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同苏秘丞子平登延晖故亭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文同 |
释义 | 同苏秘丞子平登延晖故亭原文城端有亭余故基,吏曰旧榜题延晖。行穿蒙笼倚孤陴,霜风飘萧吹我衣。 高林满郊目四围,云起日落晴烟飞。 感今念往聊久之,埤堄昏黑群鸦归。 诗词问答问:同苏秘丞子平登延晖故亭的作者是谁?答:文同 参考注释榜题匾额题字。《南齐书·礼志上》:“至於朝堂榜题,本施至极,既追尊所不及,礼降於在三, 晋 之 京兆 , 宋 之 东安 ,不列榜题。” 章炳麟 《訄书·订文附正名杂义》:“夫惟官号地望,箸於榜题,施於传志谱録者,必用今名,而他语皆不得代。” 蒙笼(1).草木茂盛貌。 汉 扬雄 《甘泉赋》:“乘云阁而上下兮,纷蒙笼以掍成。” 唐 卢照邻 《五悲·悲昔游》诗:“奇峯合沓半隐天,緑萝蒙笼水潺湲。” 苏曼殊 《遁跡记》:“惟有葭苇蒙笼,陂陀回首,见苍崖崒嵂。” (2).指草木茂盛之处。《淮南子·修务训》:“犯津关,躐蒙笼。” 高诱 注:“躐蒙笼之山。” (3).视觉模糊貌。 唐 白居易 《眼病》诗之一:“散乱空中千片雪,蒙笼物上一重纱。” 宋 苏轼 《和子由与颜长道游百步洪》:“卧闻客至倒屣迎,两眼蒙笼餘睡色。” 宋 陆游 《秋夜遣怀》诗:“官身奔走何时定,病眼蒙笼惟欲闭。” 濛籠:蒙胧。 唐 欧阳詹 《回鸾赋》:“濛笼焉虹霓之縈仪凤,髣髴焉江雾之送游龙。” 霜风(1).刺骨寒风。 北周 庾信 《卫王赠桑落酒奉答》诗:“霜风乱飘叶,寒水细澄沙。” 宋 柳永 《八声甘州》词:“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三折:“断不了你那 章臺 上霜风淅淅, 渭城 边烟雨霏霏。” (2).指严明的风纪。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治化》:“政德洽於霜风,教义穷於足跡。” 飘萧(1).鬓发稀疏貌。 唐 杜甫 《义鹘行》:“飘萧觉素髮,凛欲衝儒冠。” 明 邵璨 《香囊记·庆寿》:“素髮飘萧,朱颜委谢。”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西溟言别赋赠》词:“一事伤心君落魄,两鬢飘萧未遇。” (2).零落飘坠貌。 前蜀 贯休 《古塞下曲》之六:“榆叶飘萧尽,关防烽寨重。” 金 元好问 《乙卯十一月往镇州》诗:“野阴时滉朗,冷雨只飘萧。” (3).飞扬貌。 唐 白居易 《小童薛阳陶吹觱篥歌》:“下声乍坠石沉重,高声忽举云飘萧。” 宋 苏辙 《巫山庙》诗:“採兰为飱蕙为肴,玉缶荐芰香飘萧。” 清 黄景仁 《发一宿庵》诗:“飘萧洞气成飞雨,冥漠丹根护紫泥。” (4).飘逸潇洒。 唐 白居易 《筝》诗:“云髻飘萧緑,花颜旖旎红。” 明 陆采 《明珠记·买药》:“神清骨秀气飘萧。你是神仙,休得假推掉。” 清 蒋士铨 《临川梦·了梦》:“看他鬚眉巾带恁飘萧,怎不向花前写个神仙照!” (5).状风声。 唐 元稹 《书异》诗:“飘萧北风起,皓雪纷满庭。” 元 萨都剌 《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之一:“飘萧树梢风,淅沥湖上雨。” 王统照 《沉船》:“四周的树木迎着飘萧的凉风,都在同他们快摇落的叶儿私语。” 四围四周;周围 在房子四围遍植花草 云起如云涌起。比喻众多的事物一下子出现。《艺文类聚》卷六二引 汉 刘歆 《甘泉宫赋》:“离宫特观,楼比相连,云起波骇,星布弥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自 后汉 以来,碑碣云起。”《云笈七籤》卷二八:“糗粮山积,匠石云起。” 汪辟疆 《唐人小说·<玄怪录>叙录》:“且小説自 贞元 、 元和 之间,作者云起,情文交互。” 日落太阳西沉 久之很久,许久 怅恨久之。——《史记·陈涉世家》 埤堄(1).城上呈凹凸形而有射孔的矮墙。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陈忌问垒》:“发者,所以当埤堄也。” 清 钱谦益 《大学士孙公行状》:“计关城埤堄三千有奇,量埤堄为信地。” (2).泛指城墙、围墙。 唐 李德裕 《怀崧楼记》:“此地旧隐曲轩,傍施埤堄,竹树阴合,簷槛昼昏。” 昏黑缺乏光线∶天色黑暗 秋天漠漠白昏黑。——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