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释祖钦 |
释义 |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原文高而无上,低而无下。上下三指,彼此七马。 临济大师到此咬嚼不破,被黄蘖拄杖再三痛打。 诗词问答问:偈颂一百二十三首的作者是谁?答:释祖钦 参考注释无上没有比它更高的 无上荣耀 无下(1).谓无在下者。 汉 牟融 《理惑论》:“道之言导也。导人致於无为。牵之无前,引之无后,举之无上,抑之无下。”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夫玄道者,得之乎内,守之者外……出乎无上,入乎无下。” (2).谓不投降。《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汉 已发兵百万,使太尉 周亚夫 击破 吴 楚 ,方引兵救 齐 , 齐 必坚守无下!” 上下(1) 高处和低处;上面和下面;职位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攻》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 (2) 辈分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兴 (3) 从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着这位陌生人 (4) 指程度上高低、优劣 不分上下 (5) 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概数;左右 今年一亩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称衙门中的差役 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水浒传》 三指中指。《旧五代史·晋书·张彦泽传》:“或军士擒获罪人至前, 彦泽 不问所犯,但瞋目出一手竖三指而已,军士承其意,即出外断其腰领焉。”《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三指,中指也。示以中指,言中断之,即腰斩也。” 彼此对称词。指你我、双方,那个和这个 彼此错杂。——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军中之将,各有彼此。——《资治通鉴》 大师(1) 指造诣深、享有盛誉的学者、专家、艺术家、棋手等 象棋大师 (2) 佛的十尊号之一。即天人师。佛教徒称佛,也用作对和尚的尊称 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 ——《史记·伏生列传》 咬嚼品味;咀嚼 咬嚼着每句话的含义 黄蘖见“ 黄檗 ”。 拄杖(1).执持。 三国 魏 曹操 《陌上桑》:“食芝英,饮醴泉,拄杖桂枝佩秋兰。” (2).支撑着拐杖。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韩康伯 病,拄杖前庭消摇。” 宋 苏轼 《次韵参寥寄少游》:“当年步月来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烟。” (3).手杖,拐杖。 唐 钱起 《题延州圣僧穴》诗:“四时树长书经叶,万岁巖悬拄杖籐。” 宋 陆游 《晚步江上》诗:“高柳阴中扶拄杖,平沙稳处据胡牀。”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憨皮袋》:“乃 贯休 所画 弥勒佛 像,横一拄杖挑皮袋於背,腰间曳一蕉扇。”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 禹 来治水,一定不成功,如果他是 鲧 的儿子的话,’一个拿拄杖的学者说。” 再三一次又一次;多次 再三强调 痛打狠狠地殴打或责打 挨了一顿痛打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