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答魏衍黄预勉余作诗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陈师道 |
释义 | 答魏衍黄预勉余作诗原文我诗浅短子贡墙,众目俯视无留藏。句中有眼黄别驾,洗涤烦热生清凉。 人言我语胜黄语,扶竖夜燎齐朝光。 三年不见万里外,安得奋身置汝傍。 迩来诸子复秀发,曾未几见加端章。 剩欲摧藏让头角,岂是有意群儿伤。 於人无怨我何憾,爱者尚众犹吾乡。 平生不自解嘲诮,祸来亦复非周防。 我衰气索不自振,正赖好语能恢张。 诗家小魏新有声,旧传秀句西里黄。 后生学行阙师友,临路不进空回遑。 看君事业青云上,听渠螟蟘生膏肓。 诗词问答问:答魏衍黄预勉余作诗的作者是谁?答:陈师道 参考注释浅短浅陋;狭窄肤浅 智术浅短。——《三国志·诸葛亮传》 目光浅短 智力浅短 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众目(1).众人的眼睛。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譬犹众目营方,则天网自昶。” 唐 张籍 《赠殷山人》诗:“满堂虚左待,众目望乔迁。” 宋 曹勋 《远游篇》:“众目宝康瓠,明月难暗投。” (2).指众人的眼前。 茅盾 《子夜》九:“我是没有秘密的。就像对于女人--假使 荪甫 有相好的女人,未必就肯公之众目。” 俯视(1) 从高处往下看 从窗户可以俯视下面的院子 (2) 从高处或居高临下的地方向下看 静静地俯视他们下面的如画美景 留藏犹储存。《新唐书·刘德威传》:“ 德威 於闺门友睦,为人宽平;平生所得奉禄,以分宗亲,无留藏。”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二:“ 陈希夷 先生一睡或半岁或三数月……留藏真息,饮纳玉液。” 有眼有眼力。谓有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 许地山 《三博士》:“你真有眼。从前他与你同在大学念书的时候,他是多么奉承你呢。” 洗涤冲荡;清洗。又作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洗涤衣物 烦热闷热,使人烦躁。 唐 杜甫 《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蔗浆归厨金碗冻,洗涤烦热、足以寧君躯。” 王统照 《号声》:“多么烦热的夏天,幸亏还是傍晚的时候。” 清凉凉而使人清爽的 清凉的夜风吹拂着 人言人们的评论,别人的议论 朝光(1).早晨的阳光。 南朝 宋 鲍照 《代堂上歌行》:“阳春孟春月,朝光散流霞。” 唐 杜甫 《晦日寻崔戢李封》诗:“朝光入瓮牖,尸寝惊弊裘。” 宋 梅尧臣 《闻角》诗:“高树朝光动,城头落海蟾。” (2).指朝阳或太阳。 唐 孟郊 《寄张籍》诗:“夜镜不照物,朝光何时昇。” 刘师亮 《续青羊宫花市竹枝词》:“邀邀约约踏春行,难得朝光陡放晴。归去大家休性急,今年通夜不关城。” 不见(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里外(1) 内里和外表 营房里外都种了树 (2) 左右,大概 不用看秤,里外差不了二两 奋身谓奋力投身于某一活动。《后汉书·班超传》:“ 平陵 人 徐干 素与 超 同志,上疏愿奋身佐 超 。” 宋 苏轼 《张仲可左班殿直制》:“尔能奋身,以除民害。”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兵部·倭患》:“会募壮士为前锋, 先 ( 朱先 )奋身应募,以貌伟充队长。” 鲁迅 《彷徨·伤逝》:“向着这求生的道路,是必须携手同行,或奋身孤往的了。” 迩来最近以来 诸子先秦时期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或他们的著作 诸子及经史。——明· 顾炎武《复庵记》 秀发(1).指植物生长繁茂,花朵盛开。语出《诗·大雅·生民》:“实发实秀。” 宋 林逋 《山舍小轩有石竹二丛》诗序:“山舍小轩有石竹二丛,鬨然秀发,因成二章。” 元 许有壬 《寻梅》诗:“何以慰吾衰,梅花秀发时。” (2).喻指人神采焕发,才华出众。 晋 陆机 《辨亡论》上:“ 长沙 桓王 逸才命世,弱冠秀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今圣歷方兴,文思光被,海岳降神,才英秀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夫人》:“公子秀发,何但做富家翁乎!” (3).形容诗文书法俊逸不群。 唐 杜甫 《石砚》诗:“ 平公 今诗伯,秀发吾所羡。”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耆旧·梦楼太守》:“其书亦天然秀发,得 松雪 、 华亭 用笔。” (4).形容山势秀美挺拔。 宋 曾巩 《 * 山送南城尉罗君》诗:“爱此层崖峻壑之秀发,开轩把酒可緃观。” 宋 曾巩 《万山》诗:“ 万山 临 汉皋 ,峯岭颇秀发。” 几见(1).谓见之不久。《诗·齐风·甫田》:“未几见兮,突而弁兮。” 郑玄 笺:“人君内善其身,外修其德,居无几何,可以立功。犹是婉孌之童子,少自脩饰,丱然而稚,见之无几何,突耳加冠为成人也。” (2).何曾见,少见。 明 高攀龙 《讲义·我未见好仁章》:“几见好富贵的都好得来,恶贫贱的都恶得去……几见有好仁而好不来,恶不仁而恶不去者。” 剩欲颇想;犹欲。 唐 高适 《赠杜二拾遗》诗:“佛香时入院,僧饭屡过门;听法还应难,寻经賸欲翻。” 宋 辛弃疾 《西江月·春晚》词:“賸欲读书已嬾,只因多病长闲。” 清 袁昶 《上大理卿前侍郎长沙徐先生》诗:“德泽犹能説,箴言賸欲编。” 摧藏(1) 奏乐时的抑按的动作 (2) 亦作“藏摧” 左手抑扬,右手徘徊;抵掌反复,抑按藏摧。——东汉· 蔡邕《琴赋》 (3) 引申指人抑挫之貌 和乐怡怿,悲伤摧藏。——晋· 成公绥《啸赋》 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强烈的抑按动作 莫不衄锐挫芒,拉捭摧藏。——晋· 左思《吴都赋》 头角比喻青少年的气概和才华 有意(1) 故意 有意举行一次化装舞会 (2) 有心思 有意帮忙 群儿一群小儿。多用作轻蔑之辞。《汉书·霍光传》:“ 武帝 遗詔封 金日磾 为 秺侯 , 上官桀 为 安阳侯 , 霍光 为 博陆侯 ……时衞尉 王莽 子男 忽 侍中,扬语曰:‘帝(病)﹝崩﹞, 忽 常在左右,安得遗詔封三子事!羣儿自相贵耳。’” 唐 韩愈 《调张籍》诗:“ 李 杜 文章在,光燄万丈长;不知羣儿愚,那用故谤伤。” 梁启超 《自励》诗:“未学英雄先学道,肯将荣瘁校羣儿。” 平生(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解嘲受人嘲笑时自己找个理由辩解 人有嘲雄,以玄之尚白, 雄解之,号曰解嘲。—— 扬雄《解嘲》 自我解嘲 亦复(1).也。表示同样。《后汉书·霍谞传》:“至於趋利避害,畏死乐生,亦復均也。”《世说新语·言语》“ 德操 曰”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如君所言,亦復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半途而废者居多,差釐毫而谬千里者,亦復不少也。” 茅盾 《子夜》七:“弱者终不免被吞并,企业界中亦复如此。” (2).又。《世说新语·德行》“我何颜谢 桓公 ”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一门之内,有忠与孝,亦復何恨!” 周防(1).谨密防患。 唐 柳宗元 《上西川武元衡相公谢抚问启》:“某愚陋狂简,不知周防,失於夷途,陷在大罪。” 宋 王禹偁 《闻鸮》诗:“报国惟直道,谋身昧周防。” (2).四周防护。 清 方文 《篱落》诗:“周防期慎密,勿使过禽鸟。” 衰气衰败之气。《鬼谷子·权》:“病者感衰气而不神也。” 三国 魏 阮籍 《乐论》:“乐者,使人精神平和,衰气不入。”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曝日》:“太阳信深仁,衰气歘有託。”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知白昼遇鬼,终为衰气矣。” 自振(1).自己振作起来。 唐 司空图 《送草书僧归越》:“洎天下将乱,则虽吾里,其风亦变,果傖荒之流民亦多矣。儻或未化,亦其益孤,不能自振。” 宋 曾巩 《进太祖皇帝总叙》:“盖 唐 之敝,自 天宝 以后,纪纲寖坏,不能自振,以至於失天下。” (2).自救;自给。《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后汉书·桓帝纪》:“民有不能自振及流移者,禀穀如科。”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妾孤穷羸弱,不能自振。” 赖好方言。好歹;无论如何。《小说选刊》1981年第2期:“爹逮了家里下蛋的三只‘九斤黄’……庄户人家没点递手货,穷是穷,赖好要顾个礼义人情呵。” 恢张张扬;扩展。 晋 皇甫谧 《<三都赋>序》:“自时厥后,缀文之士,不率典言,并务恢张。其文博诞空类,大者罩天地之表,细者入毫纤之内。” 宋 司马光 《刘道原<十国纪年>序》:“天子方属公以政事,宜恢张 尧 舜 之道,以佐明主,不应以财用为先。” 清 顾炎武 《浯溪碑歌》:“ 肃宗 起 灵武 ,国势重恢张。” 章炳麟 《哀江南》:“一省独立之权,恢张于各省,儼然 美利坚 之合众也。” 诗家(1).研究《诗经》的专家。 汉 王充 《论衡·谢短》:“问《诗》家曰:‘《诗》作何帝王时也?’” (2).犹诗人。 唐 杜甫 《哭李尚书》诗:“史阁行人在,诗家秀句传。” 元 吴莱 《浦阳十景·南江夕照》诗:“偶出官桥倚落曛,诗家触景谩纷纷。”《人民文学》1979年第9期:“而 凌云山 的雄秀更打动过 宋 代诗家 苏东坡 。” 有声有声誉;著称。《诗·大雅·文王有声》:“ 文王 有声,遹骏有声。”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 张耳 之贤,有声 梁 魏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督抚·秦中丞》:“ 沉 登甲戌进士,授 粤 之 顺德 令,以清峻称。入为郎,出为守,俱有声。” 秀句优美的文句。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奇章秀句,往往警遒。” 唐 杜甫 《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诗:“题诗得秀句,札翰时相投。” 宋 梅尧臣 《寄题时上人碧云堂》诗:“何此啟虚堂,定知迎秀句。” 清 龚自珍 《自春徂秋得十五首》之三:“名理孕异梦,秀句鐫春心。” 后生(1) 少年时代与壮年期之间任何年龄的男子 (2) 青年男子,小伙子 (3) 相貌年轻 他长得后生,看不出是四十岁的人 学行学问品行。《后汉书·儒林传下·锺兴》:“ 恭 ( 丁恭 )荐 兴 学行高明, 光武 召见,问以经义,应对甚明。”《陈书·姚察传》:“闻 姚察 学行,当今无比。”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状》:“曾大父讳 重桂 ,乡贡进士,有学行,学者尊之曰 介轩先生 。”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学政总裁先后甄拔得人》:“ 诸城 竇东皋 先生 光鼐 ,学行深纯。” 师友老师和朋友,泛指可以求教或互相切磋的人 贫乏无以远寻师友 临路犹临行。 晋 卢谌 《赠刘琨一首并书》:“亦奚必临路而长号,覩丝而后歔欷哉!” 南朝 宋 鲍照 《放歌行》:“今君有何疾,临路独迟迴。” 宋 王安石 《驴》诗之一:“临路长鸣有真意, 盘山 弟子久同参。” 回遑徘徊疑惑。《后汉书·西羌传论》:“谋夫回遑,猛士疑虑。”《北齐书·高德政传》:“勋将等以纘戎事重,劝帝早赴 晋阳 ,帝回遑不能自决。” 亦作“ 迴皇 ”。亦作“ 迴徨 ”。游移不定;彷徨疑惑。《文选·马融<长笛赋>》:“长矕远引,旋復迴皇。” 李周翰 注:“旋復迴皇,皆声去住不定、高下不常貌。”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满堂变容,迴遑如失。”《隋书·杨素传》:“昼夜迴徨,寝食惭惕。” 宋 陈师道 《答魏衍黄预勉余作诗》:“后生学行闕师友,临路不进空迴遑。” 清 钱谦益 《<艺林汇考>序》:“承学之徒,耳目瞀乱,迴遑歧路而莫知所适从。” 事业(1) 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 他的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 特指没有生产收入,由国家经费开支,不进行经济核算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单位 公用事业 (3) 个人的成就 他立志要做出一番事业来 青云(1) 比喻高官显爵 平步青云 (2) 旧时比喻道德高尚有威望 青云之士 (3) 比喻隐居 形入紫闼,而意在青云 (4) 天空 膏肓(1).古代医学以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膈膜之间为肓。《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杜预 注:“肓,鬲也。心下为膏。”后遂用以称病之难治者。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夫治膏肓者,必进苦口之药;决狐疑者,必告逆耳之言。” 宋 朱熹 《题谢少卿药园》诗之二:“再拜药园翁,何以起膏肓?” 郁达夫 《自述》诗之五:“人言先父丧亡日,小子膏肓疾正深。” (2).比喻难以救药的失误或缺点。《世说新语·俭啬》“ 王戎 俭吝” 刘孝标 注引 晋 王隐 《晋书》:“ 戎 性至俭,不能自奉养,财不出外,天下人谓为膏肓之疾。”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忽捧教命,乃知幸为大君子所宥,欲使膏肓沉没,復起为人。” 清 钱谦益 《与卓去病论经学书》:“犹冀百世之下,得吾言而存之,可以箴俗学之膏肓,而起其废疾也。” (3).比喻事物的要害或关键。《魏晋南北朝墓志集释·隋卞鉴暨妻刘氏墓志》:“神都之阳,天闕之下,地乃膏肓,县连 京雒 。” 唐 张祜 《感河上兵》诗:“首尾诚须畏,膏肓慎勿轻。” 明 史可法 《请尊上权化水火疏》:“今忧时愤慨者,谓文官爱钱不怕死,武官怕死又要钱,二语真切中膏肓。”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苏仲芬》:“卿言深中膏肓,敢不佩为弦韦。” (4).中医针灸穴位名。《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膀胱经分寸歌》:“魄户膏肓与神堂。”注:“从魄户下行第四椎下,五椎上,此穴居中,去脊中各三寸半,正坐曲脊取之,膏肓穴也。”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