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蒙山
朝代 清代
作者 乾隆
释义

蒙山原文

岱宗东来数百里,或宫或霍伏还起。

蜿蜒一气结蒙山,巀嶭堂皇重见此。

惜哉濯濯乏乔柯,牛山之木亦尝美。

翠微风来生峭寒,放乎琅琊意近是。

一游一豫侯度昭,仿佛其招在角徵。

诗词问答

问:蒙山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蒙山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纸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二十三

参考注释

岱宗

(1).即 泰山 。 泰山 旧谓居五岳之首,为诸山所宗,故称。《书·舜典》:“岁二月,东巡守,至于 岱宗 。” 孔 传:“ 岱宗 , 泰山 ,为四岳所宗。” 唐 杜甫 《望岳》诗:“ 岱宗 夫如何? 齐 鲁 青未了。” 清 唐孙华 《东岳宙》诗:“ 岱宗 首羣岳,巖巖镇 鲁 疆。”

(2).古代谓人死后灵魂归 泰山 。故以 岱宗 指死亡。《文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二》:“常恐游 岱宗 ,不復见故人。” 李善 注引《援神契》:“ 太山 ,天帝孙也,主召人魂。” 南朝 宋 鲍照 《松柏篇》诗:“龟龄安可获, 岱宗 限已迫。”

百里

(1).一百里。谓距离甚远。《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宋 苏轼 《明君可与为忠言赋》:“心苟无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将或锡之十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忧者,始服 永公 ‘熟虑其后’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见“ 百里之命 ”。

(3).亦谓地小。《孟子·公孙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

(4).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以为县的代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大率方百里。” 汉 蔡邕 《太尉陈公赞》:“公在百里,有西产之惠,赐命方伯,分 陕 餘庆。” 晋 陶潜 《酬丁柴桑》诗:“秉直司聪,惠于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驰芳於墨綬。”

(5).借指县令。《后汉书·循吏传·仇览》:“ 涣 ( 王涣 )谢遣曰:‘枳棘非鸞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 李贤 注:“时 涣 为县令,故自称百里也。”《南齐书·文学传·崔慰祖》:“帝( 明帝 )欲试以百里, 慰祖 辞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词》序:“苟择良二千石暨贤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义,庶乎污莱尽闢矣。”

(6).宝剑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帝 有寳刀三,寳剑六。寳剑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复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见《孟子·万章上》。

蜿蜒

(1) 蛇类曲折爬行的样子

横过天花板蜿蜒着一条长的裂缝

(2) 曲折延伸

山路蜿蜒向下

气结

(1).呼吸不畅。形容心情郁闷。《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四·艳歌何尝行》:“念与君别离,气结不能言。” 三国 魏 曹植 《送应氏诗》之一:“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画壁》:“ 朱 气结而不扬, 孟 心骇而无主。”

(2).中医学名词。谓气留滞不行。

巀嶭

(1).亦作“ 嶻嶭 ”。山名。一名 嵯峩山 ,又名 慈峩山 。在今 陕西省 泾阳 、 三原 、 淳化 三县交界处。传说 黄帝 曾铸鼎于此。《汉书·地理志上》:“ 池阳 , 惠帝 四年置, 巀嶭山 在北。”巀,一本作“ 嶻 ”。 颜师古 注:“ 嶻嶭 ,即今俗呼 嵯峨山 是也。” 汉 扬雄 《长杨赋》:“左 太华 而右 襃斜 ,椓 嶻嶭 而为弋,紆 南山 以为罝。” 唐 陆龟蒙 《和古杉三十韵》:“恐是 夸娥 怒,教临 嶻嶭 衰。”

(2).亦作“ 嶻嶭 ”。高峻貌。《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九嵕 巀嶭, 南山 峩峩。”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作“嶻嶭”。 李善 注引 郭璞 曰:“嶻嶭,高峻貌也。” 宋 欧阳修 《和韩学士襄州闻喜亭置酒》诗:“嶻嶭高城 汉水 边,登临谁与共躋攀。” 清 厉鹗 《东城杂记·剑石铭》:“铭曰:鍊质鸿濛,挺锋巀嶭,正一之气,勿壅勿遏。”

堂皇

(1) 形容气势盛大

这么多的台阶,显得多么堂皇。——艾青《钢都夜》

(2) 冠冕堂皇

如火如荼兵气扬,勤王名号正堂皇。——清· 泣红《胭脂血弹词》

濯濯

清新;明净

春阳潜沮洳, 濯濯吐深秀。——韩愈《南山》

乔柯

高枝。 晋 陶潜 《杂诗》之十二:“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 逯钦立 校注:“乔柯,高枝。” 宋 曾巩 《秋声》诗:“乔柯与长谷,秀色故未浼。” 清 施闰章 《浮萍兔丝篇》诗:“兔丝附乔柯,裊裊復离披。”

牛山

山名。在今 山东省 淄博市 。 春秋 时 齐景公 泣 牛山 ,即其地。 三国 魏 曹植 《感节赋》:“唯人生之忽过,若凿石之未燿。慕 牛山 之哀泣,惧 平仲 之我笑。”《晋书·慕容德载记》:“﹝ 慕容德 ﹞北登 社首山 ,东望 鼎足 ,因目 牛山 而嘆曰:‘古无不死!’愴然有终焉之志。” 唐 杜牧 《九日齐山登高》诗:“古往今来只如此, 牛山 何必独霑衣。” 明 何景明 《九日同马君卿登高》诗:“ 牛山 元有恨,休讶泪长流。”参见“ 牛山叹 ”。

翠微

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翠的山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毛 * 《答友人》

来生

指人死后再转生到世上的那一生;下辈子(迷信)

峭寒

料峭的寒意。形容微寒。 宋 徐积 《杨柳枝》诗:“清明前后峭寒时,好把香绵闲抖擞。”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蔡宅祝寿》:“帘幕风柔,庭幃昼永,朝来峭寒轻透。” 清 陈维崧 《琐窗梦·本意闺情》词:“峭寒陡觉秋夜丙。伴黄花,且熨红绵,冬釭应倍冷。”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七:“乡镇的上空停着一层牛乳色的云,云底下吹动着峭寒的风。”

琅琊

见“ 琅邪 ”。

近是

对某种情况、某种事物作接近肯定的判断。 汉 王充 《论衡·自纪》:“歷日弥久,以为昔古之事,所言近是。”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长安门》:“东西 长安门 外有通五府各部处总门,京师市井人谓之 孔圣门 ,或以为本名 公生门 ,并无意义。其有识者则曰 拱辰门 之误,近是。” 郭沫若 《棠棣之花》附录《我怎样写<棠棣之花>》:“有的人站在纯粹历史家的立场,说 阳坚 、 韩山坚 、 韩严 应该是一个人,而且就是 严仲子 严遂 。不错,有些近是。”

一游一豫

指古代帝王春秋出巡。《孟子·梁惠王下》:“ 夏 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按,《晏子春秋·问下一》:“春省耕而补不足者谓之游,秋省实而助不给者谓之豫。”

侯度

为君之法度。《诗·大雅·抑》:“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 郑玄 笺:“侯,君也。……故又戒乡邑之大夫及邦国之君平女万民之事,慎女为君之法度,用备不亿度而至之事。” 晋 陆云 《赠顾骠骑·有皇》诗:“敬子侯度,慎徽百辟。”

仿佛

好像;似乎

犹仿佛其若梦从者。——《汉书·扬雄传》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仿佛陈涉之称 项燕。——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读着这些有趣的故事,我仿佛也被引进了童话世界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4:4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