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闻甘肃得雨诗以志慰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闻甘肃得雨诗以志慰原文旬宣入觐命回甘,雨水沿途达奏函。 山陜均称膏澍渥,伊凉亦屡瑞霙覃。 仲春到遇三寸泽,各属将询一律堪。 却是督臣犹未报,载咨实况发邮骖。 诗词问答问:闻甘肃得雨诗以志慰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十八 2. 甘肃布政司王廷赞陛见回甘奏报沿途所见情形云山陜连次得雨土膏含润麦陇青葱既至甘境见麦苗滋长询之农民佥称腊正两月屡沾瑞雪若再得春雨二麦可望丰收及二月二十七日回至兰州是夜得雨三寸其馀各属是否一律均沾现在飞查速奏 参考注释旬宣周遍宣示。语本《诗·大雅·江汉》:“王命 召虎 ,来旬来宣”。 毛 传:“旬,徧也”。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周宗韩雍》:“ 韩公雍 旬宣 江 右时,忽报 寧 府之弟某王至,公托疾乞少需,密遣人驰召三司。” 入觐(1).诸侯于秋季入朝进见天子。《诗·大雅·韩奕》:“ 韩侯 入覲,以其介圭,入覲于王。” 郑玄 笺:“诸侯秋见天子曰覲。” 孔颖达 疏:“朝者四时通名,覲则唯是秋礼。” (2).指地方官员入朝进见帝王。 唐 白居易 《论于頔裴均状》:“今 于頔 等以入覲为请,若又许之,岂非须来即来乎?” 宋 曾巩 《贺韩相公赴许州启》:“鞗革金厄,已严入覲之装;袞衣绣裳,行允公归之望。”《明史·忠义传六·蔡道宪》:“时知府 堵胤锡 入覲未返,通判 周二南 摄 攸县 事,城中文武无几。” 清 沉初 《西清笔记·记职志》:“督抚入覲时,与恩宴。” 回甘回味甜美。谓滋味由涩变甜。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丙籤·王弼》:“诗如回甘諫果,正味森森。”谏果,橄榄别名。 清 黄景仁 《谢程石缘馈梨》诗:“雅不羡回甘,甘回舌先锁。” 转苦涩为甜味。 宋 梅尧臣 《答宣阗司理》诗:“比以为橄欖,迴甘始称逆。” 雨水二十四节气之一,在2月18、19或20日 沿途沿路,在到目的地或终点的路上 伊凉亦作“ 伊凉 ”。曲调名。指《伊州》、《凉州》二曲。 宋 苏轼 《子玉家宴用前韵见寄复答之》诗:“自酌金樽劝 孟光 ,更教长笛奏《伊》《凉》。”凉,一本作“ 凉 ”。 宋 刘子寰 《花发沁园春·呈史沧洲》词:“换谱《伊》《凉》,选歌 燕 赵 ,一番乐事重起。”凉,一本作“ 凉 ”。 清 何洯 《竞渡歌》:“《伊》《凉》曲杂十番鼓,引出翩翩游冶郎。” 李光 《集诗述感》:“歷尽苍茫身世感,悲歌为汝按《伊》《凉》。”参见“ 伊州 ”、“ 凉州 ”。 见“ 伊凉 ”。 仲春春季中期,指阴历二月 三寸指舌。《艺文类聚》卷十七引 晋 张韩 《不用舌论》:“ 留侯 不得已而掉三寸,亦反初服而效神仙。” 南朝 梁简文帝 《舌赋》:“夫三端所贵,三寸著名。故微言传乎往记,妙説表乎丹青。”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搆衅》:“他自负半世英豪,那见得一腔奇抱。烂斑三寸人前掉,电光闪烁皆倾倒。” 一律(1) 同一音律 异音者不可听以一律 (2) 一个样子;没有例外 督臣即总督。因上对朝廷,故称。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庶品》:“如今年督臣进荔枝,则抚臣进兰花,明岁互易之。” 清 林则徐 《复奏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查上年臣 林则徐 先已会同前督臣 邓廷楨 、暨臣 豫堃 节次商议及之。” 实况实际进行的情况 实况转播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