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次韵周畏知问讯城东梅坞七首
朝代 宋代
作者 张栻
释义

原文

人情自尔变迁,此道不渝燥湿。
未妨静处闲观,要知二五即十。

诗词问答

问:《次韵周畏知问讯城东梅坞七首》的作者是谁?答:张栻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栻的名句有哪些?答:张栻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人情

(1) 人的感情;人之常情

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世说新语·自新》

(2) 情面;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3) 恩惠,情谊

做个人情

(4) 赠品、礼品

送人情

忙又引了拜见贾母,将人情土物各种酬献了。——《红楼梦》

自尔

(1).从此。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 东江 又西,与 利水 合……名曰 韶石 ,古老言昔有二仙,分而憩之,自尔年丰,弥歷一纪。” 宋 苏轼 《上韩枢密书》:“自尔不復通问者,七年於兹矣。”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三》:“经七八日,渐觉应验,自尔常服,其功如神。”

(2).犹自然。 唐 张九龄 《感遇》诗之一:“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变迁

事物的变化转移

时代变迁

环境的变迁

且地学之家,历验各种僵石,知动植庶品,率皆地有变迁。——〔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不渝

不改变。《诗·郑风·羔裘》:“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毛 传:“渝,变也。”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风雨急而不輟其音,霜雪零而不渝其色。”《好逑传》第十八回:“节义以不渝为奇,而不渝于曖昧之时为更奇。” * 《在柬埔寨王国会议和国民议会联席会议上的讲话》:“维护世界和平,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是 中国 坚守不渝的外交政策。”

燥湿

(1).干燥和潮湿。《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寧菑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吕氏春秋·重己》:“昔先圣王……其为宫室臺榭也,足以辟燥溼而已矣。” 高诱 注:“燥谓阳炎,溼谓雨露。”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律比 崑崙 竹,音知燥溼絃。” 清 谭嗣同 《与沉小沂书》之二:“凡物春夏则涨,秋冬则缩,寒暑燥湿使然也。”

(2).指日常生活起居。《汉书·丙吉传》:“ 吉 即时病,輒使臣 尊 朝夕请问皇孙,视省席蓐燥湿。”《三国志·吴志·骆统传》:“常劝 权 以尊贤接士,勤求损益,饗赐之日,可人人别进,问其燥溼,加以密意,诱諭使言,察其志趣,令皆感恩戴义。”《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五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人之居处,避湿就燥。问其燥湿者,问其居处何如也。” 清 梅曾亮 《朱孺人墓志铭》:“吾妇幼失母,专其事母者事父,及后母遗腹弟。调燥湿,御侵侮,皆与其劳。”

(3).指世态炎凉。 汉 蔡邕 《辞郡辟让申屠蟠书》:“﹝ 申屠蟠 ﹞安贫乐潜,味道守真,不为燥溼轻重,不为穷达易节。” 唐 陆龟蒙 《幽居赋》:“颂厥土之三壤,託高风之四邻,纔祛燥湿,稍远嚣尘。” 宋 司马光 《昔别赠宋复古张景淳》诗:“皎如百鍊精,不为燥湿易。”

(4).中医指燥热或寒湿的症侯。《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医者意也……看害病的是那地方人,或近山或近水,就与他分个燥湿。”

未妨

不妨。表示可以这样做。 宋 陆游 《夜闻雨声》诗:“未妨剩拥寒衾卧,赢取孤吟入断编。”

静处

(1).冷静地立身处世。《晏子春秋·杂下六》:“且人何忧,静处远虑。”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保位权》:“故为君虚心静处,聪听其响,明视其影,以行赏罚之象。” 宋 周敦颐 《通书·圣学》:“静处则明,明则通。”

(2).犹静居。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热审之始》:“今盛暑,朕与卿等,深居静处,犹觉可畏。”

清净、安静之处。 宋 陆游 《山园杂咏》:“百年竟向愁边老,万事元输静处看。”《三侠五义》第十回:“跟着从人出了公馆,来至静处。”

要知

书简套语。鉴察、察知。 宋 欧阳修 《与韩忠献王书》:“ 范公 人之云亡,天下叹息。昨其家以铭见责。虽在哀苦,义所难辞,然极难为文也。伏恐要知。”

二五

(1).指别卦中的第二爻与第五爻。《京氏易传·大过》:“以金土定吉凶,去本末,取二五,为过之功。”《易·乾》“利见大人” 三国 魏 王弼 注:“利见大人,唯二五焉。”按:《易·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故云“利见大人,唯二五焉。”

(2).指阴阳与五行。 宋 周敦颐 《太极图说》:“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曹端 述解:“二,阴阳也。五,五行也。” 清 曾国藩 《居敬箴》:“天地定位,二五胚胎。”

(3).指 春秋 时 晋献公 嬖人 梁五 与 东关五 。《国语·晋语一》:“ 驪姬 赂二 五 ,使言於公。” 韦昭 注:“二 五 , 献公 嬖大夫 梁五 与 东关五 也。”参见“ 二五耦 ”。

(4).两个五,即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鬭 晋 、 楚 也; 晋 、 楚 不鬭, 越 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5).方言。即二百五。犹言傻里傻气。 王安忆 《冷土》一:“她那么二五,害得 拽子哥 跟着挨人戳脊梁骨。”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20 8: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