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羊城感赋六首
朝代 清代
作者 黄遵宪
释义

羊城感赋六首原文

木棉花落絮飞初,歌舞冈前夜雨余。
阁道鸾声都寂寞,市搂蜃气亦空虚。
骑羊漫诩仙人鹤,驱鳄难除海大鱼。
独有十三行外柳,重重深护画搂居。

诗词问答

问:羊城感赋六首的作者是谁?答:黄遵宪
问:羊城感赋六首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羊城感赋六首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黄遵宪的名句有哪些?答:黄遵宪名句大全

黄遵宪羊城感赋六首书法欣赏

黄遵宪羊城感赋六首书法作品欣赏
羊城感赋六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木棉

木棉科吉贝树种子外面的丝质纤维。也指一种常绿乔木,产于热带,高可数十丈

歌舞

合称歌唱与舞蹈

歌舞晚会

前夜

前夕

阁道

(1).复道。《史记·秦始皇本纪》:“先作前殿 阿房 ,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 南山 。” 唐 王维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鑾舆迥出仙门柳,阁道迴看上苑花。”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药娘》:“二室遥隔半里许,通以阁道,如亘长虹于半空。”

(2).栈道。 三国 魏 曹操 《假徐晃节令》:“此阁道, 汉中 之险要咽喉也。” 唐 孙樵 《兴元新路记》:“自 白云驛 西,并涧皆阁道。” 元 萨都剌 《次韵虞伯生学士入蜀代祀》:“阁道蹴云衣有润, 蜀 天漏雨石无泥。”

(3).星名。属奎宿。《史记·天官书》:“紫宫左三星曰天枪,右五星曰天棓,后六星絶汉抵营室,曰阁道。” 张守节 正义:“阁道六星在王良北,飞阁之道。” 清 钱谦益 《吴祖洲八十序》:“身虽引退,其声光气象尤映望于钩陈、阁道之间。”

鸾声

(1).鸾铃鸣声。《诗·小雅·庭燎》:“君子至止,鸞声将将。” 北周 庾信 《奉和同泰寺浮屠》:“轮重对月满,鐸韵拟鸞声。” 倪璠 注:“言塔上悬镜疑月,摇鐸似鸞也。” 唐 权德舆 《酬李二十二兄主簿马迹山见寄》诗:“鸞声去已久,马跡空依然。” 清 黄遵宪 《八用前韵酬仲阏》:“鸞声夹道听讙呼,重覩官仪返上都。”参见“ 鸞和 ”。

(2).指笙箫声。 唐 刘禹锡 《窦夔州见寄寒食日忆故姬小红吹笙》诗:“鸞声窈眇管参差,清韵初调众乐随。” 唐 张仲素 《夜闻洛滨吹笙》诗:“凤管听何远,鸞声若在羣。”

寂寞

(1) 冷清孤单;清静

寂寞难耐

(2) 静寂无声

蜃气

亦作“蜄气”。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后发生显著折射,使远处景物显现在半空中或地面上的奇异幻象。常发生在海上或沙漠地区。古人误以为蜃吐气而成,故称。《史记·天官书》:“海旁蜄气象楼臺,广野气成宫闕然。” 南朝 梁简文帝 《吴郡石像碑》:“遥望海中,若二人像。朝视沉浮,疑诸蜃气,夕復显晦,乍若潜火。” 明 无名氏 《四贤记·会母》:“谩委蛇 淄青 道,万里晴光重照,会见波恬蜃气销。” 何其芳 《画梦录·炉边夜话》:“在那辽阔间也许有长春的岛屿,如蜃气所成的楼阁。”

空虚

里面没有什么实在东西的;不充实的

反对派所持的空虚的论点

骑羊

典出 汉 刘向 《列仙传·葛由》:“ 葛由 , 羌 人也。 周成王 时好刻木作羊卖之。一旦,乘木羊入西 蜀 。 蜀 中王侯贵人追之上 绥山 。 绥山 在 峨眉山 西南,高无极也。随之者不復还,皆得仙道。”后以“骑羊”称得道成仙。 唐 李白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诗:“却恋 峨眉 去,弄景偶骑羊。”

仙人

神话和童话中指神通广大、长生不老的人

驱鳄

《新唐书·韩愈传》:“ 愈 至 潮洲 ,问民疾苦,皆曰:‘ 恶溪 有鱷鱼,食民畜产且尽,民以是穷。’数日, 愈 自往视之,令其属 秦济 以一羊一豚投谿水而祝之……祝之夕,暴风震电起谿中,数日水尽涸,西徙六十里,自是 潮 无鱷鱼患。”后人诗文中的“驱鱷”、“驱鱷鱼”即指此事。 清 黄遵宪 《羊城感赋》之六:“骑羊漫詡仙人鹤,驱鱷难除海大鱼。” 清 黄遵宪 《和锺西耘庶常津门感怀诗》:“寻常弓矢疑堪用,闻道 潮 人驱鱷鱼。”

独有

(1).独自具有;独自据有。《管子·形势》:“召远者,使无为焉;亲近者,言无事焉;唯夜行者,独有也。” 支伟成 通解:“夜行,谓阴行其德,则人不与之争,故独有之也。”《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

(2).只有;特有。《史记·历书》:“是时,独有 邹衍 ,明於五德之传,而散消息之分,以显诸侯。” 唐 张籍 《贺周赞善闻子规》诗:“此处谁能听,遥知独有君。” 茅盾 《子夜》五:“土匪这样猖獗,真是 中国 独有的怪现象。” 毛 * 《冬云》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羆。”

(3).指在精神上能特立独行。《庄子·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成玄英 疏:“人欲出众,而己独游,众无此能,故名独有。”

十三行

(1).法帖名。 晋 王献之 所书《洛神赋》真迹,至 南宋 时仅存十三行,共二百五十字。故名。今传本有玉版十三行、柳跋十三行两种。参阅 元 虞集 《道园学古录》卷十一。

(2).鸦片战争前 广州 港口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之总称。行数并不固定。十三行对官府负有承保和交纳外洋税饷、规礼,传达政令及管理外洋商务人员等义务;也享有对外贸易特权。1842年《南京条约》订立后,十三行专营对外贸易的特权被取消,乃日趋没落。相传十三行名称起于 明 代,意义不详。俗亦称“ 洋行 ”。 清 林则徐 《日记·道光十九年二月初七日》:“申刻,十三行洋商俱来,即遣去。” 清 黄遵宪 《羊城感赋》诗:“独有十三行外柳,重重深护画楼居。”

(3). 清 代 天津 脚夫、挑夫等苦工的组织。

重重

(1) 很多层

重重围住

(2) 许多

矛盾重重

(3) 充满

烦恼重重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9 8: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