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送李县尹
朝代 宋代
作者 何梦桂
释义

送李县尹原文

河阳桃李是谁栽,怕说春归叠鼓催。
正好鸣琴看锦水,俄惊飞诰下金台。
一堤烟柳离亭路,两岸风花送客杯。
百里桑麻正生意,为言来者好栽培。

诗词问答

问:送李县尹的作者是谁?答:何梦桂
问:送李县尹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何梦桂的名句有哪些?答:何梦桂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河阳

古地名,在现在河南省孟县西

桃李

桃花和李花;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喻人的青春年少;喻争荣斗艳、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春归

(1).春天来临。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四:“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 唐 李山甫 《贺邢州卢员外》诗:“春归凤沼恩波暖,晓入鸳行瑞气寒。” 唐 滕迈 《春色满皇州》诗:“蔼蔼復悠悠,春归十二楼。”

(2).春去;春尽。 唐 白居易 《送春》诗:“三月三十日,春归日復暮。” 宋 黄庭坚 《清平乐》词之一:“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宋 辛弃疾 《杏花天·无题》词:“有多少、鶯愁蝶怨;甚梦里、春归不管。”

(3).春时回来。 唐 李白 《南流夜郎寄内》诗:“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 豫章 书。” 唐 李嘉祐 《送张惟俭秀才入举》诗:“春归定得意,花送到东中。”

叠鼓

亦作“迭鼓”。 1.小击鼓;急击鼓。《文选·谢朓<鼓吹曲>》:“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輈。” 李善 注:“小击鼓谓之叠。” 唐 岑参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章》之三:“鸣笳叠鼓拥回军,破国平蕃昔未闻。” 宋 范成大 《晚潮》诗:“东风吹雨晚潮生,迭鼓催船镜里行。”

(2).指击鼓声。 宋 苏轼 《游博罗香积寺》诗:“霏霏落雪看收麪,隐隐叠鼓闻舂糠。”《宋史·乐志十六》:“叠鼓鸣鼉,更问夜如何?”

曡鼓:重迭的鼓声。 唐 温庭筠 《台城晓朝曲》:“朱网龕鬖丞相车,晓随曡鼓朝天去。” 宋 欧阳修 《送祝熙载之东阳主簿》诗:“曡鼓山间响,高帆鸟外飞。”

正好

(1) 恰好

我想派人去叫你们,你们正好来了

(2) 不多不少,没有零头的

正好用十秒钟赶上了公共汽车

鸣琴

(1).琴。《韩非子·说林下》:“ 文子 曰:‘吾尝好音,此人遗我鸣琴;吾好珮,此人遗我玉环。’” 晋 陆机 《拟东城一何高》诗:“闲夜抚鸣琴,惠音清且悲。” 唐 柳宗元 《李西川荐琴石》诗:“远师 騶忌 鼓鸣琴,去和《南风》愜 舜 心。”

(2).弹琴。 唐 高适 《登子贱琴堂赋诗》之一:“ 宓子 昔为政,鸣琴登此臺。” 唐 黄滔 《湘中赠张逸人》诗:“鸣琴坐见燕鸿没,曳履吟忘野逕赊。”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作邑启事》:“鸣琴堂上,将貽不治事之讥;投巫水中,必得擅 * 之罪。”

(3).《吕氏春秋·察贤》:“ 宓子贱 治 单父 ,弹鸣琴,身不下堂而 单父 治。”后因用“鸣琴”称颂地方官简政清刑,无为而治。 唐 郎士元 《送长沙韦明府》诗:“遥知讼堂里,佳政在鸣琴。” 明 王錂 《寻亲记·修筑》:“下官 封丘县 宰是也。才非雉锦,政忝鸣琴。” 清 陈梦雷 《赠臬宪于公》诗:“製锦功偏著,鸣琴政自循。”

锦水

即 锦江 。 唐 杜甫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西得诸侯棹 锦水 ,欲向何门趿珠履。” 唐 温庭筠 《赠蜀将》诗:“十年分散 剑关 秋,万事皆随 锦水 流。” 闽 徐夤 《蜀葵》诗:“ 锦水 饶花艳, 岷山 带叶青。”参见“ 锦江 ”。

惊飞

通常是抛射体以惊人的速度上升

小野鸭惊飞过树顶

金台

(1).金砌的台;华美的台。《艺文类聚》卷二七引 三国 魏 崔琰 《述初赋》:“列金臺之蹇产,方玉闕之嵯峨。”

(2).神话传说中神仙居处。《海内十洲记·昆仑》:“其一角有积金为天墉城,而方千里,城上安金臺五所,玉楼十二所。”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海中有金臺,出水百丈,结搆巧丽,穷尽神功。” 唐 吴筠 《游仙》诗之七:“金臺罗中天,羽客恣游息。”

(3). 黄金台 的省称。比喻延揽士人之处。 唐 罗隐 《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诗之一:“正忧衰老辱 金臺 ,敢望 昭王 顾问来。” 宋 秦观 《谢程公闢启》:“引置 金臺 之馆,俾参珠履之游。” 郭沫若 《归国杂吟》:“ 金臺 寂寞思 廉颇 ,故国苍茫走 屈平 。”参见“ 黄金臺 ”。

(4).指古 燕 都 北京 。 明 沉榜 《宛署杂记·铺行》:“当 成祖 建都 金臺 时,即因居民疎密,编为保甲。” 清 朱彝尊 《酬洪昇》诗:“ 金臺 酒坐擘红笺,云散星离又十年。” 章炳麟 《咏南海康氏》:“北上 金臺 望国氛,‘ 对山 救我’带犹存。”

烟柳

亦作“烟柳”。烟雾笼罩的柳林。亦泛指柳林、柳树。 唐 张仲素 《春游曲》之一:“烟柳飞轻絮,风榆落小钱。” 宋 惠洪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词:“緑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分离去,日永如年愁度。” 元 张可久 《小桃红·春深》曲:“一汀烟柳锁春宵,添得杨花闹。” 清 沉雄 《金明池·秣陵怀古》词:“最伤心,烟柳 臺城 ,儘巷口 乌衣 ,兴亡难诉。”

离亭

就是驿亭。古时人们常在这个地方举行告别宴会

两岸

水流两旁的陆地。《宋书·刘钟传》:“ 循 先留别帅 范崇民 以精兵高舰据 南陵 ,夹屯两岸。” 唐 李白 《望天门山》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元 萨都剌 《江浦夜泊》诗:“棹歌未断西风起,两岸菰蒲杂雨声。” 茅盾 《子夜》一:“现在沿这 苏州河 两岸的各色船只都浮得高高地,舱面比码头还高了约莫半尺。”

风花

(1).风中的花。《南齐书·乐志》:“阳春白日风花香,趋步明月舞瑶堂。” 唐 卢照邻 《折杨柳》诗:“露叶疑啼脸,风花乱舞衣。” 宋 陈师道 《奏酬应物》诗:“生世如风花,高下亦偶然。”

(2).指天空斑驳散乱的云气。 宋 晁补之 《祝家墩阻水旦起舟人云天上风花顺矣作一绝》:“明日扬颿应復驶,蒸云散乱作风花。” 明 杨慎 《田家喜晴谣》:“风花闪日日笑云,云气烘为雀头色。”自注:“俗以云气斑驳谓之风花。”

(3).指起风前的大雾。 宋 陆游 《自开岁略无三日晴戏作长句》:“雨脚稍收初见日,风花忽起又遮山。”自注:“风欲作,则大雾充塞,谓之风花。”

(4).指用华丽辞藻写景状物的诗文。 唐 白居易 《答故人》诗:“读书未百卷,信口嘲风花。”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五》:“《诗眼》云:‘世俗喜綺丽,知文者能轻之;后生好风花,老大即厌之。’” 清 龚自珍 《歌筵有乞书扇者》诗:“天教伪体领风花,一代人材有岁差。”

送客

为客人送行

百里

(1).一百里。谓距离甚远。《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宋 苏轼 《明君可与为忠言赋》:“心苟无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将或锡之十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忧者,始服 永公 ‘熟虑其后’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见“ 百里之命 ”。

(3).亦谓地小。《孟子·公孙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

(4).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以为县的代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大率方百里。” 汉 蔡邕 《太尉陈公赞》:“公在百里,有西产之惠,赐命方伯,分 陕 餘庆。” 晋 陶潜 《酬丁柴桑》诗:“秉直司聪,惠于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驰芳於墨綬。”

(5).借指县令。《后汉书·循吏传·仇览》:“ 涣 ( 王涣 )谢遣曰:‘枳棘非鸞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 李贤 注:“时 涣 为县令,故自称百里也。”《南齐书·文学传·崔慰祖》:“帝( 明帝 )欲试以百里, 慰祖 辞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词》序:“苟择良二千石暨贤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义,庶乎污莱尽闢矣。”

(6).宝剑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帝 有寳刀三,寳剑六。寳剑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复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见《孟子·万章上》。

桑麻

(1).桑树和麻。植桑饲蚕取茧和植麻取其纤维,同为古代农业解决衣着的最重要的经济活动。《管子·牧民》:“藏於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 宋 辛弃疾 《鹧鸪天·春日即事题毛村酒垆》词:“閒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縞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2).泛指农作物或农事。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二:“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唐 孟浩然 《过故人庄》诗:“开筵面塲圃,把酒话桑麻。” 王闿运 《<湘潭县志>序》:“家有置社,福我桑麻。”

正生

(1).常性,人的自然习性。《晏子春秋·谏下十三》:“ 鲁 工不知寒温之节,轻重之量,以害正生。” 张纯一 校注:“ 苏舆 曰:‘生,性也。正生犹言常性。’ 苏 説是,常性即真性。”

(2).传统戏曲脚色名。在剧中扮演男主角。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习技》:“喉音清越而气长者,正生、小生之料也。”《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老伯,可是那做正生的 钱麻子 ?” 鲁迅 《花边文学·玩笑只当它玩笑(下)》:“这四个不同的脚色,其实是都是 林先生 自己一个人扮出来的,一个是正生,就是‘语录式’,别的三个都是小丑,自装鬼脸,自作怪相,将正生衬得一表非凡了。”

为言

(1).与之说话;与之交谈。《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岂寡人不足为言邪?何故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 辛 貌丑,妻不为言。”

(2).犹为意。《史记·管晏列传》:“ 管仲 贫困,常欺 鲍叔 , 鲍叔 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诈伪之言。为,通“ 伪 ”。《诗·唐风·采苓》:“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诗·唐风·采苓》:“人之为言,胡得焉。” 孔颖达 疏:“人之诈伪之言。” 陈奂 传疏:“古‘为、伪、譌’三字同。《毛诗》本作‘为’,读作‘伪’也。为言即谗言,所谓小行无徵之言也。”

来者

(1) 将来的事或人

来者犹可追

使来者读之。——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前来的人或物

来者不拒

栽培

(1) 种植并培育

栽培果木

(2) 培养、造就

栽培英才

(3) 旧时官场中比喻赏识、提拔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4 11: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