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已亥杂诗 144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龚自珍 |
释义 | 已亥杂诗 144原文天教梼杌降家门,骨肉荆榛不可论。赖是本支调护力,若敖不馁怙深恩。 诗词问答问:已亥杂诗 144的作者是谁?答:龚自珍 参考注释天教上天示意,以为教诲。《晏子春秋·谏上十八》:“日暮,公西面望,睹彗星。召 伯常騫 ,使禳去之。 晏子 曰:‘不可,此天教也。’” 梼杌(1)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 谓之梼杌。——《左传·文公十八年》。注:“凶顽无匹俦之貌。”。服注:“梼杌状似虎,豪长一尺,人面虎足,猪牙,尾长丈八尺,能斗不退。” 楚之梼杌。——《孟子》。注:“囂凶之类,兴于记恶之戒,因以为名。丁音恶兽名也。” (2) 借指凶恶的人 家门(1) 家庭住所的大门 (2) 家族 家门不幸 (3) 门第 辱没家门 (4) 借指家 适还家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 各各还家门。 (6) 戏曲中指剧中人物的家世或类型,昆曲中也指角色行当 自报家门 骨肉(1) 身体 骨肉归复于土。——《礼记》 (2) 骨和肉 (3) 比喻至亲 亲生骨肉 骨肉关系 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此之谓骨肉之亲。——《吕氏春秋·精通》 恨透了秦始皇,说他无缘无故筑什么万里长城,害得人家骨肉分离。——《孟姜女》 荆榛(1).亦作“ 荆蓁 ”。泛指丛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芜情景。 三国 魏 曹植 《归思赋》:“城邑寂以空虚,草木秽而荆榛。”一本作“ 荆蓁 ”。 唐 李白 《古风》之一:“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金 元好问 《续小娘歌》之七:“伤心此日河平路,千里荆榛不见人。” 清 吴伟业 《十月下澣宴阆石苍水斋》诗:“三江风月尊前醉,一郡荆榛笛里声。” (2).谓没入荒野,指逝世。 明 周履靖 《锦笺记·闻讣》:“闺中何意,半道荆蓁,情隔云泥。” (3).比喻艰危,困难。《旧唐书·宦官传·杨复恭》:“吾於荆榛中援立 寿王 。” 元 许谦 《冯公岭》诗:“胸中芥蒂未尽去,须信坦道多荆榛。” (4).比喻恶人。 元 麻革 《过陕》诗:“豺狼满地荆榛合,目断 中条 是故丘。” 明 夏完淳 《大哀赋》:“未许其冠带春秋,遂至夫荆榛天地。” 清 厉鹗 《东城杂记·陈御史元倩》:“手披荆榛,身御魑魅。” 周实 《民立报出版日祝赋》诗:“重重草木羞依附,莽莽荆榛待剪除。” (5).芥蒂;不快。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笑谭之顷,便起荆榛。” 不可(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赖是亏得,幸好。 宋 毛滂 《虞美人》词:“二分春去知处,赖是无风雨。” 宋 范成大 《正月九日雪霰后大雨》诗:“夜霰三更碎瓦,昼冥一阵翻盆。赖是梅花已过,不然皴玉谁温?” 支调(1).调度。《新唐书·百官志一》:“户部……度支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天下租赋、物产丰约之宜、水陆道涂之利,岁计所出而支调之。” (2).打发,使令。 (3).支吾搪塞。《水浒传》第十六回:“ 梁中书 道:‘我有心要抬举你,这献生辰纲的札子内,另修一封书在中间,太师跟前重重保你受道敕命回来,如何倒生支调,推辞不去?’”《 * 词话》第八四回:“那 石道士 躲去一边,只教徒弟来支调。”《醒世姻缘传》第八十回:“从来説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不为。’ 狄周 虽是极力的支调,怎能瞒着住人?” (4).排遣。 明 无名氏 《再生缘》第二出:“玉损香消,断柔肠好难支调。” 若敖即若敖鬼。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然则 李毅 一方宗祖,将无 若敖 之恫乎?”参见“ 若敖鬼 ”。 深恩大恩。 唐 王勃 《秋日别王长史》诗:“别路餘千里,深恩重百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又叩着头道:‘若得如此玉成, 满 某即粉身碎骨,难报深恩。’” 郭沫若 《女神·地球,我的母亲》:“地球,我的母亲……我要怎么样才能够报答你的深恩?” 诗文赏析到秀水县重见七叔父作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