,忧貌。”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七:“军旅令人悲,烈烈有哀情。”

(10).寒冷貌。《诗·小雅·四月》:“冬日烈烈,飘风发发。” 郑玄 笺:“烈烈,犹栗烈也。” 汉 王粲 《赠蔡子笃》诗:“烈烈冬日,肃肃凄风。”

(11).象声词。 三国 魏 曹植 《七哀诗》:“北风行萧萧,烈烈入吾耳。” 南朝 宋 谢惠连 《捣衣》诗:“肃肃莎鸡羽,烈烈寒螿啼。” 唐 皮日休 《霍山赋》:“有泉烈烈,其来如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妾》:“言已,大笑,烈烈如鴞鸣。”

熊虎

(1).熊与虎。 汉 张衡 《西京赋》:“熊虎升而挐攫,猿狖超而高援。” 三国 魏 阮籍 《元父赋》:“崇陵崔巍,深溪峥嶸,美类不处,熊虎是生。”

(2).指熊与虎的图案,古代旗帜上的徽识。因以借指旗帜。《周礼·春官·司常》:“熊虎为旗,鸟隼为旟。”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翠华卷飞雪,熊虎亘阡陌。” 仇兆鳌 注:“熊虎,将士之旗。”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吐谷浑》:“烈烈旆其旗,熊虎杂龙蛇。”

(3).比喻凶猛,勇猛。《左传·宣公四年》:“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 若敖氏 矣。”《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刘备 以梟雄之姿,而有 关羽 、 张飞 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三国演义》第四五回:“ 瑜 曰:‘吾之军士,颇雄壮否?’ 干 曰:‘真熊虎之士也。’”

(4).借喻勇猛的将士。 汉 陈琳 《武军赋》:“衝钩竞进,熊虎争先。” 晋 陆云 《吴故丞相陆公诔》:“帝曰将军,整尔熊虎,赫赫明明,皇舆出祖。”《北齐书·文襄帝纪》:“扬旌北讨,熊虎齐奋,克復中原。”

龙蛇

比喻非常的人物

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杜预注:“言非常之地,各生非常之物。”

王旅

天子的军队。《诗·大雅·常武》:“王旅嘽嘽,如飞如翰。” 晋 潘岳 《马汧督诔》:“虽王旅致讨,终於殄灭。” 唐 权德舆 《尚书度支郎中赠右仆射裴公神道碑》:“义夫以之感激,王旅以之震跃。” 宋 王珪 《翰林学士礼部侍郎知制诰杨察加勋邑制》:“玉輅安於天衢,壶浆勤於王旅。”

千万

副词,无论如何,不管怎样

千万不复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千万无渝 。——唐· 李朝威《柳毅传》

衔枚

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兵士口中横衔着枚(像筷子的东西),防止说话,以免敌人发觉

徒衔枚而进。——《周礼·夏官·大司马》

章邯夜衔枚击 项梁定陶。——《汉书·高帝纪》

衔枚疾走

无哗

不要喧闹;肃静无声。《书·秦誓》:“公曰:‘嗟,我士,听无譁,予誓告汝!’” 孔颖达 疏:“听我告汝,无得喧譁。” 唐 柳宗元 《铙歌鼓吹曲·吐谷浑》:“王旅千万人,衔枚默无譁。” 金 元好问 《示程孙》诗之三:“吾母 河南君 ,闺门静无譁。”

束刃

捆扎兵器。《周书·杨忠传》:“ 梁 人束刃於象鼻以战, 忠 射之,二象反走。” 唐 柳宗元 《鼓吹铙歌·吐谷浑》:“王旅千万人,衔枚默无譁。束刃踰山徼,张翼纵漠沙。”

山徼

(1).山地边塞。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吐谷浑》:“王旅千万人,衔枚默无譁;束刃踰山徼,张翼纵漠沙。”

(2).山中地界。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 晋寧 乃 滇池 南一坞稍开……总计南北不过十五里,东西不过三十里,不及诸蛮酋山徼一曲也。”

一举

一次行动

一举歼灭来犯之敌

膻腥

(1).荤腥。亦指鱼肉类食物。 唐 高适 《送郭处士往莱芜兼寄苟山人》诗:“身上未曾染名利,口中犹未知膻腥。” 唐 李绅 《过荆门》诗:“阴森鬼庙当邮亭,鸡豚日宰闻膻腥。”

(2).旧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风习或其所建立的政权等的蔑称。 明 梁伯龙 《拟出塞》曲:“音书难倩。况万里膻腥,更谁访红颜薄命?”

尸骸

(1) 即“尸骨”

(2) 指尸体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记念刘和珍君》

如麻

(1).形容杂乱。 南朝 梁 丘迟 《答徐侍中为人赠妇》诗:“糟糠且弃置,蓬首乱如麻。”如:心乱如麻。

(2).形容密集、多。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牀头屋漏无乾处,雨脚如麻未断絶。” 元 陈樵 《山水》诗:“青山如髻树如麻,茅屋青帘认酒家。”《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玉树歌残舞袖斜, 景阳宫 里事如麻。”

除恶务本

铲除恶势力,必须杜绝根本。《书·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本。” 蔡沉 集传:“去恶则务絶根本。”《旧唐书·刘仁规传》:“ 周留 ,贼之巢穴,羣兇所聚,除恶务本,须拔其源。” 明 唐顺之 《牌》:“如昔人所谓除恶务本,殄歼乃仇者,事在垂成,可不勉歟。”

萌芽

比喻新生的事物

洋洋

(1) 形容众多或丰盛

洋洋万言

(2) 盛大

河水洋洋

(3) 广远无涯

牧野洋洋

(4) 美善

声蔼洋洋

洋洋德音

(5) 喜乐

喜气洋洋

其喜洋洋者矣。——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6) 形容声音响亮

钟磬洋洋

流水声洋洋

海水

(1) 海中或来自海中的水

海水浴

(2) 海洋中的水

(3) 海

海水不可斗量

威命

(1).指军令,政令。《书·胤征》:“尔众士同力王室,尚弼予钦承天子威命。”《逸周书·商誓》:“王曰:‘嗟!尔众,予言若敢顾天命,予来致上帝之威命明罚,今惟新誥命。’”

(2).犹威信,威望。《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帅贱而不能整,无大威命, 楚 可败也。”

(3).犹威权。谓权力威势。《宋书·天文志二》:“是时 长沙王 擅权,后 成都 、 河间 、 东海 又迭专威命,是其应也。”

穷天

(1).谓季冬时节。《文选·颜延之<北使洛>诗》:“阴风振凉野,飞雪瞀穷天。” 李善 注:“穷天,谓季冬之日月穷尽也。”

(2).终天;毕生。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怀痛穷天,死不闭目。” 宋 曾巩 《杂诗》之三:“穷天破大惑,更觉功业久。”

(3).高入天际。 南朝 宋 鲍照 《凌烟楼铭》序:“重树穷天,通原尽目。” 元 倪瓒 《垂虹亭》诗:“飞云忽入户,去鸟欲穷天。”

系虏

掳获;俘获。《韩非子·奸劫弑臣》:“君臣相亲,父子相保,而无死亡繫虏之患,此亦功之至厚者也。”一本作“ 係虏 ”。《晋书·江统传》:“老幼繫虏,丁壮降散。”《宋书·索虏传论》:“强者为转尸,弱者为繫虏。”

(1).掳获;俘获。《韩非子·奸劫弑臣》:“边境不侵,君臣相亲,父子相保,而无死亡係虏之患,此亦功之至厚者也。”《三国志·魏志·陶谦传》“ 太祖 以粮少引军还”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然兵连众结,锋鏑布野,恐一朝解散,夕见係虏,是以阻兵屯据,欲止而不敢散也。”《新唐书·萧铣传赞》:“若 铣 力困计殫,以好言自释於下,係虏在廷,抗辞不屈,伪辩易穷,卒以殊死, 高祖 圣矣哉!”

(2).指俘获的人。 唐 刘禹锡 《贺赦表》:“柔远以仁,则还其係虏;赏近以礼,则泽及后昆。”

(3).拘囚,囚系。 晋 陆机 《辨亡论下》:“拔 吕蒙 於戎行,识 潘濬 於係虏。推诚信士,不恤人之我欺;量能授器,不患权之我逼。”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呜呼! 思文皇后 之死在行在, 烈皇后 之死在宫中, 永明皇后 之死在係虏。虽先后不同,其成仁取义则一也。”

来王

指古代诸侯定期朝觐天子。《书·大禹谟》:“无怠无荒,四夷来王。” 孔 传:“言天子常戒慎无怠惰荒废,则四夷归往之。”《南齐书·萧赤斧传》:“ 世祖 嗣兴,增光前业,云雨之所沾被,日月之所出入,莫不举踵来王,交臂纳贡。” 何启 胡礼垣 《新政论议》:“修文德以服远人,来享来王著其效。”

休嘉

美好嘉祥。《汉书·礼乐志》:“佻正嘉吉弘以昌,休嘉砰隐溢四方。” 颜师古 注:“休,美也;嘉,庆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主司失意》:“﹝ 萧倣 ﹞早以艺文,洊升华显,清贞不磷,介洁无徒,居多正直之容,动有休嘉之称。” 宋 叶适 《梁父吟》:“乐天地之休嘉兮,皇涓洁而荐诚。” 清 姚莹 《噶玛兰颱异记》:“若夫地平天成,大功既毕,则惟慎修人纪以保休嘉。”

高望

(1).登高远望。《史记·孔子世家》:“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唐 司空曙 《送郑况往淮南》诗:“登树因高望,停橈放溜閒。” 明 傅汝舟 《屴崱峰酬陈子惟濬》诗:“秋日同高望,秋空指顾间。”

(2).高门望族。《北齐书·祖珽传》:“ 珽 推崇高望,官人称职,内外称美。” 清 恽敬 《赠光禄大夫陈公神道碑铭》:“自古高望华阀,品升于朝,门地著于天下。”

还师

(1).犹回师。《孔子家语·王言解》:“明王之道:其守也,则必折衝千里之外;其征也,则必还师衽席之上。” 汉 扬雄 《赵充国颂》:“遂克 西戎 ,还师于京。”《宋史·张浚传》:“ 浚 以盛夏人疲,急召 李显忠 等还师。”

(2).向回调动的军队。 汉 班固 《幽通赋》:“发还师以成命兮,重醉行而自耦。”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吐谷浑》:“登高望还师,竟野如春华。”

春华

(1).春天的花。《汉书·叙传上》:“虽驰辩如涛波,摛藻如春华,犹无益於殿最。” 唐 骆宾王 《畴昔篇》:“容鬢年年异,春华岁岁同。” 鲁迅 《无题》诗:“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2).谓春天开花。参见“ 春华秋实 ”。

(3).喻青春年华;少壮之时。 唐 李白 《惜馀春赋》:“望夫君兮兴咨嗟,横涕泪兮怨春华。” 郁达夫 《再游高庄偶感续成》诗:“从知人世原无定,始信春华例有秋。”

(4).喻女子娇艳的容颜。 明 何景明 《明月篇》:“红闺貌减落春华, 玉门 肠断逢秋色。”

行者

(1) 出行的人

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1)∶佛教语。即“头陀”。行脚乞食的苦行僧人;又指方丈的侍者及在寺院服杂役尚未剃发的出家者 (2)∶泛指修行佛道之人 (3)∶《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别名

不归

(1).不返家。《诗·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清 蒲松龄 《司文郎》:“又闻次年再行乡试,遂不归,止而受教。”

(2).不归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盗户》:“詎恶久假不归,霸为己有。”

亲戚

(1) 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

(2) 指父母及兄弟等

去亲戚而事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亲戚安居。——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独身无亲戚。——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指内外亲属

亲戚畔之。——《孟子·公孙丑下》

亲戚之所畔。

悦亲戚之情话。——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当如亲戚。——唐· 李朝威《柳毅传》

送给朋友和亲戚的礼物

要遮

(1).拦截;拦阻。《汉书·薛宣传》:“要遮创戮近臣於大道人众中,欲以鬲塞聪明,杜絶论议之端。” 唐 柳宗元 《铙歌鼓吹曲·吐谷浑》:“行者靡不归,亲戚讙要遮。”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张诚》:“至一都会,见一皂衫人自城中出,巫要遮代问之。”

(2).邀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阎王》:“道旁有广第,殿阁宏丽。一青衣自内出,邀 李 , 李 固辞,青衣要遮甚殷。”

凯旋

打仗得胜后返回

清庙

(1).《诗·周颂》篇名。《诗·周颂·清庙序》:“《清庙》,祀 文王 也。”

(2).指古帝王祭祀祖先的乐章。《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 郑玄 注:“清庙谓作乐歌;《清庙》也。”《尚书大传》卷二:“古者帝王升歌《清庙》之乐。” 郑玄 注:“《清庙》,乐章名。”《后汉书·逸民传·法真》:“臣愿圣朝就加袞职,必能唱《清庙》之歌,致来仪之凤矣。”

(3).即太庙。古代帝王的宗庙。《诗·周颂·清庙》:“於穆清庙,肃雝显相。”《左传·桓公二年》:“是以清庙茅屋……昭具俭也。”《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登明堂,坐清庙。” 郭璞 注:“清庙,太庙也。” 清 孙致弥 《咏史次王玠右先生韵》:“但听临春歌《玉树》,不闻清庙奏朱弦。” 章炳麟 《訄书·订文》:“清庙之所奏,同律之所被,箸于赋颂者,四千名而足。”

万国

万邦;天下;各国。《易·乾》:“首出庶物,万国咸寧。”《史记·东越列传》:“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天子弗振,彼当安所告愬?又何以子万国乎?” 唐 杜甫 《垂老别》诗:“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明 李梦阳 《赠何舍人赍诏南纪诸镇》诗:“日月重悬万国朝,雷雨赦过羣方悦。”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以一人之詔旨立宪,宪其所宪,非大地万国所谓宪也。” 郭沫若 《水平线下·到宜兴去》:“国际资本家万矢一的地倾向着我们这个还在资本制度以前的 中国 ,把我们 中国 已经作为了万国的商场,彼此在这儿互相争逐了。”

思无邪

心无邪意;心归纯正。《诗·鲁颂·駉》:“思无邪,思马斯徂。” 郑玄 笺:“思遵 伯禽 之法,专之无復邪意也。”《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邢昺 疏:“为政之道,在於去邪归正。” 唐 柳宗元 《铙歌鼓吹曲·吐谷浑》:“凯族献清庙,万国思无邪。”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20 23: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