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潘氏可轩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薛嵎 |
释义 | 潘氏可轩原文可人居此地,称此可轩名。力学倘无倦,终身集大成。 言辞寓深浅,权度要分明。 体认工夫到,何妨缓作程。 诗词问答问:潘氏可轩的作者是谁?答:薛嵎 参考注释可人适合人的心意 此地这里,这个地方。 唐 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诗:“此地别 燕丹 ,壮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认得一个人。” 洪深 《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力学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能和力以及它们与固体、液体及气体的平衡、变形或运动的关系 无倦亦作“ 无勌 ”。不懈怠;不厌烦。《论语·颜渊》:“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荀子·尧问》:“忠信无勌,而天下自来。” 杨倞 注:“言精专不怠而天下自归,不必致也。”《宋书·乐志二》:“乐有文,礼无倦。”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酷爱支更铃柝,巡行达旦无倦。” 终身(1) 今生今世;此生;毕生相关 终身几无可问。——清· 刘开《问说》 重昏而终身。——《楚辞·屈原·涉江》 乐岁终身饱。——《孟子·梁惠王上》 (2) 又 乐岁终身告。 集大成谓融会各家思想、学说、风格、技巧等而自成体系或自成一格。《孟子·万章下》:“ 伯夷 ,圣之清者也; 伊尹 ,圣之任者也; 柳下惠 ,圣之和者也; 孔子 ,圣之时者也。 孔子 之谓集大成。” 孙奭 疏:“盖集大成,即集 伯夷 、 伊尹 、 柳下惠 三圣之道,是为大成耳……其时为言,以谓时然则然,无可无不可,故谓之集其大成,又非止於一偏而已。”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 子美 之诗, 退之 之文, 鲁公 之书,皆集大成者也。” 明 宋濂 《答章秀才论诗书》:“ 杜子美 復继出,上薄《风》《雅》,下该 沉 宋 ,才夺 苏 李 ……真所谓集大成者。” 言辞(1) 说话所用的词句 (2) 话语 与为言辞。——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深浅(1) 指水的深度 水很浑浊,无法看清这条河的深浅 (2) 比喻言语、行为的分寸 说话不知深浅 (3) 浓或淡 颜色深浅各异的布料摆在柜台上 权度(1).权与度。测定物体轻重、长短的器具。《周礼·地官·掌葛》:“掌葛掌以时徵絺綌之材于山农……以权度受之。” 贾公彦 疏:“使知斤两长短故也。” (2).标准,法则。《管子·君臣上》:“权度不一,则循义者惑。” 宋 朱熹 《用前韵答方直甫》诗:“小儒谈大方、任意略权度。” 明 刘基 《郁离子·公孙无人》:“呜呼,人之於事也,能辨识其何者为主,何者为客而不失其权度,则亦庻几乎寡悔矣夫。” 权衡度量。 清 唐甄 《潜书·自明》:“因师而得者,不过绳墨其身,权度其心,为君子人而止。” 胡适 《几个反理学的思想家》:“致其心之明,自然权度事情,无几微差失。” 分明(1) 清楚(明白)状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简单明了地 这分明不对 (3) 清楚地划开界限 体认体会,认识 体认某种形势 工夫(1) (2) 时间 有顿饭工夫方回来。——《红楼梦》 那有工夫讲话 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曹禺《雷雨》 (3) 作事所费的人力 艺文不贵,徒消工夫。——·葛洪《抱朴子·遐览》 重行整理,又须费一番新工夫。——鲁迅《书信集》 (4) 经过训练学到的胜任工作的能力;培养的或学到的才能 始知名画有工夫 这些演员真有工夫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术的上品。——《苏州园林》 (5) 工作 白天下田做工夫 (6) 同“功夫” 他有一身好工夫 何妨(1) 为什么不 何妨一试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妨 你何妨试一试 作程(1).作楷模、典范。 汉 蔡邕 《陈太丘碑文》:“含光醇德,为士作程。” (2).立法度,做准则。《文选·陆倕<新刻漏铭>》:“配皇等极,为世作程。” 李善 注:“《吕氏春秋》曰:‘后世以为法程。’ 高诱 曰:‘程,度也。’”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