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宿横山祷雨
朝代 宋代
作者 林棐
释义

宿横山祷雨原文

寸心忧国原年丰,晓挈枫香入翠峰。
幸有一坛瞻斗象,岂无尺水起渊龙。
松风不住雨声碎,岚雾常随云气浓。
原觅大瓢一滴水,三符需梦慰三农。

诗词问答

问:宿横山祷雨的作者是谁?答:林棐
问:宿横山祷雨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林棐的名句有哪些?答:林棐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寸心

(1) 微小的心意

略表寸心

(2) 心;心里

得失寸心知

忧国

为国事而忧劳。《战国策·齐策四》:“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朝廷无至忠忧国之臣,不惜伤损威重。” 清 钱谦益 《董应举授中大夫制》:“为国以得人为急,人臣以忧国为先。”

原年

明太祖 克 元 ,建立 明 王朝, 洪武 中,因避讳,“元”字多改为“原”。“元年”改称“原年”。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三:“ 明太祖 既登极,避胜朝国号,遂以元年为原年,民间相传如此,而史书不载。”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原年》:“按《日知録》云:‘本官曰元官, 洪武 中,臣下有称元任官者,嫌於 元 朝之官,改原字。’然则元年之称原年,亦其宜矣。”

枫香

(1).指枫香树。《尔雅·释木》“枫欇欇” 晋 郭璞 注:“枫树似白杨,叶圆而歧,有脂而香,今之枫香是。” 唐 杜甫 《南池》诗:“独嘆枫香林,春时好颜色。”参见“ 枫香树 ”。

(2).指枫脂。《南史·任昉传》:“﹝ 昉 ﹞尝欲营佛斋,调枫香二石,始入三斗,便出教长断。”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枫香脂》:“枫香、松脂皆可乱乳香,其功虽次於乳香,而亦仿佛不远。”

幸有

本有;正有。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三:“ 杜曲 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宋 贺铸 《望湘人》词:“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

斗象

犹星斗。《西游记》第三三回:“他两个喷云噯雾照天宫,播土扬尘遮斗象。”

尺水

小股水流;浅水。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寸胶不能理 黄河 之浊,尺水不能却 萧丘 之热。” 唐 窦臮 《述书赋上》:“犹尺水之含众象,小山之拟万仞。”《宋史·洪迈传》:“ 冯湛 创多桨船,底平檣浮,虽尺水可运。”

松风

(1).松林之风。 南朝 宋 颜延之 《拜陵庙作》诗:“松风遵路急,山烟冒壠生。”《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 唐 杜甫 《玉华宫》诗:“溪迴松风长,苍鼠窜古瓦。” 清 姚鼐 《题张篁村万木奇峰图》诗:“松风远自云中起,摇荡云光山色里。” 李广田 《记问渠君》:“大概是大雨之后吧,山里的泉水,万马奔腾的向下驰去,发出吓人的声响,又加以松风呼啸,自己就像在海涛中夜行。”

(2).古琴曲《风入松》的别称。 唐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 宋 苏轼 《十二琴铭·鹤归》诗:“白鹤归来见曾玄,《陇头》《松风》入朱絃。” 明 唐顺之 《铜雀台》诗之二:“翠襦霑《薤露》,锦瑟入《松风》。”

(3).指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纸窗儿明,僧房儿雅,一椀松风啜罢,两箇倾心地便説知心话。” 凌景埏 校注:“松风,指茶。”

不住

(1).不停;不断。 南朝 梁 沉约 《千佛颂》:“不常不住,非今非昔。” 唐 李白 《早发白帝城》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宋 岳飞 《小重山》词:“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茅盾 《小巫》:“ 菱姐 看见老爷脸上有点喜色,不住的点头。”

(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目的没有实现。 鲁迅 《故事新编·补天》:“﹝伊﹞疑心这东西就白薯似的原在泥土里,禁不住很诧异了。” 艾蕉 《雨》:“母亲忍不住了,连忙帮女儿脱下了湿衣。”

岚雾

山中雾气。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岭表山川,盘鬱结聚,不易疎洩,故多嵐雾作瘴,人感之多病,腹胀成蛊。”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谿流初涨,嵐雾滃鬱。”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时嵐雾在下,深崖峭壑,茫不可辨。”

常随

长随。官吏的随从人员。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刘大宾》:“ 刘大宾 者, 河州 副总戎 周公 之常随也。”

云气

稀薄游动的云

一滴

(1).液体的一个小点。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卷三:“剉以酿酒,名曰桂醪。尝一滴,举体如金色。” 唐 韩偓 《秋霖夜忆家》诗:“不知短髮能多少,一滴秋霖白一茎。” 宋 方凤 《金华游录》:“有卷石,小窍指面大,有水正滴窍中,名仙人砚滴。候片时,纔一滴。”

(2).一点儿,表示少量。《关尹子·四符》:“吾之精一滴无存亡尔,吾之神一歘无起灭尔。” 茅盾 《子夜》十七:“蓦地,他站了起来,冷冷地狞笑。最后一滴力又回到他身上了。”

三农

(1).古谓居住在平地、山区、水泽三类地区的农民。后泛称农民。《周礼·天官·大宰》:“一曰三农,生九穀。”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三农,平地、山、泽也。” 唐 白居易 《贺雨》诗:“宥死降五刑,己责宽三农。” 清 侯方域 《代三省督府张公祈雨文》:“兹土而五月不雨,三农之失其业者,号呼之声日彻於耳,某心窃忧焉。”

(2).指春、夏、秋三个农时。 汉 张衡 《东京赋》:“三农之隙,曜威中原。”《北史·薛辩传》:“命立庠序,教以诗书,三农之暇,悉令受业。”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20 14: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