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阎子常携琴入村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晁补之 |
释义 | 阎子常携琴入村原文阎夫子,通古今。家徒四壁犹一琴,今年二月雨霖霪。 喜君垄麦如人深,屋间幽默咸池音。 高山流水我非听,听我说君辛苦吟。 薛老村西十里地,旱日燎原无柳林。 芒鞋曳杖逐镰笼,当午未食饥烧心。 芸芸麦田翻黄波,蝻虫盘穗如蜗螺。 麦未收打催种豆,屋下迹少田间多。 阎夫子,时我过。 我与夫子良同科,四体虽勤口餔众。 煮豆然萁穷奈何,人谓君琴语辛苦。 此曲无乃伤天和,君不见夫子宋围不糁犹弦歌。 诗词问答问:阎子常携琴入村的作者是谁?答:晁补之 参考注释夫子(1) 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2) 旧时称呼学者或老师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孟子·梁惠王上》 (3) 旧时称自己的丈夫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后汉书·列女传》 (4) 称呼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 (5) 孔门的学生对孔子的称呼 通古整个古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上戴山阜,下临絶涧,俗谓之为 鲁般桥 ,盖通古之津隘矣。”《宋书·明帝纪》:“良图莫荐,奇士弗闻,永鉴通古,无忘宵寐。” 家徒四壁家中极端贫困,空无所有,徒有四堵墙壁树立 今年指现在的这一年 二月中篇小说。柔石作。1929年发表。青年知识分子萧涧秋来到芙蓉镇小学任教,与校长之妹陶岚相爱。萧因同情、资助在北伐战争中牺牲的老同学的寡妻文嫂,而招致非议和诬蔑。为了彻底帮助文嫂,他决定牺牲与陶岚的爱情,娶文嫂为妻,不料招致更大的攻击。文嫂终于不堪舆论压力上吊自尽。萧涧秋受此打击,毅然离开芙蓉镇,陶岚决意随他而去。 霖霪(1).久雨。 南朝 宋 鲍照 《山行见孤桐》诗:“奔泉冬激射,雾雨夏霖霪。” 唐 杨炯 《浮沤赋》:“在霖霪之可翫,唯浮沤而已矣。” 宋 王禹偁 《雷》诗:“及秋又霖霪,雷声时一举。” (2).指雨滴。 宋 李清照 《添字丑奴儿》词:“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幽默诙谐风趣而又意味深长 笔调幽默的故事 咸池(1).古乐曲名。相传为 尧 乐。一说为 黄帝 之乐, 尧 增修沿用。《礼记·乐记》:“《咸池》,备矣。” 郑玄 注:“ 黄帝 所作乐名也, 尧 增脩而用之。” 唐 元稹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法曲》:“ 舜 持干羽 苗 革心, 尧 用《咸池》凤巢阁。” 清 姚鼐 《雨登岳阳楼》诗:“《咸池》行復奏,倚待与谁聆。” (2).神话中谓日浴之处。《楚辞·离骚》:“饮余马於 咸池 兮,揔余轡乎 扶桑 。” 王逸 注:“ 咸池 ,日浴处也。”《淮南子·天文训》:“日出於 暘谷 ,浴於 咸池 。” 唐 杜牧 《杜秋娘诗》:“ 咸池 昇日庆, 铜雀 分香悲。” 宋 李纲 《与张相公书》:“某远在 岭海 ,乃闻阁下奋发忠义,纠合师旅,取日 虞渊 ,洗光 咸池 ,回六龙以中天,然后知阁下真一世之奇材。” (3).天神名。《楚辞·东方朔〈七谏·自悲〉》:“哀人事之不幸兮,属天命而委之 咸池 。” 王逸 注:“ 咸池 ,天神也。”一说为水鱼之囿。 洪兴祖 补注:“《淮南》云: 咸池 者,水鱼之囿也。注云:水鱼,天神。” (4).星名。《史记·天官书》:“西宫咸池,曰天五潢。五潢,五帝车舍。” 张守节 正义:“咸池三星,在五车中,天潢南,鱼鸟之所託也。” 贮盐卤的水池。 唐 樊绰 《蛮书·云南管内物产》:“蕃中不解煮法,以咸池水沃柴上,以火焚柴成炭,即於炭上掠取盐也。”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风韵高雅不俗 伯牙善鼓琴, 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 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 江河。”——《列子·汤问》 不是秦筝合众听,高山流水少知音。——金· 董解元《西厢》 苦吟反复吟咏,苦心推敲。言做诗极为认真。 唐 冯贽 《云仙杂记·苦吟》:“ 孟浩然 眉毫尽落, 裴祐 袖手,衣袖至穿, 王维 至走入醋瓮,皆苦吟者也。” 宋 梅尧臣 《还吴长文舍人诗卷》诗:“苦吟三十年,所获唯巾幗。” 清 洪亮吉 《北江诗话》卷二:“可见天地间景物无所不有,苦吟者亦描写不尽耳。” 王朝闻 《艺术创作有特殊规律》二:“苦吟的诗人所以感到苦中有乐,从根本上说,仍然是生活实践给他提供了足以充分发挥创作的创造性的现实根据。” 燎原(1) 火延烧原野 燎原烈火 星火燎原 (2) 比喻气势旺盛 柳林(1).柳树林。 唐 许浑 《泛五云溪》诗:“鱼倾荷叶露,蝉噪柳林风。” 宋 晁补之 《阎子常携琴入村》诗:“ 薛老村 西十里地,旱日燎原无柳林。”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二:“一阵阵的热风吹来的柳林蝉鸣,荷塘蛙曲,都足以增加人们暴燥之感。” (2).古地名。在今 北京市 通县 南。原为 元 代皇帝游畋之地,建有行宫。1358年 毛贵 领导的红巾军进迫 大都 ,与 刘哈喇不花 率领的 元 军大战于此。 (3).古地名。在今 山东省 临清县 南。 清 同治 二年(公元1863年), 宋景诗 领导的黑旗军曾在此打败地主武装柳林团。 芒鞋亦作“ 芒鞵 ”。用芒茎外皮编织成的鞋。亦泛指草鞋。 唐 张祜 《题灵隐寺师一上人十韵》:“朗吟挥竹拂,高揖曳芒鞋。” 宋 苏轼 《宿石田驿南野人舍》诗:“芒鞵竹杖自轻软,蒲荐松牀亦香滑。”《西游记》第四三回:“芒鞋踏破山头雾,竹笠冲开岭上云。” 闻一多 《死水·大鼓师》:“一角斜阳倒挂在檐下,我蹑着芒鞋,踏入了家村。” 当午正午;中午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烧心(1) 忧心 别玩笑呀!我是烧心的事。——《三侠五义》 (2) 胃部感觉烧灼,多由胃酸过多刺激胃粘膜引起;胸骨下部后方的一种烧灼感,通常与食管下端或胃贲门的痉挛有关 (3) 菜心因病害而发黄 芸芸形容众多 芸芸众生 翻黄即竹黄。黄,也写作“簧”。一种工艺品。把竹筒去青,煮晒压平后,胶合或镶嵌在木胎上,磨光,刻上人物、山火、花鸟等。产品以果盒、文具盒等为主。 蝻虫蝗的幼虫。 宋 晁补之 《阎子常携琴入村》诗:“芸芸麦田翻黄波,蝻虫盘穗如蜗螺。” 蜗螺螺蛳。 宋 晁补之 《阎子常携琴入村》诗:“芸芸麦田翻黄波,蝻虫盘穗如蜗螺。”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蜗螺》:“﹝释名﹞螺螄,师,众多也,其形似蜗牛,其类众多,故有二名。”参见“ 螺螄 ”。 田间(1) 田地里 田间劳动 田间管理 (2) 农村;乡间 同科(1) 同等 人之力有强弱不同科也。——《论语》朱熹注 (2) 科举时代称同届考试中的人 同科状元 四体(1) 指人的四肢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2) 书法中指真、草、隶、篆四种字体 奈何(1) 怎么办 无可奈何 (2) 如何 奈何不礼 不予我城奈何。——《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 (3) 又 且为之奈何。 奈何取之尽锱铢。(锱铢(zīzhū ),古代重量单位,一铢等于二十四分之一两,六铢为一锱,喻微小。)—— 唐· 杜牧《阿房宫赋》 奈何饮于酒肆。——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惩治;对付 等我慢慢的奈何他 辛苦原指味道辛辣而苦,比喻艰难困苦 辛苦遭逢。——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无乃表示委婉反问。不是;岂不是 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 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二》 天和(1).谓自然和顺之理;天地之和气。《庄子·庚桑楚》:“故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为然。”《庄子·知北游》:“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 成玄英 疏:“汝形容端雅,勿为邪僻,视听纯一,勿多取境自,然和理归至汝身。”《淮南子·俶真训》:“含哺而游,鼓腹而熙,交被天和,食于地德。” 唐 孟郊 《蜘蛛讽》诗:“万类皆有性,各各禀天和。”《红楼梦》第十六回:“且父母在家,思想女儿,不能一见,倘因此成疾,亦大伤天和之事。” (2).谓人体之元气。《文子·下德》:“目悦五色,口肥滋味,耳淫五声,七窍交争,以害一性,日引邪欲,竭其天和,身且不能治,奈治天下何!”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精灵困於烦扰,荣卫消於役用。煎熬形气,刻削天和。” 宋 苏轼 《和寄天选长官》诗:“虚怀养天和,肯徇奔走闹。”《封神演义》第一百回:“ 李靖 等慰之曰:‘陛下当善保天和,则臣等不胜庆幸。’” 清 顾炎武 《寄子严》诗:“不幸丧厥明,犹能保天和。” (3).天气和暖。 明 何景明 《立春日作》诗之二:“鸟鸣知天曙,冰泮知天和。” 不见(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不糁(1).谓无米以和羹。《庄子·让王》:“ 孔子 穷於 陈 蔡 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糝。” 成玄英 疏:“藜菜之羹,不加米糝。” (2).谓粒米不进。 唐 高彦休 《唐阙史·李文公夜醮》:“夫人背疽,明日内溃,果噦食,昏瞑百刻不糝,徧召医药,曾无少瘳。” 弦歌用琴瑟等伴奏歌唱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