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为石云悼鹤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戴复古 |
释义 | 为石云悼鹤原文瘗鹤有故事,花边结小茔。不登千岁寿,无复九皋鸣。 问汝缘何死,主翁无限情。 最令人忆处,侧耳听松声。 诗词问答问:为石云悼鹤的作者是谁?答:戴复古 参考注释瘗鹤见“ 瘞鹤铭 ”。 故事(1) 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 奉行故事 虚应故事 (2) (3) 掌故,典故 (4) 旧事,先例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宋· 苏洵《六国论》 (5) 用作讲述的事情,凡有情节、有头有尾的皆称故事 民间故事 英雄故事 (6) 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故事梗概 花边(1) 手工艺品,编织或刺绣成各种花样的带子,通常用做衣服的镶边,也称花边 (2) 带花纹的边缘 瓶口上有一道花边 (3) 文字、图画的花纹边框 不登(1).歉收。《礼记·曲礼下》:“岁凶,年穀不登。”《汉书·元帝纪》:“岁数不登,元元困乏,不胜饥寒。” 宋 苏轼 《许州西湖》诗:“ 潁川 七不登,野气长苍莽。” 清 吴敏树 《先考行状》:“今岁颇不登,贷者艰偿,不如放之。” (2).不升。《左传·文公二年》:“《周志》有之:勇则害上,不登於明堂。” (3).不用。《左传·隐公五年》:“鸟兽之肉不登於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於器。” 杨伯峻 注:“不登於器,犹言不用於製成军国之重要器物。” (4).不与,不赞成。《左传·襄公元年》:“於是为 宋 讨 鱼石 ,故称 宋 ,且不登叛人也。” 杜预 注:“登,成也。不与其专邑叛君,故使 彭城 还繫 宋 。” 杨伯峻 注:“不登即不赞同。”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復援旌擐甲,席卷起征。” 千岁(1) 千年。泛指年代长久 (2) 对天子(皇帝)所封诸王的直接称呼,小说和戏剧中常用 千岁爷 (3) 对天子(皇帝)所封诸王的间接称呼 无复(1).不再,不会再次。《吕氏春秋·义赏》:“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復。” 陈奇猷 校释:“此文意谓诈伪之道,虽今可以苟且得利,后将不可復得利也。”《晋书·王导传》:“ 桓彝 见朝廷微弱……忧惧不乐。往见 导 ,极谈世事,还,谓 顗 曰:‘向见 管夷吾 无復忧矣。’” 唐 韩愈 《落叶送陈羽》诗:“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復归。”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 圣叹 之评《西厢》,可谓晰毛辨髮,穷幽极微,无復有遗议於其间矣。” (2).指不再有,没有。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不死之事已定,无復奄忽之虑。”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杂记上》:“少来搜集书史,颇得诸遗书,无復首尾,或失名,凡百餘卷。” 瞿秋白 《赤潮曲》:“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劳工,无论黑、白、黄,无复奴隶种。” (3).没有履行。 汉 刘向 《说苑·杂言》:“ 仲尼 曰:‘不强不远,不劳无功,不忠无亲,不信无復,不恭无礼,慎此五者,可以长久矣。’” (4).不能恢复。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必仁且知》:“其规非者,其所为不得其事,其事不当,其行不遂,其名辱,害及其身,絶世无復,残类灭宗亡国是也。” 九皋见“ 九皐 ”。 缘何因何;为何。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王粧梳,忽见 玉 ,惊愕悲喜,问曰:‘尔缘何生?’” 宋 梅尧臣 《郭之美忽过云往河北谒欧阳永叔沉子山》诗:“问我此蟠桃,缘何结子迟。”《警世通言·乔彦杰一妾破家》:“你船中是甚么客人?缘何有宅眷在内?” 欧阳予倩 《抢伞》:“你是何人到此地,缘何将奴乳名提?” 主翁(1).犹主人。与“客人”相对。 唐 吕岩 《题四明金鹅寺壁》诗:“闻此语,何欣欣。主翁岂是寻常人,我来謁见不得见,謁心耿耿生埃尘。” (2).犹主人。与“仆人”相对。 宋 袁采 《袁氏世范》卷三:“婢妾与主翁亲近,或多挟此私通;僕辈有子,则以主翁籍。”《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老苍头説:‘你新到我主翁家来,我们该请你吃三杯。’” 刘半农 《学徒苦》诗:“学徒进店,为学行贾;主翁不授书算,但曰‘孺子当习勤苦’。” 无限没有尽头;没有限量 前程无限 令人使人 令人发指 令人兴奋 侧耳认真倾听的样子 侧耳而听 松声松涛声。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俯视崝嶸,窐寥窈冥,不见其底,虚闻松声。” 宋 王安石 《欹眠》诗:“松声悲永夜,荷气馥初凉。”《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隔墻一望,里面塔影冲霄,松声满耳,香烟冷落,殿宇荒凉。”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